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次家属加我之后,家属问得最多的问题总是:“他在里面吃得好不好?会不会受欺负?一天都在干什么?” 很多人对看守所的印象,要么来自影视剧里的夸张演绎,要么停留在“关人的地方”的模糊认知。但作为经常寄信给看守,我想告诉你:看守所是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临时羁
每次家属加我之后,家属问得最多的问题总是:“他在里面吃得好不好?会不会受欺负?一天都在干什么?” 很多人对看守所的印象,要么来自影视剧里的夸张演绎,要么停留在“关人的地方”的模糊认知。但作为经常寄信给看守,我想告诉你:看守所是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临时羁押的场所,其监管强度甚至严于监狱——这里的一切都按严格的制度运行,没有“特殊待遇”,一般只有规规矩矩的日常。今天就从法律属性和真实流程出发,聊聊看守所里的一天究竟是怎样的。
一、先明确:看守所不是“监狱”,监管更严、目的更特殊 很多人会把“看守所”和“监狱”混为一谈,但从法律定位和监管强度来看,二者有本质区别,这也是看守所生活“严格”的核心原因。 从法律属性来说,看守所是“临时羁押场所” ,关押的是被刑事拘留、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及被判处拘役、剩余刑期在3个月以下的罪犯;而监狱是“刑罚执行场所”,关押的是已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等的罪犯。简单说:看守所里的人“尚未定罪”或“刑期极短”,监管的核心目的是“保障刑事诉讼顺利进行”——防止串供、逃跑、毁灭证据,同时保障被羁押人的基本权利;而监狱的核心是“刑罚执行与改造”,监管强度相对灵活。 也正因“保障诉讼”的核心目的,看守所的监管比监狱更严格:比如看守所实行“封闭式管理”,除律师会见、办案人员提讯外,被羁押人几乎没有与外界接触的机会;而监狱会有亲情会见、劳动改造等对外接触渠道。再比如个人物品管理:看守所里被羁押人的个人物品(手机、现金、首饰等)会被统一扣押保管,只有释放时才返还;而监狱允许罪犯留存少量个人生活用品。 我曾有个当事人,从看守所转到监狱后托律师带话:“还是监狱松快些,至少能知道家人的具体情况,看守所里连封信都要审很久。” (有的看守所根本不允许信件邮寄)这句话很直观地反映了二者的区别——看守所的“严”,本质是为了确保案件侦查、起诉、审判不受干扰,这是法律程序的必然要求。
二、看守所里的一天:从清晨到深夜,全按“时间表”运行 看守所的生活没有“随心所欲”,从起床到睡觉,每个环节都有固定时间、固定流程,甚至连吃饭、洗漱的时长都有明确规定。结合我会见当事人时了解的情况,普通羁押人员的一天大致是这样的: 1. 清晨:6:00-7:30 起床、整理内务、洗漱 清晨6点,监室的起床铃准时响起,没有“赖床”的可能。所有人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起床,叠被子、整理床铺——这里的“叠被子”不是家里的随意折叠,而是要求像军队一样叠成“豆腐块”,边角要整齐,床单不能有褶皱。如果叠不好,会被管教批评,甚至要求重做。 整理完内务后,轮流到洗漱区洗漱。监室里的洗漱用品(牙刷、牙膏、毛巾等)都是统一发放的,每人一套,摆放位置固定,不能随意更换。洗漱时间通常只有10-15分钟,所有人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然后按顺序排队,等待早餐。 2. 早餐:7:30-8:00 集体用餐,定量供应 早餐由看守所统一配送,通常是馒头、粥、咸菜等简单食物,分量固定,不够也不能额外添加。