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秋淋四十多天,“秋播严重推迟”的情况,我们不能按照往年的常规思路来种小麦,必须采取 “晚播小麦高产关键技术” ,核心思想是:以“技”补晚,以“质”代晚。下面我为您系统性地梳理一下,如何把这块“晚茬麦”种出高产来。
今年秋淋四十多天,“秋播严重推迟”的情况,我们不能按照往年的常规思路来种小麦,必须采取 “晚播小麦高产关键技术” ,核心思想是:以“技”补晚,以“质”代晚。下面我为您系统性地梳理一下,如何把这块“晚茬麦”种出高产来。
总原则:“四补一促”
即选用良种以种补晚、提高质量以好补晚、增加播量以密补晚、增施肥料以肥补晚,以及抓好春管以促为主。
---
一、 抢时整地,确保播种质量(您的“等合适墒情”是关键)
这是当前最紧迫的一步。地太湿,机器下不去,强行作业会压实地块,形成僵土,影响小麦一生。
1. 精准判断墒情:再等10天左右是很有道理的。判断标准是:抓一把耕层(10-15厘米)的土壤,能手握成团,落地散碎。此时土壤含水量在70%-80%左右,最适合播种和根系生长。
2. 宁迟勿烂:千万不要在土壤还是“一滩泥”的时候强行翻耕。否则,地会种到“泥条”里,小麦不出苗、不扎根。宁可晚种几天,也要等地表发白,人能站住脚,机器能正常作业。
3. 简化整地:由于时间紧迫,要放弃传统的深耕、旋耕多次作业的模式。建议采用 “免耕播种”或“旋耕+播种”一体化复式作业。一次进地,完成旋耕、施肥、播种、镇压所有工序。这能最大程度减少对土壤的破坏,抢回宝贵时间。
---
二、 科学选种,打好高产基础
百农5819和中种麦21都是非常优秀的半冬性、中早熟、耐晚播品种,是应对当前情况的绝佳选择。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 春性较强:在晚播情况下,幼穗分化启动快,能有效弥补前期生长时间的不足。
· 成穗率高:即使群体起点小,后期也能通过有效分蘖获得足够的亩穗数。
· 灌浆速度快:能在后期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籽粒充实。
其他选择建议:在您当地,还可以重点关注如郑麦919、百农4199、百农207等同样具有耐晚播特性的高产品种。核心就是选择 “半冬性偏春性” 的品种。
---
三、 调整播种技术,构建合理群体
这是晚播小麦高产的核心技术,必须改变常规播法。
1. 增加播种量——“以密补晚”
· 核心逻辑:晚播小麦分蘖少、分蘖成穗率低。要想获得高产,必须依靠主茎成穗。所以要通过增加基本苗,来保证最终的亩穗数。
· 具体操作:
· 比正常播种期每晚播3天,每亩增加1斤左右的播种量。
· 以您11月10日播种为例,比黄淮海地区最佳播期(10月15日左右)晚了约25天。
· 建议播种量:每亩40-50斤(具体根据千粒重微调)。这是一个很高的播量,但为了高产,必须这么做。
· 目标基本苗:35万-40万/亩。
2. 适当浅播——“以好补晚”
· 晚播积温不足,深播会使麦苗在出土过程中消耗过多养分,导致苗弱、出苗晚。
· 播种深度控制在2一3厘米为宜,确保快出苗、出齐苗。
3. 施足底肥,尤其重视磷肥——“以肥补晚”
· 晚播小麦“先天不足”,需要充足的“口粮”来促苗早发。
· 建议配方:亩施氮磷钾复合肥100-120斤 + 尿素20-30斤。
· 特别强调磷肥:磷能促进根系发育,对于在低温下生长的晚播麦至关重要。复合肥中的磷要确保足量。
---
四、 冬季与春季管理,一促到底
晚播小麦的管理核心就是一个 “促”字,从种到收,不能有任何“控”的念头。
1. 冬季管理(促弱转壮)
· 一般不浇冬水:以免降低地温,影响根系生长。但如果冬季持续干旱,可在“昼消夜冻”时浇一次小水。
· 严禁冬季镇压:晚播麦苗小、苗弱,镇压会造成损伤。
· 可叶面喷施:在越冬前,可喷施磷酸二氢钾+芸苔素内酯,增强麦苗抗寒能力,为春后生长储备能量。
2. 春季管理(猛攻猛促)
· 早春划锄:开春后,顶凌期及时浅划锄,提温保墒,促苗早发。
· 重施返青拔节肥:这是晚播小麦产量形成的最关键时期。
· 时间:在春生第1-2节间开始伸长时(拔节初期)。
· 用量:亩追施尿素30-40斤。这次肥水能极大地促进分蘖成穗,增加穗粒数。
· 浇好孕穗扬花水:此期是水分临界期,必须保证水分充足,以水促大穗、结大粒。
· “一喷三防”要提前并加强:晚播小麦后期更怕干热风,植株相对嫩弱,易感病。要从抽穗期就开始,将杀虫剂、杀菌剂、磷酸二氢钾(和尿素) 混合喷施,防病、防虫、防早衰,增粒重。
总结与提醒
面对今年极端的气候,请乡亲们不要灰心。虽然播种晚了,但只要我们通过:
· 抢时整地保质量
· 精选良种打基础
