实干聚民心!东胜用民生温度厚植群众教育深度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30 09:54 1

摘要:金秋时节,泊尔江海子镇柴登村的田野里满是丰收的喜悦——金黄的玉米穗压弯了秸秆,红色的大型农机穿梭其间,轰鸣声中,饱满的籽粒被源源不断地收割、装车。郝文军裤脚沾着泥土,正和村民一起检查刚卸下的玉米品质,黝黑的脸上笑意满溢:“你看这玉米颗粒多饱满,今年咱们的亩均收

从政策红利催生的产业蝶变

到红色文化凝聚的精神力量

再到民生实事筑牢的幸福根基

东胜区正以实打实的举措

激活群众内生动力

推动“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群众教育见行见效

金秋时节,泊尔江海子镇柴登村的田野里满是丰收的喜悦——金黄的玉米穗压弯了秸秆,红色的大型农机穿梭其间,轰鸣声中,饱满的籽粒被源源不断地收割、装车。郝文军裤脚沾着泥土,正和村民一起检查刚卸下的玉米品质,黝黑的脸上笑意满溢:“你看这玉米颗粒多饱满,今年咱们的亩均收益肯定能再往上提提!”

谁能想到,这片如今生机盎然的田野,几年前还面临着土地利用率不高、农民增收难的困境。1974年出生于柴登村的郝文军,早年在建筑建材行业打拼出一番天地,却始终放不下对家乡的牵挂。2021年,看着村里零散的地块,日益老龄化、劳动力短缺的困境,他毅然放弃城里的生意,回到故土成立了鄂尔多斯市三农农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决心用自己的力量给家乡带来改变。

起初,土地“碎片化”是最大的难题,农户们担心流转后没保障,不愿轻易放手。郝文军跟着镇村干部一起,挨家挨户拉家常、讲政策,在各级党组织的支持下,创新推出“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流转模式,终于把近3000亩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流转率超过95%,还建成了2000余亩高标准农田,种上了优质果蔬、中药材,无人机植保、滴灌技术也一步步落地田间。

产业发展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政策的温暖护航。“今年以来,我们从‘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活动中了解到了很多关于‘三农’的扶持政策,我们也申请了种植补贴、农机补贴等,实实际际为公司的发展带来了帮助。”郝文军记得很清楚,前不久,镇里的干部带着“惠民政策明白卡”上门宣讲,不仅帮他算了自家能享受到的补贴“小账”,还算了东胜区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发展的“大账”。党和政府的各类惠农补贴政策支持,让他敢大胆投入,引进了更先进的播种机,扩大了中药材种植面积,甚至开始规划中草药深加工产业园,想把产业链拉得更长。

自己的日子好了,郝文军从没想过“独善其身”。他给流转土地的农户每亩每年800元租金,让大家有了稳定的财产性收入;优先吸纳村民到公司务工,14个固定岗位让村民人均年增收6万元,春耕秋收时还会增设47个临时岗位,人均年增收2万元;每年从经营利润里提取5%,分给村集体和农户,让大家一起分享发展红利。

作为人大代表,他还常把村民的心声记在心上,提出过划定“三区三线”对农民的实际影响、109国道交通安全隐患等建议,帮群众发声;疫情期间慰问防控人员,捐资助学困境儿童,常态化帮扶30户困难家庭,给老年农民设“老年帮扶岗”,带着大家一起参与农村生态志愿服务,用实际行动把“感党恩”的情,变成了“帮乡亲”的事。

在东胜区,“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实践不仅扎根在田埂地头的增收故事里,更在浸润人心的红色文化中。

日前,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由东胜区乌兰牧骑倾力出品的大型舞台剧《奔向延安》在鄂尔多斯恰特震撼上演。这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舞台剧,生动讲述了革命战争年代草原儿女心向延安的动人故事,既是一曲民族团结的和谐乐章,也是一堂全民普及的舞台思政课。

舞台上,演员们舞姿翩跹、唱腔激昂,在光影交错间将风云激荡的革命岁月娓娓道来。台下座无虚席,不少人被剧中人物为革命事业牺牲的崇高精神打动得眼眶泛红。

“这部戏很震撼,让我感受到了人们为了信仰和民族大义所展现出的磅礴力量。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要倍加珍惜。”学生吕鑫潼的感慨道出了众多观众的心声。

作为“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东胜区近年来持续推出《不落的太阳》《千古情缘》等精品力作,此次《奔向延安》的成功上演,标志着其在红色题材创作上的又一次突破,而这部承载草原红色记忆的大戏,正从东胜出发,往延安乃至更多地区继续巡演,让红色力量跨越时空、直抵人心,为群众教育注入深厚的文化底蕴。

有红色文化的精神滋养凝聚人心,更要有民生实事的坚实托底温暖民心,东胜区以文化铸魂、以实干践行,让“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在每一场演出、每一次服务、每一个项目中落地生根。

今年以来,东胜区委、区政府高位谋划、精准发力,近2000名党员干部带着惠民政策“明白卡”走进34000余户群众家中,把惠民政策送到炕头、讲进心里;318次集中宣讲覆盖2万余人,从思政课堂到文艺舞台,从医保政策线上线下的宣传解读到“我陪群众走流程”的政策帮办,从优秀党员干部到工青妇代表,各式各样的宣传宣讲活动火热进行,既让“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深入人心,也让党的惠民政策传入千家万户。在办实事上,149个区级民生项目、449个镇街道级民生项目加速推进,其中337个已完成落地,殡葬领域、“校园餐”等急难愁盼问题逐项整改,房地产领域历史遗留问题逐项化解,全区数百个党组织、上万名党员干部都在民生工作中履职尽责、担当奉献……一组组温暖的数据串联起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让群众在数据的“增量”里感受到幸福的“增量”。

从柴登村田埂上的丰收,到剧场中激荡的红色情怀,再到城市社区里的民生温度,东胜区正以一件件民生实事、一个个暖心变化,让群众在政策的“落地声”里更加真切地读懂“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深刻意义。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改变,正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源源不断转化为“跟党走”的内生动力,汇聚成推动东胜区高质量发展、奔向共同富裕的磅礴洪流。

服务升级!东胜首例!1700公里“零跑腿”昨日揭牌!“老”幸福了!编辑:鲁敏 审核:韩改琴 朱少立 张睿博

来源:东胜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