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别觉得“规划建议”是虚头巴脑的官话,这次不一样,关键词是“超常规”和“全链条”,这俩词往这儿一放,就说明国家要拿出非常规的力度和方法,从根上解决技术难题。以前可能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芯片卡了就攻芯片,材料缺了再补材料,这次是从基础研究到生产应用,从头到尾全链条
要动真格了!十五五规划直接喊出“超常规措施”,就是要把芯片、工业母机这些被“卡脖子”的技术彻底攻下来,以后不再看别人脸色。
别觉得“规划建议”是虚头巴脑的官话,这次不一样,关键词是“超常规”和“全链条”,这俩词往这儿一放,就说明国家要拿出非常规的力度和方法,从根上解决技术难题。以前可能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芯片卡了就攻芯片,材料缺了再补材料,这次是从基础研究到生产应用,从头到尾全链条打通,不让产业链再有任何断点。
先说说最受关注的集成电路,也就是咱们常说的芯片。这玩意儿有多重要?小到手机、手表,大到汽车、航天卫星,没它都玩不转。以前咱们不少高端芯片都得从国外买,人家一旦限制供应,相关产业就得“卡脖子”。但现在已经有好苗头了,国内某企业的离子注入设备已经实现100%国产化,能满足90%以上主流制程需求,还服务了20多家晶圆厂。十五五要搞的“全链条攻关”,就是要把这种突破扩大到整个芯片产业——从设计芯片的基础软件,到制造芯片的高端设备,再到封装测试的关键材料,每一环都要实现自主可控。以后咱们不仅能造得出芯片,还能造得好、造得便宜,手机、汽车的“心脏”再也不用担心被人拿捏了。
再看工业母机,这东西号称“机器的机器”,简单说就是制造机器的机床。比如造汽车发动机、飞机涡轮叶片,都得靠高端工业母机。以前咱们很多高端母机依赖进口,不仅价格贵,维护保养还得看外方脸色,耽误生产不说,核心技术还学不到。这次十五五把它列入重点,就是要突破高精度主轴、数控系统这些核心部件的技术瓶颈。要知道,工业母机的水平直接决定了制造业的精度和效率,母机技术突破了,咱们造出来的汽车、机床、工程机械才能更精密、更耐用,在全球市场上更有竞争力。
高端仪器和基础软件也是绕不开的硬骨头。搞科研、做生产都离不开高端仪器,比如医院里的高端影像设备、实验室里的精密分析仪,以前不少高端型号都得进口,一台动辄几百万甚至上千万。而基础软件更关键,咱们平时用的电脑操作系统、工业设计用的CAD软件,很多核心技术都掌握在别人手里。这就像盖房子,基础不牢,上面的楼再高也不安全。十五五的“全链条攻关”,就是要让科研人员用上自己的仪器,企业用上自己的软件,不仅成本能降下来,数据安全也有了保障,不用再担心关键时刻软件“卡脖子”、仪器“掉链子”。
先进材料和生物制造同样是重中之重。可能有人觉得材料不起眼,但没有好材料,很多高端产品根本造不出来。比如航空发动机的涡轮叶片,得能承受几千度的高温,没有特殊的耐高温合金材料根本不行;手机屏幕要轻薄耐摔,离不开新型显示材料。生物制造则关系到医药、农业等民生领域,比如高端疫苗、生物农药的研发生产,都需要生物制造技术的支撑。这些领域以前要么是材料性能跟不上,要么是生产工艺落后,十五五就是要集中力量突破这些难题,让“中国制造”有更好的“筋骨”,让民生领域有更可靠的技术保障。
为啥这次要强调“全链条”?因为单靠一个环节突破没用,产业链上有一个断点,整个产业就没法自主可控。就像之前有的领域,实验室里能做出样品,但大规模生产不出来,因为没有配套的设备和材料;有的能生产出来,但成本太高,没法商业化应用,最后还是得依赖进口。求是网就提到过,以前有些企业只盯着短期效益,扎堆搞组装和销售,不愿投钱搞基础研发,导致产业链有“断点” 。这次的全链条攻关,就是要把“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产业应用”串成线,让实验室里的技术能快速变成工厂里的产品,再变成市场上的商品,形成良性循环。
而且这次不是喊口号,已经有实实在在的案例摆在那了。湖北搞的北斗高精度增强系统,就是全链条攻关的成功例子。武汉大学的团队从增强系统架构、定位算法到终端设备,从头到尾自主研发,不仅打破了美国GPS的垄断,还做出了性能更好的产品,在智能网联汽车、无人机等领域已经大规模应用,光终端就卖了24万多台套,收入超1.5亿元 。还有半导体领域,国产FPGA芯片在工业场景的能效比已经比国际竞品高25%,在机器视觉、智能控制等领域都能用了。这些案例都说明,只要全链条发力,咱们的技术完全能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突破。
有人可能会问,搞技术攻关要花很多钱吧?确实,但这笔钱必须花。现在国家要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就是要把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力量拧成一股绳,钱往一处投,劲往一处使。科技部部长也明确说了,要全链条推动这些重点领域攻关,这意味着政策支持、资金投入、人才培养都会向这些领域倾斜。对企业来说,这是天大的利好,搞研发有补贴,出成果有市场,自然愿意下本钱;对普通人来说,技术突破了,咱们能用上更便宜的高端产品,还能有更多高薪的技术岗位,都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可能还有人担心,这么多领域一起攻,能行吗?其实不用担心,咱们有成功的经验。之前的高铁、北斗、5G,都是集中力量攻关搞出来的,现在这些领域咱们都走在了世界前列。这次的重点领域虽然难,但都是经过筛选的关键领域,瞄准的是最核心的“卡脖子”环节,只要集中力量打“歼灭战”,肯定能出成果。就像打仗一样,找准敌人的要害下手,比分散兵力乱打有效得多。
还有人觉得这些技术离自己太远,其实不然。芯片技术突破了,手机、电脑的性能会更好,价格可能更实惠;工业母机技术进步了,汽车、家电的质量会更可靠;生物制造技术成熟了,新药研发会更快,看病吃药可能更便宜。这些技术突破最终都会落到咱们普通人的生活里,让日子过得更方便、更踏实。
现在市场已经给出了信号,十五五规划建议一出来,存储芯片等相关板块就开始涨了,这说明资本也看好这些领域的前景。毕竟资本是最聪明的,知道国家真金白银投入的领域,肯定有大机会。对投资者来说,这是看清未来方向的好机会;对从业者来说,这些领域以后就是风口,有本事的人肯定能大展拳脚。
总结一下,十五五的这个规划不是空话,是国家下定决心要突破技术瓶颈的冲锋号。超常规措施打底,全链条攻关发力,芯片、工业母机这些“卡脖子”的难题肯定能逐个破解。以后咱们不仅能摆脱对国外技术的依赖,还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占据主动,真正把发展的主动权握在自己手里。
最后问问大家:你觉得这些技术里,哪个最有可能先实现重大突破?你身边有没有从事这些领域的人?来评论区聊聊,看看谁的眼光最准!
来源:牛市吹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