用餐时,所有人在监室的固定位置坐好,集体用餐,不能交谈、不能剩饭——看守所强调“节约粮食”,剩饭会被视为违反纪律。 其实,看守所的伙食标准是按国家规定执行的,能保证基本的营养需求,但肯定无法和家里相比,“吃饱”是核心,“吃好”则谈不上。 3. 上午:8:00-11:30 学习、静坐或简单劳动 早餐后到午餐前的时间,主要是“学习”和“静坐”。学习内容多为法律知识(比如《刑法》《刑事诉讼法》的基础条款)、监规纪律(比如“不准打架斗殴”“不准传递信息”等),由管教或监室里的“值日员”(由表现较好的羁押人员担任)带领学习,有时会组织默写监规,写错或记不住可能会被要求反复背诵。 如果看守所安排有简单劳动(比如折信封、粘纸盒等手工活),上午也可能会进行1-2小时的劳动。但看守所的劳动和监狱不同:不追求“劳动量”,也没有“劳动报酬”,主要是为了“打发时间”“规范行为”,避免羁押人员在监室里无所事事、产生矛盾。劳动时要遵守操作规程,不能偷懒、不能闲聊,完成的劳动成果由管教统一收走。 4. 午餐与午休:11:30-14:00 简单用餐+短暂休息 11点半左右吃午餐,菜品比早餐丰富一点,通常是一荤一素一汤,但分量依然固定,比如一份米饭、一勺炒菜、一碗汤。用餐流程和早餐一样:集体就坐、安静用餐、不能剩饭。 午餐后有1-2小时的午休时间,所有人要回到自己的床铺休息,不能喧哗、不能走动。监室里没有“单独房间”,所有人都在同一个大通铺休息,空间有限,只能勉强躺下,几乎没有私人空间可言。 5. 下午:14:00-17:30 重复上午的学习、劳动,有的看守所加“体能锻炼”(有的没有) 下午的安排和上午类似,主要是学习监规、法律知识或进行简单劳动。下午4点左右,会有20-30分钟的“体能锻炼”——在监室门口的小院子里(或监室内的空地上)做简单的运动,比如原地踏步、广播体操等,目的是增强体质,避免长期不活动导致健康问题。 体能锻炼时要排队,听从管教的指挥,不能擅自脱离队伍、不能打闹。我曾有个当事人说:“每天最盼的就是下午的锻炼,能出门透透气,哪怕只有十几分钟,也觉得心里舒服点。” 对长期被关押在狭小空间里的人来说,这点“户外活动”是难得的放松机会。 6. 晚餐与晚间:17:30-21:00 晚餐+看电视+写“思想汇报”(各个看守所会有所不同,仅参考) 17点半吃晚餐,菜品和午餐差不多,依然是定量供应、集体用餐。晚餐后,会有1小时左右的“看电视”时间——统一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或其他指定节目,内容多为时事新闻、法治宣传等,不能自己选台、不能换节目。 看完电视后,有些人会被要求写“思想汇报”,内容是反思自己的行为、学习法律的体会、对未来的规划等。思想汇报要定期交给管教检查,写得认真、有反思的人,可能会获得管教的认可;敷衍了事的,可能会被要求重写。 7. 睡前准备:21:00-21:30 洗漱、点名、铺床 21点左右,开始睡前准备:轮流洗漱、整理个人物品,然后由管教“点名”——核对监室里的人数,确认所有人都在。点名结束后,铺好床铺,等待熄灯。 8. 熄灯睡觉:21:30后 全员休息,24小时有人值守 21点半准时熄灯,所有人必须躺下睡觉,不能说话、不能开灯。监室里会有“值班员”(轮流担任)整夜值守,负责观察其他人的情况,如有异常(比如生病、情绪激动等)要及时向管教汇报。同时,看守所的监控是24小时开启的,管教也会定时巡查,确保监室安全。
