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靠自媒体翻身,我劝你先睡一觉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9 23:13 1

摘要:我问他:“你做了几年老本行都没做好,去陌生赛道,你打算靠什么赢那些干了十年的?”

有个朋友最近生意不太好,店铺挂了个“暂停营业”,人还挺乐观。

他跑来问我:“你觉得现在有什么好赛道?我想换个方向。”

我问他:“你做了几年老本行都没做好,去陌生赛道,你打算靠什么赢那些干了十年的?”

他愣了几秒,说:“那我去做自媒体吧。”

我沉默了三秒。那种“沉默”不是高深的思考,是“我该从哪劝起”的无语。现在真是个奇怪的时代:你失业了、店黄了、心情糟了,总有人告诉你:去做自媒体啊。

好像那是一根万能的救命稻草,人人能抓住,人人能飞起来。

可惜,大多数人抓到的不是稻草,是空气。

想做自媒体的人多到像早高峰的地铁口,人人手里握着个梦想,排队等上车。问题是,门口的保安不查票,只查实力。

你以为自媒体是表达,其实它是竞争;你以为拼的是才华,其实是耐力。

那些能赚钱的博主,不光写得好,还能扛得住。能在镜头前笑着讲段子,也能在凌晨发十篇稿子。

你看到的“轻松分享生活”,背后是精算过的标题、节奏、镜头和节拍。

你要真想入场,就先问自己一句:

你能每天持续输出半年吗?能在没人点赞的情况下,还认真写完每一篇内容吗?

如果答案是“差不多吧”,那就算了。

因为自媒体这个行业,最不缺的就是“差不多的人”。

很多人做自媒体失败,不是因为不努力,而是出发点错了。

他们把“账号”当成“事业”,却没想过“账号”只是“生意的门口”。

我见过太多人信了所谓的“爆款方法论”,报了几千块的课,学会了写标题、剪视频、蹭热点。结果一上阵,全军覆没。

播放量感人,评论区荒凉。

其实,问题很简单:你没有产品。

或者说,你做出的“内容”,根本就不具备变现和收藏的价值。

真懂的人,都把自媒体当成流量入口,用内容来吸引客户(粉丝)。别人发段子,你发价值;别人做娱乐,你做信任。

当你的内容能让人觉得“你靠谱”,点赞、收藏和评论这样的互动,才可能发生。

说到底,自媒体不是职业,是渠道。

你做餐饮的、做培训的、卖衣服的,都可以靠它宣传。但千万别指望靠它吃饭。

做内容像开店。

没人刚开张就爆满,除非你卖的是地震预警仪。前期冷清是常态。你要不断测试菜单、调整招牌、研究客户爱看啥。

很多人发几条视频没火,就开始质疑人生:“是不是我不适合?”“是不是平台不给我流量?”

其实问题都不在平台,也不在你,而在心态。

真正做出结果的人,心态稳得离谱。他们不看播放量,只看复购率。不纠结点赞数,只想内容能不能帮客户解决问题。

当你把账号当作展示窗口,而不是舞台,一切都会变得更容易。

观众不是来看你“表演”,是来看你熬灯费油做出的内容,到底有没有“价值”。

很多人对“长期主义”的理解太浪漫,觉得那是情怀。

其实它一点都不浪漫,它是日复一日的枯燥。是你在没人理你的时候,还能坚持产出。

做自媒体,不是靠灵感,而是靠系统。

每天研究数据、分析用户、调整内容、优化结构。你得像经营公司一样,盯流程、看反馈、调策略。

那些能熬出来的人,不是“天选之子”,只是比别人多挨了几年骂,多掉了几次粉。但他们都清楚一件事:短期靠运气,长期靠系统。

内容只是吸引客户的入口,产品和服务才是留人的关键。

你做账号,不是为了火,而是为了活得久。

你以为自媒体能带你翻身,它却在考验你有没有真本事。能不能写出让人停下来的句子,能不能讲出别人心里的话。

能不能在算法面前,保持自我的判断。

那些拼命追爆款的人,最后都被爆款反噬。流量上去了,方向丢了;粉丝多了,人格碎了。

热度过去,一地鸡毛。

所以,我总说:做自媒体的,别太把自己当回事。算法不记得你,观众也不会。

唯一能留下的,是你真心想做的东西。

所以,别再幻想“自媒体改变命运”的奇迹。那只是少数人的样本,没法复制。

但如果你真的热爱表达,愿意学习、能长期坚持,它确实能给你带来新的路。只是那条路不在云端,而在泥地。

做内容的人都明白一句话:

流量能带你飞一阵,但脚踏实地的人,才能活得久。

所以,别问赛道,先问自己。先问问自己:

尽最大的努力和坚持,到底能产出什么质量、数量和价值的内容。

来源:教育思享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