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一期,讲述了齐灵公召回崔杼,此后“崔杼弑其君”杀齐庄公,最后崔杼身死族灭的故事。那么今天我们继续看崔杼死后,齐国庆封大权独揽又做了什么样的事情。“庆封之乱”是怎么发生的,庆封的结局又是什么?今天我们翻开春秋《左传》,继续为大家讲述。
上一期,讲述了齐灵公召回崔杼,此后“崔杼弑其君”杀齐庄公,最后崔杼身死族灭的故事。那么今天我们继续看崔杼死后,齐国庆封大权独揽又做了什么样的事情。“庆封之乱”是怎么发生的,庆封的结局又是什么?今天我们翻开春秋《左传》,继续为大家讲述。
春秋左传时间轴
1、庆封执政
庆氏家族,出自齐桓公之子公子无亏。无亏之子庆克,因与齐灵公母亲声孟子私通,导致齐国出现内乱,齐灵公召回崔杼平叛,庆克最终被杀。齐庄公即位后,崔杼、庆封(庆克之子)成为齐国执政,“崔杼之乱”过程中庆封趁机将崔氏灭族,崔杼自缢而亡,此后庆封大权独揽。
庆封喜欢打猎而且好饮贪杯,大权独揽的庆封却不愿意处理政务,将政务交给自己的儿子庆舍,而自己带着财物妻妾直接搬到了心腹卢蒲嫳(piè)家住了起来,而且互换妻妾喝酒,可见其生活糜烂。
庆封执政期间,卢蒲嫳让此前逃亡在外的兄长卢蒲葵回国,卢蒲葵娶了庆舍的女儿并且成为庆舍的家臣。卢蒲葵受到庆舍宠信,便请求庆舍让逃亡在外的王何回国。庆舍宠信卢蒲葵、王何二人并让二人共同持戈时刻护卫自己。庆舍看似完美的安排却给自己埋下祸患的伏笔。
2、庆封之乱——卢蒲葵、王何发动内乱
卢蒲葵、王何原是齐庄公的宠臣,此前“崔杼弑齐庄公”(庆氏为崔氏同党)后,卢蒲葵逃到晋国、王何逃到莒国。此后,齐景公即位,崔杼、庆封受到重用,崔氏、庆氏自此在齐国强盛。因此,卢蒲葵、王何心里必定怨恨崔氏、庆氏。此时,崔氏一族被灭,而庆氏大权独揽。那么当复仇的种子开始在卢蒲葵、王何心中生根发芽,并将矛头指向庆氏。
卢蒲葵、王何二人的计划分为两部分,其一:利用庆氏在国内不得人心的现状进一步离间庆氏和众大夫,让众大夫站在庆氏的对立面帮助其诛杀庆氏;其二:利用自己在庆舍身边护卫的身份,伺机而动。
子尾、子雅(齐惠公孙子,史称齐国二惠)担任齐国卿士,按照伙食标准应该是每天两只鸡,但是送上来的只有肉汤,子尾、子雅非常生气,将此事怪罪于庆氏。而庆封与卢蒲嫳知道子尾、子雅对自己不满以后,暗中谋划除掉二人。庆封找到晏婴(晏子)请其协助,晏子不愿意协助,但也承诺不会告发。庆封找到陈须无(陈桓子,陈氏宗主),陈须无也不愿帮庆氏。而陈须无早已看出了其中门道,对儿子陈无宇(陈文子)说庆氏将会发动祸乱,而庆氏到时候必将失败,陈氏将可以从中获利,并告诫陈无宇要谨慎保全。
襄公二十八年,十月,陈无宇陪同庆封外出到莱地打猎,父亲陈须无暗中让陈无宇回来。陈无宇以母亲病重为由向庆封辞别。而此时,庆氏族人庆嗣预感会有动乱发生,力劝庆封回到国都,以免夜长梦多。而自大的庆封却不愿听取意见。
此时庆舍在国都,正在为即将到来的“尝祭”(太庙中举行的一种祭祀)做准备,而庆封远在莱地打猎。正当庆封、庆舍都沉浸在自己的欢乐中的时候,一场动乱正在悄悄的进行。
卢蒲葵的夫人是庆舍的女儿,夫人察觉到卢蒲葵的异常,请求丈夫将事情告知自己。卢蒲葵便将与王何的谋划和盘托出,夫人称:“父亲为人刚愎,没人能劝阻他。我可以去劝他不要祭祀,他必然不会听从,此后再行事不晚。”卢蒲葵夫人自然想要挽救父亲庆舍,那庆舍又是否会听取意见进行防备呢?
