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67年,第一届超级碗开场时,美国电视观众迎来了一场比赛,也迎来了一个时代的镜子。那一年,绿湾包装工以35比10击败堪萨斯城酋长,但比比赛更“引人注目”的,或许是电视广告里的那句台词:“这条爆胎需要一个男人。”
1967年,第一届超级碗开场时,美国电视观众迎来了一场比赛,也迎来了一个时代的镜子。那一年,绿湾包装工以35比10击败堪萨斯城酋长,但比比赛更“引人注目”的,或许是电视广告里的那句台词:“这条爆胎需要一个男人。”
这是固特异轮胎在那场被称为“AFL-NFL世界冠军赛”的广告。画面里,一个独自驾车的女人夜里被困在路边,她裹紧外套、四处张望,最后奔向电话亭,暗示她要打电话找男人来救援。解说员随后补上一句:“当你身边没有男人时,固特异在。”广告最后推出所谓的“双层轮胎”——“轮胎中的轮胎”。
广告显然是为“男人的观众席”准备的。肯特州立大学体育文化研究者丹妮尔·萨弗·库姆斯说,那场比赛的广告其实是在对男性气概进行强化暗示:“你可不想因为装了不安全的轮胎,让你的妻子或女儿陷入危险。”
那场比赛是联盟合并后的首次对决,但没人指望新兴的AFL球队能打败文斯·隆巴迪的绿湾包装工。比赛顺理成章地以包装工胜利告终。真正让历史学者感兴趣的,是那场球赛如何定义了超级碗的商业逻辑。
根据营销专家伯尼斯·坎纳在《超级碗广告:广告如何赢得比赛》一书中的记录,当天的广告客户包括福特、克莱斯勒、RCA、RJ雷诺兹烟草公司、麦当劳和百威等品牌。那是一个为白人蓝领男性量身定制的广告世界。
文化史学者鲍勃·巴切勒指出,那时广告行业本身正在经历一场“创意革命”。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广告界开始从呆板的陈词走向年轻与创新。代理公司员工变得更年轻,也开始出现女性创意人。虽然决策层依旧是“唐·德雷柏”那样的男性角色,但“佩吉·奥尔森”们开始出现——广告开始意识到,美国一半人口不到25岁,而产品必须说服这群年轻消费者。
即便如此,超级碗的广告依旧是男性文化的延伸。库姆斯指出,这种“超男性化”的广告逻辑至今仍在延续。足球作为高度男性化的运动,自然吸引了以男性为核心的商业叙事——哪怕当下NFL观众几乎已有一半是女性。
超级碗与电视的亲密关系,也早在那时确立。第一届比赛由CBS和NBC同时转播——当时它还不叫“Super Bowl”,这个名字据说来自酋长队老板拉玛·亨特看着女儿玩“Super Ball”时的灵感。尽管NFL官方并不喜欢这个名字,媒体却早早采用了它。约5600万观众收看了那场比赛。
广告商的地位甚至高于比赛本身。中场表演时,NBC主持人采访鲍勃·霍普超时,导致第二节开球时NBC仍在播放温斯顿香烟广告。裁判得知后居然中止比赛重新开球,只为让两台电视网的观众同步看到画面。那一刻,广告对足球的支配权昭然若揭。
早期超级碗广告虽然稀少,却已具有“影响力”。不过直到1973年,超级碗广告才真正成名——那年超级碗MVP乔·纳马斯与女演员法拉·福塞特为诺丝玛剃须膏拍摄了一支充满性暗示的广告。到了1984年,苹果公司的那支《1984》广告才让超级碗成为广告史的舞台中心,广告不再只是插播,而成了年度文化事件。
广告反映了时代的偏见与转变。从“女人修不了轮胎”到“女人掀翻轮胎”,半个世纪过去,画面变了,但问题还在。库姆斯指出,超级碗的广告仍未完全摆脱男性视角,只是逐渐学会包容更多观众。
2019年的《广告时代》将当年超级碗称为“女性之年”,报道中写道:“这是迄今最友好的女性超级碗。”丰田广告请来了托尼·哈里斯——首位获得大学橄榄球奖学金的女性非特勤球员。她在广告里翻起一只巨大的卡车轮胎,镜头稳稳地落在那一刻:半个世纪前,女人被困在路边;半个世纪后,她把车胎掀上了天。
本文为深度编译,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本账号观点。
来源:见尘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