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诗人李白就多次进过兴庆宫,我想象着他是带着醉态进的。这种醉态曾经让诗圣杜甫极为赞叹:“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在兴庆宫沉香亭,李白让高力士脱靴,杨贵妃研墨。演绎了一代诗仙的得意和放纵,让一些“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诗人汗颜
三
不同于西市的是,由于京师王公百官的居住宅地多在城东,靠近该市。加之东市离三大内(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较近,还与兴庆宫紧邻。
诗人李白就多次进过兴庆宫,我想象着他是带着醉态进的。这种醉态曾经让诗圣杜甫极为赞叹:“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在兴庆宫沉香亭,李白让高力士脱靴,杨贵妃研墨。演绎了一代诗仙的得意和放纵,让一些“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诗人汗颜。他还写下了流传千古的《清平乐》: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传说李白也在这一带居住过。东市周围多皇亲国戚,王公大臣的住宅,例如发动“安史之乱”的罪魁安禄山,与平定“安史之乱”的中兴名臣郭子仪,这一对生死冤家,就都住在西南角的亲仁坊。还有唐高祖李渊的岳父窦毅、杨贵妃的姐姐虢国夫人,哥哥杨国忠,以及李林甫、高仙芝、李吉甫、李德裕父子,还有书法家诸遂良,诗人贺知章、柳宗元等的宅第,故市中“四方珍奇,皆所积集”,上等超豪华的奢侈品极多。
东市靠近三大内,周围多是勋贵官僚豪宅,为适应他们需求,商家投其的好,东市以售锦绣彩缎、文房四宝、图书纸张、经营娱乐服务性行业为主。但受“宫市”“官市”影响干扰,一些管理市场的宦官敲诈勒索,白吃白拿,行同抢劫,商贩们不甘其扰,受害甚烈,到中晚唐时,东市已远不如西市繁荣啦!
白居易雕像
白居易《卖炭翁》诗中有:“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官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值。”
此诗题注有“苦宫市也”。宫市是中唐以后,统治者的皇帝直接掠夺人民财物的一种最无耻、最残酷的方式。即宫廷里需要的物品,就随便到市场上去取,随意付给很少的钱,就硬下手拿走了,形同公开抢劫。这一弊政对城市商人和农民造成深重苦难。《卖炭翁》中所写的卖炭农夫所受的掠夺欺诈,用价值相差很远的“半匹红纱一丈绫”,充“一车炭,千余斤”的炭钱,不过是千百件事例中的一例。白居易此诗反映宫市掠夺之恶,揭露鞭挞宫市腐败,即朝庭腐败。唐德宗时有奉命专管此事的太监宦官及其差役。
东市衰败还因为唐代重农抑商,视商贾为“贱类”,以工商为未利,朝庭并严禁百官入市。贞观元年(627)唐太宗就多次颁布禁令,据《唐会要》卷八六记载:“贞观元年十月敕:五品以上,不得入市。”《新唐书•太宗纪》载:“禁五品以上过市。”《新唐书•德宗纪》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六月,德宗又下诏:“禁百官署邸贩鬻”。还有《朝野佥载》卷四记载:武周时期官张衡,令史出身,位至四品,将入三品。一次退朝,就因为在路旁买一新熟蒸饼,于马上而食,结果遭御史弹劾,而未能升迁。武则天特为降敕:“流外出身,不许入三品。”可见统治者严格执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对工商业限制、打击,全是为了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地租征收,以巩固政权。当然,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防止官商勾结,官员依仗其手中的权力获得利益。
但唐肃宗之女政和公主却经营商业,官商勾结,欺行霸市,以谋暴利,此类腐败之事实际大量存在。
东市出土唐三彩
四
《唐代长安词典》记载:“1959年至1962年期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唐城发掘队曾对该市范围进行了大体勘察,又对东北隅的放生池进行了部分发掘,还对该市的形制和街道等作了复查和实测。经过勘察,测得该市南北长1000余米,东西宽924米,比西市略小。四面围墙均保存了部分墙基,西北角和西南角均完好无损,东墙仅中部偏北尚有120余米一段,其余已破坏无存。”
