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几天回老家,叔伯们凑一起聊得最热闹的就是土地延包的事。村里广播说2025年要扩大试点,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30年,不少人一开始以为就是“地还是自己的”,后来村支书拿着政策文件一讲,才明白这里面的实惠真不少,比单纯保住地管用多了。
前几天回老家,叔伯们凑一起聊得最热闹的就是土地延包的事。村里广播说2025年要扩大试点,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30年,不少人一开始以为就是“地还是自己的”,后来村支书拿着政策文件一讲,才明白这里面的实惠真不少,比单纯保住地管用多了。
最直接的好处是,农民敢往地里“砸钱”了。我堂哥之前想给自家5亩果园换新品种,又怕土地承包到期有变动,犹豫了大半年没敢动手。这次政策明确“绝大多数农户承包地直接顺延”,他立马买了新树苗。这其实是个普遍心态——土地期限定死了,农民才敢做长期规划。以前承包期快到的时候,没人愿意修灌溉渠、买大型农具,现在30年期限一落地,不光是种粮的,搞大棚、养果树的都愿意追加投入,毕竟这些投入能在几十年里慢慢回本。
更关键的是,土地流转能拿到真金白银了。村里的老周两口子年纪大了种不动地,以前把地转给邻居种,一年就收几百斤粮食当“租金”。现在政策明确了承包权稳了,他通过村集体把3亩地流转给了种粮大户,签了10年合同,每年能拿3000块现金。这背后的道理很简单:经营方知道土地承包权长期稳定,才敢长期租、愿意给高价;农民手里的承包权有了保障,流转土地时也更有底气谈条件。而且像安徽试点那样,进城落户的农民还能把承包权留给子女继承,等于多了份“家产”。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点,特殊情况有兜底,心里更踏实。村里之前有几户无地的农户总犯愁,这次政策说清楚了,能通过集体机动地、合法开荒地来解决。比如隔壁村的小李,家里新增了人口没地种,村集体就把一块收回的闲置地发包给了他,还能正常领耕地补贴。对进城的农民也一样,以前怕落户后地被收回,现在政策明确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想进城打拼的能放心走,想回来种地的也有地可种,进退都有路。
不过政策执行里也有要注意的地方。比如吉林、黑龙江那边明确,开荒地得交过承包费、能领种植补贴才算数,不是随便一块荒地都能算。还有湖北黄冈出过企业低价租地再转租牟利的事,所以签流转合同的时候得看清楚,别踩了“阴阳合同”的坑。这些细节,村里干部说后续会逐户讲明白,避免大家吃暗亏。
土地对农民来说,不只是种庄稼的地方,更是底气所在。30年延包政策看似只是“续期”,实则是给农民吃了颗定心丸,不管是种地、流转还是进城,都有了明确的预期。
你们那儿开始土地延包的准备工作了吗?身边有没有人已经靠土地流转多赚了钱?对于无地农户的保障政策,还有哪些想弄明白的?欢迎在评论区聊聊,咱们一起把这些政策细节搞清楚。
来源:幸福279951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