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无效刷题!班主任一句话点醒千万家长!这样学数学才通透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30 09:10 1

摘要:你会怎么解?标准解法需要换元、平方,过程复杂。但有个孩子只看一眼就说:“答案是-33。”

那天,班主任没收了孩子的习题册。

他轻轻放在桌上,说了句:“这种题海战术,正在杀死数学思维。”

那句话,像针扎进我心里。

看看这道高考题:√(x+82) + √(x+42) = 10。

你会怎么解?标准解法需要换元、平方,过程复杂。但有个孩子只看一眼就说:“答案是-33。”

他的思路简单得惊人:两个平方根加起来等于10,说明它们开出来都是整数。只能是7+3、8+2这些组合。一试,7+3成立。

所以x+82=49,x=-33。

《学记》有言:“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他跳过了繁琐步骤,直击问题核心。

再看初中题:直角三角形ABC,∠B=90°,AB=10,∠C=15°,求面积。

初中生只会解30°、45°、60°这些特殊角。遇到15°怎么办?

聪明的孩子会想:我只会解30°角,那就把15°加倍变成30°。

于是在AC边上构造等腰三角形,让15°变成30°。问题迎刃而解。

另一道题:三角形三边5、6、7,求面积。

没有角度,只能用勾股定理。那就作高构造直角三角形。

苏格拉底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

承认自己只会这些,反而成了解题的关键。

单元测试其实最容易“作弊”。

因为考点已经限定——就考这个单元的知识。真遇到不会的题,把本单元学的知识点挨个往题上套,往往就能解出来。

比较1.05²º与2的大小。

学分数时,可以用分数的放缩法;学平方和公式时,可以用二项式定理;学自然数e时,可以用极限思想。

同一个问题,在不同学习阶段有不同的解法。

可为什么大多数孩子做不到这一点?

因为我们学知识是一个点一个点地学,考试却要综合运用。学和用之间,有条看不见的鸿沟。

刷题,只是在用体力劳动掩盖思维上的懒惰。

《论语》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见过太多孩子,初中靠刷题成绩优异,到了高中就跟不上。那些“小镇刷题家”进了大学,更是后劲不足。

这正是教育的悲哀——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怎么培养真正的思考能力?

首先,吃透教材。

华罗庚说:“读书要从薄到厚,再从厚到薄。”

吃透教材,不仅要理解每个概念、公式的本质,还要能在脑中画出整本书的知识结构图。清楚自己有什么武器,每种武器怎么用。

其次,深入思考。

学完牛顿第一定律,要问:为什么物体会保持静止或匀速运动?为什么力是改变运动的原因?太空中这个定律怎么体现?

像剥洋葱一样层层深入,直到触及核心。

荀子在《劝学》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真正的数学思维,不是靠刷题刷出来的。而是通过理解简单原理,组合、叠加来解决复杂问题。

从今天起,让孩子放下成堆的习题册。拿起课本,重新读一遍定义、定理。做完一道题,问问为什么这样解,还有没有别的解法。

教育的本质,不是填满一个水桶,而是点燃一把火。

这把火,从学会思考开始。

来源:玲媛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