三、这些“细节”要知道:看守所里的“权利”与“规矩” 除了日常流程,家属和当事人最关心的“能不能写信”“能不能看病”“会不会受欺负”等问题,其实都有明确的规定,既体现了监管的严格,也保障了基本权利。 1. 与外界联系:只能通过“律师会见”或“邮寄信件(绝大多数看守所可以)” 看守所里的人不能使用手机、电话,与外界联系的方式只有两种:一是律师会见(这是最直接、最及时的方式),律师持执业证、会见函等手续,可以在会见室与当事人面对面交流,了解案情、传递家人的关心;二是邮寄信件,当事人可以通过暖心驿小程序在线写信给家人,还可以随信购买一些回信信封和邮票,这样家人也可以写信给当事人,但所有信件都要经过看守所的“检查”——如果涉及案情、违反监规,信件会被扣押,无法送达。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我常跟家属说:“给里面的人写信,多写家里的事(比如孩子的学习、老人的身体),少问案情,这样信件更容易通过检查。” 对当事人来说,收到家人的信是最开心的事,能让他们感受到“没有被放弃”,缓解焦虑情绪。 关注【公众号】暖心驿,寄信快人一步!300000+家属的选择,更有家属群分享信息。 2. 健康保障:有基本医疗,但不能“自选医生、自选药物” 看守所里有医务室,配备了基本的医疗设备和常用药物,如果当事人有感冒、发烧、头痛等小病,可以向管教申请看病,医务室的医生会诊断、开药,不收取费用。如果病情严重(比如心脏病发作、骨折等),看守商会联系外面的医院进行治疗,费用由当事人或家属承担。 但要注意:看守所的医疗条件有限,不能像外面一样“自选医生、自选药物”,只能接受统一的诊疗,各个地区区别极大。我曾有个当事人有高血压,家属担心他在里面吃不好、睡不好导致血压升高,我会见时特意问了情况,他说“每天都会按时吃看守所发的降压药,管教也会定期测血压,不用太担心”——这说明看守所对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是有一些基本保障的,但地区条件差异极大。 3. 人身安全:“欺负人”是严令禁止的,发现可向管教举报 很多人担心“看守所里会有欺负人的情况”,其实看守所对“打架斗殴、欺负弱小”等行为是严令禁止的,一旦发现,会对相关人员进行严肃处理(比如批评教育、禁闭等)。如果当事人遇到被欺负的情况,可以直接向管教举报,管教有义务制止并处理,也可以告知律师。 同时,监室里的“值日员”“值班员”也有责任维护监室秩序,避免发生冲突。我接触过的当事人中,很少有人说“被欺负”,反而更多人说“大家都挺安静的,没人敢惹事,毕竟在里面都想好好表现,争取宽大处理”。
4. 财物管理:个人物品统一保管,可存少量“零花钱” 当事人进看守所时,随身携带的手机、现金、首饰、银行卡等物品会被看守所统一登记、扣押,开具《扣押物品清单》,待当事人释放时返还。如果家属想给当事人送钱,可以到看守所的“接待室”办理存款手续,存入的钱会计入当事人的“个人账户”,当事人可以用这些钱在看守所的“小卖部”购买少量生活用品(比如牙膏、牙刷、纸巾等),个别看守所有些基础零食等物品。 需要提醒的是:存入的钱不能太多(一般每月几百元足够),但请尽量给家属存些钱,当他连基本的生活用品、衣物都没有,需要请求别人帮助,他就往往觉得自己受制于人。
写在最后:看守所的“严”,是为了“更好地回归” 聊完看守所的日常,可能有人会觉得“这里的生活太压抑、太严格”,但换个角度想:看守所的严格管理,既是为了保障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也是为了让被羁押人在“规矩”中反思自己的行为——当一个人习惯了按时作息、遵守纪律、反思过错,其实也是在为“回归社会”做准备。 最后想对那些有家人在看守所的家属说:不用过度担心里面的生活,看守所会保障基本的吃、住、健康和安全;更重要的是及时委托律师,通过法律途径为当事人争取合法权益——毕竟,早日走出看守所,才是对他们最好的“安慰”。
暖心驿小程序
在线写信,寄照片到看守所监狱戒毒所少管所
书信/照片就是改造中坎坷中的灯塔
书信/照片就是他们翘首以盼的期待
书信/照片就是穿破黑暗的一缕阳光
来源:暖心驿在线寄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