此后,夫人果然将卢蒲葵的计划告知父亲庆舍,并全力劝阻庆舍不要进行祭祀。而刚愎自用、大权独揽的庆舍不愿听取女儿的建议,执意坚持祭祀并扬言:“谁敢作乱?”那么庆舍真傻到听不进去女儿的建议吗?当然不是。庆舍在祭祀的时候带领大量甲士包围公宫进行防备以防不测,但是庆氏的马匹容易受惊,甲士便卸下甲衣将马匹拴好,此后甲士们放松了警惕并没有将甲衣重新穿上,继续喝酒看戏。而卸下的甲衣被子尾、子雅、陈氏、鲍氏族人带走并穿上。
一切已准备就绪,只等时机到位。子尾拿出木槌,在门板敲击三声,卢蒲葵听到暗号便依计行事,从背后猛刺庆舍,王何当即用戈朝庆舍砍去,庆舍手臂应声砍断。庆舍仍未死去,众人继续用手边可用之物一起袭击庆舍,直到最后庆舍彻底死亡。卢蒲葵等人又联合将庆舍余党一并杀死。齐景公大惊失色,慌忙逃窜,鲍国(鲍氏族人)安抚齐景公:“群臣是为了国君才杀死这些人。”陈无宇护送齐景公回到内宫。
“庆封之乱”庆舍被杀
卢蒲葵、王何发动的针对庆氏的内乱,以庆舍被杀而暂时告一段落。在这场动乱中,卢蒲葵、王何联合子尾、子雅、鲍氏、陈氏等人联合发动,可见庆氏一族不得人心,众大夫早已下定“人人得而诛之”的决心。而庆舍虽然提前知晓动乱发生,采取的防备措施明显松懈,身边军心涣散,无法形成有效抵抗,而最重要的是其性格骄傲自大,用人失察,以至被身边人联合谋害致死,可谓死得其所。
3、庆氏之乱——庆封最后的挣扎
当齐国国都内乱发生的时候,远在莱地的庆封很快收到了消息。然而未能提前察觉并防备已经让一切悔之晚矣。愤怒的庆封率军回到国都并全力攻打西门,因国内早已进行防备,庆封未能如愿,此后又尝试攻打北门,并攻进了国都。庆封又继续攻打内宫,未攻克,庆封在大街上摆开阵势,打算与国内敌对势力决一死战。然而国内并未予以理会,自知齐国已经容不下自己的庆封,便逃亡到了鲁国。
庆封跑到鲁国后,便贿赂鲁国季孙氏,寄希望于能在鲁国站稳脚跟。不久齐国派人来鲁国责备鲁国收留庆封,庆封被迫继续逃亡,来到吴国。吴王将边境朱方之地赐给庆封,庆封便安顿住在朱方,生活仍然奢华,更甚于之前。
时间来到六年后,昭公四年,楚国进攻吴国,攻克吴国朱方。楚军将庆封抓住,将其家族人尽数诛杀。楚国针对如何处置庆封产生了争议,楚灵王认为应该在诸侯面前公布庆封罪状,并进行羞辱,然后再处死庆封。而伍举则认为,庆封就因为忤逆君命才逃亡到这里,必然不肯乖乖受戮,如果死前传播楚王的丑闻,对国君不利,建议安抚。楚灵王不听,执意让庆封背上斧钺,在诸侯军中游行,并让其说:“不要像庆封一样杀死国君(崔杼弑君,庆封为同党),削弱国君的孤儿(齐景公),与大夫会盟。”而庆封在游行之时却大喊:“不要像公子围(楚灵王)一样杀死国君(楚康王),杀死兄长的儿子麋,而取代其为国君,来和诸侯会盟。”楚灵王听到后,赶紧让人杀死庆封。
齐国庆氏家族在齐灵公时登上政治舞台,并与崔杼携手执掌齐国国政,此后趁机灭掉崔氏大权独揽。但是庆封没有长远的政治眼光,安于享乐,生活奢靡腐化并将国政交给儿子。在国内引起众大夫不满,众大夫对庆氏的怨恨与日俱增,最后被敌对势力联合诛灭,落得逃亡吴国身死族灭的下场。而庆舍、庆封被杀,宣告齐国“庆氏之乱”彻底结束。
4、齐国的政治走向
清代曹雪芹说“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用这句话来形容这个时期的齐国,非常恰当。齐国经历了“崔杼之乱”、“庆封之乱”后,“齐国二惠”子尾、子雅登上政治舞台,成为齐国执政,此后陈氏发动对子尾、子雅二族的动乱,将其赶出齐国。齐国内政与晋国类似,晋国六卿之间角逐的时候,齐国各方势力你争我夺。最终齐国陈氏(田氏)不断网罗人心,暗中谋划一步步做强,最终让齐国的所有斗争都成为陈氏的“嫁衣裳”。
本文内容,均整理自《左传》,不足之处请予以指正。
来源:修身养性的学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