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刚把仓库里印着‘娃小宗’的宣传海报收起来,就接到宏胜业务员的电话,说明年还卖娃哈哈,让月底前赶紧打保证金。”西南做了二十年娃哈哈代理的钱先生对着满仓库没拆封的包装材叹气,这距离宏胜宣布2026年全面启用“娃小宗”才过去41天,剧情反转得让他措手不及 。更折腾
“刚把仓库里印着‘娃小宗’的宣传海报收起来,就接到宏胜业务员的电话,说明年还卖娃哈哈,让月底前赶紧打保证金。”西南做了二十年娃哈哈代理的钱先生对着满仓库没拆封的包装材叹气,这距离宏胜宣布2026年全面启用“娃小宗”才过去41天,剧情反转得让他措手不及 。更折腾的是,10月13号刚让停购娃哈哈的瓶盖和标签,16号又急着让补货,仓库里堆着的半车包材差点成了废品。
这场品牌“闪灭”背后,是宏胜至今没拿到娃哈哈商标合法授权的尴尬。财新网证实,所谓“继续使用娃哈哈商标”只是口头通知,书面授权合同连影子都没有。要知道,宗馥莉当初辞掉娃哈哈董事长,导火索就是国资方发现她想把387件娃哈哈商标转到自己控股的公司,还被指“利用职务搞利益输送”,要求宏胜用商标必须付费。
“娃小宗”本是宗馥莉的“Plan B”。宏胜从2003年的代工厂起家,2007年她接手后做成了全产业链,今年2到5月密集注册了“娃小宗”“宗小哈”等几十个商标,摆明了要另起炉灶。可她没算到经销商的硬骨头——多数人宁愿拖着不签新合同,也不愿押注新品牌,有经销商直言:“消费者进超市就找娃哈哈,摆着‘娃小宗’根本没人问。”这和当年加多宝的处境天差地别:加多宝拆分时手握全国80%的核心经销商,而宗馥莉接手后刚把东北、西南的老牌经销商换掉近半,新代理还没站稳脚跟,根本没人愿意陪她冒险。
宗馥莉接掌一年多的动作,早把矛盾摆上了台面。她一上任就掀起“大换血”,把跟随宗庆后三十年的生产副总、销售总监全调离核心岗,换成宏胜的自己人,还逼着12个省的经销商改签合同跟宏胜合作。改革的另一面是股权争夺:娃哈哈46%的股份在杭州上城区国资手里,她从父亲那继承29.4%,剩下24.6%属于职工持股会。宗庆后2018年曾以3元每股回购员工股权,承诺保留干股分红,可她直接停了分红,老员工陈康就气不过:“1999年1块钱买的股,2018年被3块钱收走,说好的分红去年突然没了,往年能拿两三万,最后一笔才一千多。”这场纠纷让她至今没法把员工股权转到自己名下,国资仍是最大股东。
法律上的坎更难迈。按新《公司法》第182条,关联交易必须走报告和表决程序,宏胜作为娃哈哈的代工厂,要是没获批就用商标,交易可能直接无效 。北京浩天律师事务所王沫律师解释:“商标授权属于重大资产处置,按章程得三方股东一致同意,宗馥莉就算是股东也没单独决定权。”这和宗庆后当年对战达能完全不同,那时靠“民族品牌”就能凝聚人心,现在面对国资,没人敢碰“程序合规”的红线。
如今娃哈哈的掌舵权成了谜。宗馥莉辞职后,集团只任命了她的亲信许思敏当总经理——这位前宏胜法务部部长刚上任就想把12名宏胜员工塞进集团核心部门,结果被国资派驻的财务总监当场拒签人事单。董事长位置还空着,按章程得宗馥莉推荐,再经股东会确认,可现在股东推荐了人选,工商变更迟迟没动静。更棘手的是股权隐患,香港法院还在等她海外三个非婚生弟妹的DNA鉴定结果,要是胜诉,她手里29.4%的股份就得被分走,三方制衡会更乱。
宗泽后在行业闭门会上的话或许点透了关键:“娃哈哈的根在国资和老员工,当年宗庆后敢跟达能叫板是全公司一条心,现在改得太急,人心散了。”这话不假,娃哈哈不是单纯的家族企业,它的AD钙奶装着几代人的记忆,2008年汶川地震时送的10万箱营养快线,至今还有老员工记得物流车贴的标语“娃小宗-宗小哈-娃小哈与你同在”。
现在宗馥莉回头卖娃哈哈,是妥协还是缓兵之计?许思敏摆不平的国资与宏胜矛盾,又能拖多久?这场拉扯早不是宗家的家务事,而是民族品牌传承的考题——当改革野心撞上规则边界,当家族意愿遭遇集体利益,如何守住品牌的根?你家冰箱里现在还摆着娃哈哈吗?你觉得这盘棋该怎么下?欢迎在评论区聊聊。
来源:千山道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