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0月28日,广州广电平云广场人潮涌动。当第十五届全运会吉祥物“喜洋洋”跃上心形钥匙扣,当手机扫描硬钱包瞬间弹出3D醒狮表演——这场由工商银行广州分行与广州数科集团打造的“数字支付新体验”活动,彻底颠覆了人们对传统支付工具的想象!
2025年10月28日,广州广电平云广场人潮涌动。当第十五届全运会吉祥物“喜洋洋”跃上心形钥匙扣,当手机扫描硬钱包瞬间弹出3D醒狮表演——这场由工商银行广州分行与广州数科集团打造的“数字支付新体验”活动,彻底颠覆了人们对传统支付工具的想象!
全国首创!能支付能“变戏法”的硬钱包来了
活动现场,一款名为“文化AR数字人民币硬钱包”的穿戴设备成为绝对主角。这款由工行广州分行与广电运通联合研发的钥匙扣挂件,不仅承载着数字人民币“碰一碰即付”的核心功能,更暗藏三大黑科技:
1. 无网无电也能付在十五运会场馆内,即使手机没信号、设备没电,只需将心形挂件贴近收款终端,“滴”声即可完成支付。这种“硬核”特性完美适配赛事期间人流量大、网络拥堵的场景,让运动员、观众告别排队烦恼。
2. 扫一扫召唤岭南文化通过“全运广州”小程序扫描挂件上的吉祥物图案,手机屏幕瞬间变身“文化盲盒”:时而跃出3D醒狮腾空翻滚,时而播放粤剧《帝女花》经典选段,甚至能预览全运会赛事项目。每次扫描都有新惊喜,让支付过程变成沉浸式文化体验。
3. 大湾区元素融于方寸之间挂件设计暗藏巧思:正面是“喜洋洋”“乐融融”在港珠澳大桥前欢舞的3D立体图案,背面镌刻着“心手相连 共创繁荣”八字,将粤港澳三地地标与全运精神浓缩于2厘米见方的卡面上。
从支付工具到文化载体:一场科技与传统的双向奔赴
“这哪是钱包?分明是穿在身上的文化展!”现场观众李女士的惊叹,道出了这款硬钱包的创新本质。工行广州分行项目负责人透露,研发团队历时8个月,攻克三大技术难关:
微型化AR模组
:将传统AR设备体积缩小90%,嵌入钥匙扣而不影响信号;
文化数据压缩
:通过AI算法将3D模型、视频片段压缩至2MB以内,实现秒级加载;
安全支付内核
:采用国密SM4算法加密,确保交易数据与文化内容双重安全。
这种“金融+文化+科技”的融合模式,已获得国家文旅部“数字文化创新应用”专项支持。据测试,在广州塔、陈家祠等文旅场景试点中,使用硬钱包的游客停留时间平均延长40分钟,二次消费率提升25%。
十五运会支付生态全面升级
随着全运会进入倒计时,工行广州分行正以“硬钱包”为支点,构建赛事支付新生态:
1. 核心场景全覆盖在奥体中心、大学城等场馆部署3000台支持硬钱包的智能终端;与华住、岭南集团等合作,在50家接待酒店实现“挂件开门”“碰一碰结账”;在特许商店上线“文化消费满减”活动,使用硬钱包可享8折优惠。
2. 银发族友好设计针对老年观众推出“大字版”AR互动界面,语音提示支付步骤;在社区银行开设“硬钱包体验角”,提供钥匙扣穿绳、AR操作教学等适老化服务。
3. 跨境支付新方案联合港澳银行开通“数字人民币跨境钱包”,境外观众可用港币、澳门元直接兑换数字人民币,在广州赛场“一卡通行”。
金融科技赋能城市文化新表达
“这款硬钱包是广州‘城市合伙人’计划的标杆项目。”工行广东省分行副行长表示,通过将全运会IP与数字人民币结合,既为赛事提供安全高效的支付保障,又让岭南文化以年轻化方式破圈传播。
数据显示,活动首日发放的2000枚限量版硬钱包被一抢而空,二手平台转卖价已飙升至388元。更令人期待的是,工行计划在全运会后将AR文化库扩展至100个场景,用户扫描任意工行LOGO即可能触发广彩瓷器制作、粤绣技艺展示等非遗内容。
结语当数字人民币遇见全运盛会,当金融科技碰撞千年文化,这场发生在广州的支付革命,正在重新定义“钱包”的边界。从能支付的钥匙扣到会讲故事的AR,工行用一枚小小的硬钱包证明:科技的温度,不仅在于效率的提升,更在于让每个人都能触摸到文化的脉搏。十五运会的赛场上,这场静悄悄的金融创新,或许将成为最动人的“中国故事”之一。
来源:小肖科技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