· 加大播量保穗数
· 施足肥料促生长
· 春季管理一促到底
这套组合拳下来,完全有能力将晚播的影响降到最低,甚至通过精细的管理,获得一个意想不到的好收成。
祝您来年依然有一个丰收的季节!》
今年秋淋四十多天,“秋播严重推迟”的情况,我们不能按照往年的常规思路来种小麦,必须采取 “晚播小麦高产关键技术” ,核心思想是:以“技”补晚,以“质”代晚。下面我为您系统性地梳理一下,如何把这块“晚茬麦”种出高产来。
总原则:“四补一促”
即选用良种以种补晚、提高质量以好补晚、增加播量以密补晚、增施肥料以肥补晚,以及抓好春管以促为主。
---
一、 抢时整地,确保播种质量(您的“等合适墒情”是关键)
这是当前最紧迫的一步。地太湿,机器下不去,强行作业会压实地块,形成僵土,影响小麦一生。
1. 精准判断墒情:再等10天左右是很有道理的。判断标准是:抓一把耕层(10-15厘米)的土壤,能手握成团,落地散碎。此时土壤含水量在70%-80%左右,最适合播种和根系生长。
2. 宁迟勿烂:千万不要在土壤还是“一滩泥”的时候强行翻耕。否则,地会种到“泥条”里,小麦不出苗、不扎根。宁可晚种几天,也要等地表发白,人能站住脚,机器能正常作业。
3. 简化整地:由于时间紧迫,要放弃传统的深耕、旋耕多次作业的模式。建议采用 “免耕播种”或“旋耕+播种”一体化复式作业。一次进地,完成旋耕、施肥、播种、镇压所有工序。这能最大程度减少对土壤的破坏,抢回宝贵时间。
---
二、 科学选种,打好高产基础
百农5819和中种麦21都是非常优秀的半冬性、中早熟、耐晚播品种,是应对当前情况的绝佳选择。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 春性较强:在晚播情况下,幼穗分化启动快,能有效弥补前期生长时间的不足。
· 成穗率高:即使群体起点小,后期也能通过有效分蘖获得足够的亩穗数。
· 灌浆速度快:能在后期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籽粒充实。
其他选择建议:在您当地,还可以重点关注如郑麦919、百农4199、百农207等同样具有耐晚播特性的高产品种。核心就是选择 “半冬性偏春性” 的品种。
---
三、 调整播种技术,构建合理群体
这是晚播小麦高产的核心技术,必须改变常规播法。
1. 增加播种量——“以密补晚”
· 核心逻辑:晚播小麦分蘖少、分蘖成穗率低。要想获得高产,必须依靠主茎成穗。所以要通过增加基本苗,来保证最终的亩穗数。
· 具体操作:
· 比正常播种期每晚播3天,每亩增加1斤左右的播种量。
· 以您11月10日播种为例,比黄淮海地区最佳播期(10月15日左右)晚了约25天。
· 建议播种量:每亩40-50斤(具体根据千粒重微调)。这是一个很高的播量,但为了高产,必须这么做。
· 目标基本苗:35万-40万/亩。
2. 适当浅播——“以好补晚”
· 晚播积温不足,深播会使麦苗在出土过程中消耗过多养分,导致苗弱、出苗晚。
· 播种深度控制在2一3厘米为宜,确保快出苗、出齐苗。
3. 施足底肥,尤其重视磷肥——“以肥补晚”
· 晚播小麦“先天不足”,需要充足的“口粮”来促苗早发。
· 建议配方:亩施氮磷钾复合肥100-120斤 + 尿素20-30斤。
· 特别强调磷肥:磷能促进根系发育,对于在低温下生长的晚播麦至关重要。复合肥中的磷要确保足量。
---
四、 冬季与春季管理,一促到底
晚播小麦的管理核心就是一个 “促”字,从种到收,不能有任何“控”的念头。
1. 冬季管理(促弱转壮)
· 一般不浇冬水:以免降低地温,影响根系生长。但如果冬季持续干旱,可在“昼消夜冻”时浇一次小水。
· 严禁冬季镇压:晚播麦苗小、苗弱,镇压会造成损伤。
· 可叶面喷施:在越冬前,可喷施磷酸二氢钾+芸苔素内酯,增强麦苗抗寒能力,为春后生长储备能量。
2. 春季管理(猛攻猛促)
· 早春划锄:开春后,顶凌期及时浅划锄,提温保墒,促苗早发。
· 重施返青拔节肥:这是晚播小麦产量形成的最关键时期。
· 时间:在春生第1-2节间开始伸长时(拔节初期)。
· 用量:亩追施尿素30-40斤。这次肥水能极大地促进分蘖成穗,增加穗粒数。
· 浇好孕穗扬花水:此期是水分临界期,必须保证水分充足,以水促大穗、结大粒。
· “一喷三防”要提前并加强:晚播小麦后期更怕干热风,植株相对嫩弱,易感病。要从抽穗期就开始,将杀虫剂、杀菌剂、磷酸二氢钾(和尿素) 混合喷施,防病、防虫、防早衰,增粒重。
总结与提醒
· 抢时整地保质量
· 精选良种打基础
· 加大播量保穗数
· 施足肥料促生长
· 春季管理一促到底
祝您来年依然有一个丰收的季节!
来源:简单水滴D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