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 “广东一枝花”,低调嫁揭阳富商育一子,儿媳也是著名主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8 20:59 1

摘要:她站在手机支架前,手把手教60岁的阿姨怎么用直播连麦,声音清亮,语速不急不缓,像当年在电视台播新闻一样——只不过,这次的观众,是刷着短视频的中老年人。

67岁的侯玉婷,没在养老院晒太阳,也没在回忆录里打转。

她站在手机支架前,手把手教60岁的阿姨怎么用直播连麦,声音清亮,语速不急不缓,像当年在电视台播新闻一样——只不过,这次的观众,是刷着短视频的中老年人。

她不是“退而不休”,她是重新定义了“退休”。

2023年,她带着一群头发花白的学员,走进了广东的“银龄主播”培训课堂。

这些学员,有的是退休教师,有的是社区大妈,还有曾是工厂广播员的老工人。

他们不会开美颜,不懂滤镜,连“点赞”和“转发”都分不清。

但侯玉婷不急,她把播音课拆成三步:先教他们“说人话”,再教他们“对镜头笑”,最后才教怎么选背景音乐。

她说:“你们不是要当网红,是要让孙子知道,奶奶也能跟世界说话。

这不是表演,是重构。

她教的不是技巧,是尊严。

那些曾被数字时代甩在身后的老人,第一次在直播间里,听见自己说话被点赞,被评论“阿姨声音真好听”。

有人哭着说:“我这辈子,第一次觉得自己没被遗忘。

”侯玉婷没说什么大道理,只是在课后悄悄录了一段语音:“你不是不会用手机,你只是还没找到说话的节奏。

她把传统媒体的“稳”和新媒体的“活”揉在了一起,形成了自己的“侯式教学法”:不追求流量,但追求共鸣;不鼓励炫技,但鼓励真实。

两年下来,她带出200多名中老年主播,其中37人月均直播收入超5000元,有人靠卖家乡腊肉养活了瘫痪的老伴,有人靠讲老故事攒了10万粉丝。

而她的家,成了这个体系的缩影。

孙子三岁,爱模仿奶奶说话,一开口就是“各位观众朋友晚上好”。

她不纠正,反而蹲下来问:“你觉得奶奶今天的声音,有没有比昨天更暖一点?

”孩子点头,她就笑。

儿媳央金,当年是她带过的实习生,如今创办“高原之声”,专做少数民族文化类短视频。

侯玉婷不插手运营,只当顾问——她看脚本,改台词,提节奏,说:“别把故事讲成广告,要讲成心跳。

2023年9月,广东省颁给她“广播电视终身成就奖”。

她没穿礼服,穿了件藏青色毛衣,上台时没念稿,而是念了自己写的《话筒人生》:“我拿过三次金话筒,但最珍贵的,是孙子叫我‘奶奶主播’的那天。

没人提她隐退23年。

没人说她“过时了”。

她用行动证明:真正的专业,不是留在镜头前,而是让镜头继续有人敢站上去。

她不靠情怀活着,她靠“可复制的价值”活着。

她教会老人用手机,不是为了让他们“跟上时代”,而是让时代看见他们。

她支持儿媳创业,不是因为“母爱伟大”,而是因为她知道,真正的传承,不是继承衣钵,而是点燃火种。

她在家庭里是奶奶,在行业里是导师,在社会里是桥梁。

她没开直播带货,没拍综艺,没蹭热点。

她只是安静地、持续地,把一个老主持人的专业,转化成普通人能摸得着的光。

有人说,她是“广电界的活化石”。

可她自己说:“我不是化石,我是种子。

种子不会老,它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发芽。

现在,她的孙子在幼儿园讲“奶奶的直播间”,她的学员在县城直播卖青稞饼,她的儿媳团队拍出了播放量破亿的藏族老人口述史。

这些都不是新闻,是日常。

侯玉婷没赢在年轻,也没赢在曝光。

她赢在:她让别人,也赢了。

她证明了一件事:一个人的价值,从不在年龄的刻度上,而在他能让多少人,重新相信自己值得被听见。

你老了,不是因为你不再能说,而是你忘了,谁还在听。

而她,一直在教人——怎么被听见。

来源:阿沛娱乐热点合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