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你几年前开车经过滁州城南,大概会觉得这里空旷得能拍公路片。但今天再来看,你会怀疑自己是不是误入了某个科幻片的片场,短短几年时间,这里已是人声鼎沸。而在离他十公里开外的南谯新区和它的“智慧大脑”滁州高教科创城。也正上演着一场精彩的“变形记”。
如果你几年前开车经过滁州城南,大概会觉得这里空旷得能拍公路片。但今天再来看,你会怀疑自己是不是误入了某个科幻片的片场,短短几年时间,这里已是人声鼎沸。而在离他十公里开外的南谯新区和它的“智慧大脑”滁州高教科创城。也正上演着一场精彩的“变形记”。
这场“变形记”的序幕,源于一个充满远见的梦想。作为三线城市,滁州深知“单靠琅琊山醉翁亭,留不住时代的脚步”。它需要新的引擎,于是,高教科创城应运而生,初衷就是要打造一块“人才磁铁”和“创新苗圃”,为滁州植入最强大脑,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华丽转身。
起初,很多人心里打鼓:“在这么偏远的地方建‘大学城’和‘科技城’,能行吗?”然而,梦想的种子一旦播下,便顽强生长。安徽科技学院的整建制入驻,如同请来了一位“定海神针”,瞬间带来了数万名年轻的血液和蓬勃的朝气。紧接着,南京工业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安徽大学滁州研究院等“高手”纷纷落子,它们不像传统大学那样庞大,却像一个个精锐的“特种部队”,专注于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让这片土地充满了智慧的浓度。
光有“大脑”还不够,强壮“筋骨”同样关键。科创城深谙此道,没有好高骛远,而是务实引进了飞利浦空调、华瑞微电子、晶隆半导体等实力派企业。于是,有趣的景象出现了:校园里的书香与工厂里的机器轰鸣声交织在一起。教授的理论在隔壁的车间里就能变成产品,学生的实习机会就在家门口。这种“学研产”无缝衔接的模式,让知识真正变成了生产力。
如今,这片曾经的“无人区”已初具一座现代化新城的规模。更让人惊喜的是,一个大型水果批发市场正在建设中。这看似平常的举动,实则是一步妙棋——它不仅满足生活需求,更将汇聚庞大的人流物流,让新城“活”起来、“暖”起来,充满烟火气。
从无到有,从静到动,南谯新区与高教科创城的故事,是一个三线城市不甘平庸、奋力向上的生动写照。它或许没有一线城市的摩天大楼,但却有着脚踏实地、播种未来的笃定。相信不久的未来,这里不仅是产业的集聚地,更会成为一个人声鼎沸、活力四射的宜居新城。这场“变形记”,还在持续上演,而且越来越精彩!#滁州#
来源:夏鸢尾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