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岁社交黄金期:6条实用准则,比育儿书还靠谱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9 17:31 1

摘要:家有学龄娃的家长,多半都遇过这种糟心时刻:孩子哭着从幼儿园回来,说玩具被抢了不敢要;明明总给同学分享零食,自己却从没收到过回礼;甚至被亲戚强行抱时,只会僵在原地不敢反抗。

家有学龄娃的家长,多半都遇过这种糟心时刻:孩子哭着从幼儿园回来,说玩具被抢了不敢要;明明总给同学分享零食,自己却从没收到过回礼;甚至被亲戚强行抱时,只会僵在原地不敢反抗。

你苦口婆心讲“要勇敢”“要大方”,可下次遇到事儿,孩子还是老样子。其实真不是娃不听话,而是你没抓对3-10岁这个社交黄金期——心理学家塞尔曼早说过,这几年是娃从“凑一起玩”到“懂合作交朋友”的关键,这会儿教的规矩,会刻进他骨子里,连成年后怎么处对象、交朋友都受影响。

别再翻那些干巴巴的育儿书了,我结合自己带娃和身边宝妈的经验,总结了6条最实用的社交准则,比讲100遍大道理管用多了。

首先得让娃分清“好意”和“坏心眼”,敢说“不”才是真勇敢。我邻居家孩子以前总被同学抢画笔,还被说“小气”,后来他妈就陪他玩角色扮演:一个当抢东西的同学,一个当自己,练习说“我不喜欢你抢我东西,请还给我”。现在那孩子遇到这种事,再也不只会哭了,要是对方不依,还会主动找老师帮忙。真别觉得让娃拒绝是“教他斤斤计较”,这明明是教他保护自己,总憋着才容易成别人眼里的“软柿子”。

然后要守住“秘密边界”,尊重别人才换得来信任。我家娃上一年级时,总追着问同桌“你为啥不跟我分享你家的事”,我就跟他说:“你不想告诉别人的事,别人也可能不想说呀,就像你不会让别人随便进你房间一样,也别随便‘闯’进别人的小秘密里。”现在他不仅不追问别人了,自己不想说的事,也敢跟同学说“这个我不想分享哦”。要知道,懂得不打听、不传播别人的秘密,才是最基本的社交礼仪,这样的娃走到哪都受欢迎。

还有一点特别重要:友谊是“双向的”,别让娃在单方面付出里耗着。我闺蜜的孩子以前总给班上一个同学带早餐,可对方从没给过他一点东西,还觉得理所当然。后来闺蜜就问娃:“你给小明带了3次早餐,他有没有给你带过一次呀?”娃想了想摇头,闺蜜又说:“好的朋友就像你给我一颗糖,我也想给你一块饼干,只让你一直给的,不是真朋友。”现在那孩子再也不傻傻当“老好人”了,反而交到了几个互相分享的好朋友。

更关键的是要让娃记住:身体不舒服,永远是“最高指令”。不管对方是亲戚、老师还是好朋友,只要碰到自己觉得别扭的地方,比如强行抱、摸隐私部位,就得立刻推开,说“我不喜欢这样”。我之前带娃去亲戚家,有个长辈非要捏娃的脸,娃躲了还说“小朋友别害羞”,我直接帮娃说:“他觉得不舒服,您别捏啦。”后来我跟娃强调:“你的身体只属于你自己,就算别人是好意,只要你不舒服,拒绝就不用不好意思。”这点一定要反复说,这是娃自我保护的第一道防线。

也要接受“友谊会变”,失去朋友不是娃的错。我家娃去年有个特别要好的小伙伴,后来对方突然不跟他玩了,娃躲在房间哭了好久。我没先劝他“别难过”,而是抱着他说:“妈妈知道你现在心里不好受,换作是我,我也会难过的。”等他情绪平复了,我再跟他说:“朋友就像花一样,有的开一阵就谢了,可能是你们喜欢的东西不一样了,也可能是他想交新朋友了,这都不是你的问题。”现在娃再遇到这种事,虽然还是会有点失落,但再也不会怀疑自己了,还会主动去认识新的小伙伴。

最后要教娃看朋友的“内在”,别只看表面。每次娃跟我说“我喜欢某某同学”,我都会追问一句“你为啥喜欢他呀”。有次他说“因为他穿的鞋子好看”,我就引导他:“那他有没有帮过小朋友呀?比如帮别人捡过掉在地上的玩具吗?”慢慢的,娃现在会说“我喜欢小宇,因为他说话算数,还帮我捡过铅笔”。别觉得这是小事,现在教娃看别人的善良、诚实、勇敢,不仅能帮他交到靠谱的朋友,还能悄悄帮他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毕竟,真正值得深交的人,从来不是靠衣服、成绩吸引人的。

其实这6条准则的核心,就是让娃在社交里做个“温和但不软弱”的人:待人善良,但不刻意讨好;对人真诚,但守住自己的底线。家长不用天天把这些话挂在嘴边,平时带娃遇到类似的事,多示范、多引导,比啥都强。

要知道,童年时学会怎么舒服地跟人相处,比背多少古诗、算多少数学题都重要。等娃长大了就会发现,这种“会社交”的能力,会成为他最温暖的“铠甲”,不管是跟同事合作,还是跟爱人相处,都能从容不迫——这才是我们能给娃最好的成长礼物。

来源:心想事橙一点号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