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门聚会与镀金Impala:波特兰的车轮信仰 当代“热棒”传奇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9 21:14 1

摘要:从盐滩狂飙到金光闪闪的展厅,改装车文化正迎来新一代的复兴。“这就是我们的周日教堂。”在俄勒冈州波特兰的“红门聚会”上,主持人德文·霍斯金留着浓密胡子,笑着说。这个每周一次的汽车聚会有近1.8万名线上追随者。尽管四月的天冷又下雨,仍有数百名年轻人聚集在仓库区五个

从盐滩狂飙到金光闪闪的展厅,改装车文化正迎来新一代的复兴。“这就是我们的周日教堂。”在俄勒冈州波特兰的“红门聚会”上,主持人德文·霍斯金留着浓密胡子,笑着说。这个每周一次的汽车聚会有近1.8万名线上追随者。尽管四月的天冷又下雨,仍有数百名年轻人聚集在仓库区五个街区范围内,展示他们改装过的座驾:为提高空气动力的尾翼和裙边、色彩刺眼的车漆、增加马力的发动机声浪,构成了一场油与金属的狂欢。

一名驾驶改装斯巴鲁的常客马蒂告诉我,这里最受尊敬的是“自己动手造车”。“车不必豪华,”霍斯金说,“但你必须在乎这门文化。”

美国的改装车文化源自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 当时加州的工人阶级少年们在盐滩上进行非法飙车,他们买下廉价的T型或A型福特,拆掉多余的车身部件,减轻重量,再改装引擎。二战期间,这些“热棒”(hot rod)的故事被加州新兵带到了全国。战后,第一代改装者成家立业,放弃危险的竞速,但没放下焊枪。他们开始“削顶”“降底盘”,把全新的雪佛兰或水星车打造成线条更低、更长、更光滑的“kustoms”。他们剃掉镀铬饰条、徽章、车门把手,让车体呈现一种冷峻的未来感。“热棒为速度而生,定制车为风格而造。” 爱好者帕特·加纳尔这样总结。

进入1950年代,青少年将这种车视作反叛的象征。正如约翰·德威特在《酷车,高艺术》一书中写道:“这些车帮助年轻人对抗那个讲究一致性的年代。”父母从展厅里买新车,他们则在自家车库调制金属闪粉、糖果漆、火焰条纹,并给车起名:“嬉皮乐队”“幽灵福特”“广田水星”。后者被公认为史上最著名的定制车。

波特兰路斯特车展把那份摇滚精神保留至今。1956年创办的这场展会如今依然热闹非凡。男士梳着油亮发型、穿着皮夹克,女士穿复古长裙,身上多了些纹身。今年最耀眼的展品是一辆1963年深红色Impala,车身覆盖镀金与镀铬,宛如凡尔赛宫里的艺术品。它属于上世纪70年代洛杉矶拉丁裔兴起的“低趴车”(lowrider)风格,通过液压系统能上下跳动。著名改装师约翰·达戈斯蒂诺感叹:“我从没见过雕花这么密集的低趴车。”据称,这辆车价值超过50万美元。

相比之下,观众最喜爱的却是一辆名为“Heeler Hell”的1946年国际收割机卡车。它布满骷髅与精致木雕,由车主自闭症儿子亲手刻制。生锈、粗糙、夸张的造型正是“鼠车”(rat rod)的代表,这种风格诞生于80年代末,用以反抗那些被婴儿潮一代收藏的昂贵“复古精品”。波特兰最出名的鼠车之一“Ratty Caddy”,一辆1964年凯迪拉克,挂着腐朽的玩偶与阴森标语,发动机像管风琴一样怪异。有评论说:“这种车在康涅狄格州大概早被拒之门外。”

每年春天的波特兰旧件交换会是改装者的寻宝地,堪称“热棒天堂”。展区绵延数英里,三千多个摊位摆满轮毂、前灯、保险杠、贴纸和各种零件。一角写着“鼠车天堂”,看起来更像一片废铁艺术园。人群以中老年为主,却同样热情。“你只要问一个问题,就得聊上半天,” 我继父一边找1948年肯沃斯卡车的雾灯,一边苦笑说。父亲更疯狂,他曾在堪萨斯的家中堆了52辆老车,如今在佛州退休社区开着一辆改装高尔夫球车——当然也是热棒风格。

城市的另一头,理发师罗斯在给我刮胡子时兴奋地谈起“玫瑰之城嘉年华”——一场集汽车、摇滚与火焰表演于一体的改装节。活动在每年六月第三个周末于波特兰赛车场举行,奖杯都由汽车零件手工拼装。今年的组织者德鲁·罗萨更用交换会上淘来的部件,为儿子打造了一辆迷你版1949年水星童车。小男孩Cash驾驶着绿色小车穿过会场,停下让人拍照或被警犬舔脸。 “这就像看着历史从你眼前驶过,”罗萨说,“改装文化又活在新一代身上了。”

本文为深度编译,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本账号观点。

来源:见尘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