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监控视频一出来,郑智化“连滚带爬”的说法被当场推翻,他只为用词道歉却继续指责多地机场,励志人设一下子垮了
监控视频一出来,郑智化“连滚带爬”的说法被当场推翻,他只为用词道歉却继续指责多地机场,励志人设一下子垮了
先把时间线摆清楚
2025年10月25日,郑智化要从深圳坐深航ZH9073去台北
由于前序航班到达时国际及地区航班近机位资源饱和,飞机被安排到远机位停靠,机场给他安排了行动不便旅客登机车
按安全规范,登机车和机舱门之间要留20厘米的高度差,避免设备刮碰飞机
这一步对普通人可能就是迈一下,但对需要轮椅和腿部支架的人,确实麻烦
当天下午,他在社交平台发文,说深圳机场“最没人性”,工作人员冷眼旁观,他只能“连滚带爬”进舱门
话说得很重
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心疼:一个唱《水手》《星星点灯》的人,怎么会被这样对待
当晚,深圳机场在他微博评论区致歉,启动核查,还立行立改
然后,转折来了
10月26日,机场公布了现场监控
视频里,全程有两名工作人员一左一右协助他登机,总共大约1分30秒
画面很直白:有人搀扶,有人托举他的腿,没出现所谓“连滚带爬”的狼狈
这一下,舆论开始冷静下来
大家不是不讲同理心,而是希望把事实先放在桌上
紧接着,郑智化凌晨发文,说深圳机场已经向他个人道歉,他基本不再追究
话锋一转,又点名大陆多个机场“恶意刁难”,还抛出“心灰意冷想退圈”
这种把个人不快上升为全面否定的表达,很容易把问题从“服务细节”推成“情绪宣泄”
到10月27日,他发出正式致歉声明,承认“连滚带爬”的用词是一时气愤,并向帮他推轮椅的小哥致谢
但他仍旧对不同城市的安检流程不满,强调自己曾被要求托运拐杖、被长时间检查腿部支架,差点误机
说句实在话,安检就是为了大家的安全
携带特殊器材,耗时会久一点,这是流程,也是底线
我理解他身体不便带来的焦虑,也理解对流程繁琐的抱怨
但公众人物在公共场所的公开批评,最好精准些,别一句话把所有人推向对立面
《华西都市报》的评论点得很准:“就事论事、准确客观,是有效沟通和真诚对话的基本原则,机场服务的不足多为技术操作和细节衔接问题,不应被主观夸大贬义定性”
这件事里,让我更在意的是机场的反应
深圳机场没有推诿,监控视频给出了事实,服务不足也承认,并且马上做了三件事:尽可能给有轮椅旅客的航班提供廊桥靠接;
轮椅旅客保障人员由1人增至2人;
试点使用有一定坡度的登机连接装置
截至10月30日,优化措施持续推进,郑智化没再发相关内容,舆论逐渐平息
一方情绪,一方改进,事态算是往更好的方向走
这不是第一回艺人吐槽机场引发争议
2023年,李诞说被某机场行李托运流程折腾近一小时
机场调取监控,解释因携带特殊器材需要额外安检,全程40分钟且工作人员多次解释
李诞没再回应,网友慢慢理解流程,也有人觉得他有些小题大做
到了国外,詹姆斯·弗兰科在巴黎也曾把安检描述成“歧视”,结果机场称他携带物品涉嫌违反规定,流程1小时15分,有乘客说他拒绝配合检查
这几件事放一起看,很像一个共同的提醒:流程会让人烦,但事实不能让位于感受
说到公众人物的表达边界,我还想到今年8月的另一个热议
赵露思发长文控诉经纪公司划走205万,宣布“不干了”,直播间涌进了三千多万人
公司回应自己无违法违约,她转发反驳,随后又有演员喊话公司履约、公司发律师函回击
我不评判商业纠纷的内情,只想说
当话语权可以瞬间裹挟巨量关注时,越是要慎重
一句话能点燃粉丝,一句话也可能伤害无辜的工作人员
回到机场这件小而不小的事
我们很容易把个人经历升级成立场,尤其在奔波疲惫、身体不舒服的时候
但公共系统要靠统一规则运行,个人尊重流程,流程也要尽量把人照顾好
从数据看,国内机场并不是不作为
比如2025年春运,郑州机场旅客吞吐量354.2万人次,同比增长9%,单日最高9.6万人次,中转26.9万人次;
他们在春运期间累计帮扶5.5万人次,保障4200多名无陪儿童实现“车门到舱门”的安心旅程
这些数字背后,是一群人在努力把“冷冰冰的流程”做出“热乎乎的感觉”
当然,娱乐圈里“说大话、摆大谱”的争议也不少
吴谨言曾被央视电影频道栏目组公开点名,因临时改地点、场地费用协调失误、压缩采访时间,舆论一度炸锅,团队后来道歉但口碑受损
刘畊宏录节目传出“清场”引发食客不满
他道歉了,但路人缘也掉得快
李梦的片场争议,媒体和圈内人口径不一
传她对道具要求严苛、与剧组冲突,后来在综艺里致歉反思,但“艺德”这事很难靠一两句话修复
这些事不在于谁红不红
关键是你怎么用手里的影响力
我最想说的一句:别让情绪主导事实,也别让事实遮住情绪
郑智化的不便是真实的,机场的安全规范也是真实的
当两者冲突时,彼此多走一步,问题一般都能解
这次深圳机场的整改值得肯定;
郑智化的“用词道歉”是个开始,但如果能更真诚地面对自己叙述里的失准,社会的善意会回来得更快
公众人物有传播力,话就要更准;
公共服务有流程,心就要更软
每个人都有疲惫的时刻
可一旦把不满扩大成标签,就会让好人好事一起被误伤
说到底
人红心别飘,话出口留分寸,别把一时的怒气,变成别人长期的难堪
这才是对同行、对服务人员、也是对自己最起码的体面
愿每次争议,最后都能落在改进和理解上
来源:人生何处不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