探测中仅找到了西街北部和南街的西部各一段。街宽近30米,比西市街宽约一部。东市东街的北门也被发现,门宽4.5米,门上应建有门楼。
201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东市遗址的中部偏东处进行了考古发掘,此次发掘可谓收获颇丰,500平方米的探方中累计出土砖瓦、陶器、三彩器、玉器、骨器、铜器、玻璃器、宝石戒面、开元通宝等唐代遗物450件。
2016年4月至2017年12月,考古人员对西安市隋唐长安城东市东北部遗址进行了科学发掘,共计勘探10.71万平方米,实际发掘2900平方米,发现各类遗迹单位173处,出土各类遗物约1500件,发现北部有水池遗迹、中部有东西向主干街道遗迹,还有道路8条、渠道8条、房屋基址5座、作坊遗迹2处、砖井16口、土井19口、窖2口、灰坑111个,出土各类遗物约1500件。经考证,水池遗迹的位置与文献中提及的放生池一致,应该就是放生池遗迹。池底自南往北缓缓而降,池岸以泥土夯筑,池内堆积厚2米,近岸堆积有大量砖瓦残块。发掘出土的遗物多为砖瓦类建筑构件,其次是陶瓷器,还有大量骨器骨料、石器、玉器、玛瑙、蚌饰、玻璃器饰、铜器、铁器和铜钱。其中的莲花纹石础、印字“仙仁”的羽人瓦当、以及写有“□家酒店”字样的瓷壶底片、鱼、鸟、莲花纹骨梳柄等都是珍贵的遗物。
写有“□家酒店”字样的瓷壶底片 图/张宇明
大唐东市众多遗迹的开掘,让我清楚地看到东市的布局在1400多年前的唐代确实是九宫格局,两纵两横4条主干道,且商户基本是前店后坊,极具特色。这里还发掘出了唐代道路、水沟、木桥、作坊、窖井、渗井、泥池、陶瓮坑、玉器和骨器加工地点等遗迹。以及出土了唐代砖瓦、陶瓷残片和三彩器、铜器、玻璃器、宝石戒面、开元通宝钱币等文物。尤其是发现了井深均在3米左右的3口水井,2口都用砖砌过,井底平铺有砖。看来,当年东市范围的地下水相当丰沛。令人惊讶的是那个唐代遗留的底部写着“□家酒店”四个字的瓷壶,让我真有点穿越的错觉,唐代竟然已有现代“酒店”之称呼。
最新的发现是2022年7月初,考古人员在东市遗址东北部发现了一个平面呈五边形的坑,坑内底部向东凿有一个小龛。其中五边形坑内发现一尊彩塑泥造像,小龛内发现佛造像窖藏。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唐城队队长韩建华介绍,这处窖藏位于东市放生池遗址南侧,东市内一条南北向道路东侧。窖藏内的佛像多已损毁,佛造像多数头部缺失。目前仅清理了小龛内一小部分,出土小型泥塑、陶质、石质佛像及佛塔构件、天王俑等680余件。为保护这批文物并提取更多信息,窖藏被整体“打包”拟进行实验室考古。估计经过深入考证,会有让我们特喜的新发现。因为这批佛教用品制作细致精美,不少佛像上有彩绘,部分陶质佛像上还有贴金装饰,具有明显的唐代佛教艺术风格和工艺特点。韩建华说,文献记载东市曾经有佛堂,这一窖藏可能与佛堂有关。
唐长安东市遗址考古发掘现场 图/张宇明
目前,考古工作者已在唐长安城东市遗址的东北部发现唐代道路、排水渠、房屋基址等遗迹,初步厘清了这一区域的基本结构与空间布局,并发现鎏金铜佛像、三彩碗、封泥等文物。
唐长安城东市与西市东西对称,分列唐皇城东南与西南,是唐代首都的经济活动中心,也是当时丝绸之路和中外经济交流的重要场所。史载“唐长安城东市,市内货财二百二十行,四面立邸,四方珍奇,皆所积集。”考古专家表示,唐代东市中不少商店都是“前店铺后作坊”的格局,在作坊中发现了储藏室、水井等遗迹,同时还出土了具有西方文化元素的物品,展现了丰富多元的唐代社会生活史。
大唐东市的市场交易一角
说起对东市遗址的保护,乐居场人作了很大的努力。但我也了解到1985年至1990年按规划给东市遗址留了300亩地,后卖给房地局,最后都盖了拆迁安置房。到了2005年拆迁改造乐居场也是以保护东市的名义实施的,给东市遗址又规划了300亩地,但最后都盖了房,东市遗址保护建设却迟迟不见动静。如今的西安,如果有西市而无东市,那就“东西”不全,让人深感遗憾啦!
后来又有了“两宫一市为重点的开发保护办公室”,两宫是兴庆宫和八仙宫,一市就是大唐东市,这里曾经是皇城“繁华高地”。这办公室设在兴庆宫。据说恢复重建的大唐东市规划面积大约三百亩地,已叫停附近在建一些房地产项目,令人欣喜。但如果异地建大唐东市,离开了乐居场这个遗址原地,那就牛头不对马嘴了。
而大唐西市的原址重建项目,走在了前边,使之成了唯一能反映盛唐商业文化和市井文化,可以用丝绸之路起点命名的项目。西市已竖起了一座标杆,下来该看我们的东市如何行动了。
网络图片,在此致谢!
来源:西安旧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