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街空地挤满了人,红白绿的国旗在秋风里抖,像天上晒被子,厚实又焦躁。有人推婴儿车,有人拄拐,全把嗓子抬到最尖:“让我们活下去,先暖家再谈援助!”
布达佩斯忽然像敲坏的锅盖,“当”的一声,全城回响一句话——“不为乌克兰送死”。
大街空地挤满了人,红白绿的国旗在秋风里抖,像天上晒被子,厚实又焦躁。有人推婴儿车,有人拄拐,全把嗓子抬到最尖:“让我们活下去,先暖家再谈援助!”
我混在人堆里,闻见面包坊的酵母味,才记起这日子原该是国庆游行。转念一想,庆祝和平比庆祝独立更要紧。
欧尔班站在议会台阶,一口气骂了十分钟“布鲁塞尔”。他把袖子挽到胳膊肘,说办公室里开空调的官僚,不懂老百姓房里一股寒气钻骨头。
有人冲我嚷:“去年供暖三倍价,我家老太太夜里穿羽绒睡!”说完举一张硬纸板,上面写“孩子需要火炉,不需要防弹衣”。
游行队伍拐进靠河的大道,远处多瑙河静得像一条闪光的带子,可耳边只有口号在滚,“不去当他人的炮灰”。那声音破裂却整齐,让桥洞都在嗡嗡震。
说真话,这股火不只在匈牙利。隔壁波兰、斯洛伐克也冒烟。一个接一个,像刮连锁反应的秋风。欧盟高层皱眉,老百姓却越喊越响,大有要把溜出去的钱掐回来花在自己炉子的架势。
中午路边咖啡摊排长队,大家手里抱纸杯,嘴里讨论的却是天然气账单。一个大叔算给我听:去年300欧的暖气费,现在破800,“谁吃得消?!”
欧尔班算盘拨得哗啦啦:选举只剩半年,如果“降暖气费”这口号管用,他就能捆住选票。于是他当众许愿——“再给我一个任期,立马跟俄方签长约,价格倒回疫情前!”
亲欧派也上街,几千号人,远看像另一只小队伍。可他们喊的“欧盟团结”被风一吹就散,声音填不满广场的缝隙。现实就是这么粗糙:空调和面包,比口号更能粘人心。
布鲁塞尔随即发函警告:再挡援乌,就给你们财政拨款按下暂停键。哎呀,这话听着像家长罚零花钱,小孩却甩手更用劲。匈牙利外交部一句“内部家务事”顶回去,全网哄笑。
德国那边的民调出炉,支持“少掏钱”的人逼近一半;法国也差不多。欧盟这张拼图,边角开始翘,按也按不平。修补得靠錾子还是胶水?还没人敢说。
最直白的账本在菜市场。熟摊老板告诉我,半年前猪肉还一公斤六欧,现在冲到九欧,“我也不想涨价,可冻库电费翻番,咋办?”一边说一边把秤摔得咣当响。
这回示威像放气针,把平日压在水面下的火呼啦放出来。有人哭着喊“我弟在前线”,有人把征兵通知单举给摄像机看,角落里却有年轻人打着卡直播,边走边给粉丝刷弹幕。
我突然想起小时候听到的老话: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家中炭火。欧盟原本是“抱团取暖”,可现在倒像一屋子人打着手电互相照,没人给炉子添柴。
倘若接下来欧盟真拉不住各国的钱袋,局面会怎么走?是各家自扫门前雪,还是逼着乌克兰另寻他法?那就像冬夜的门缝,冷风正往里钻,没人知道明天吹多猛。
我挤出人群时,天色已暗。河对岸的灯一排排亮着,照出一副左右摇摆的影子。布达佩斯今晚会很冷,但热闹——因为几万人决定大声说“不”。
写到这儿,脑子里突然跳出一句老歌:“哪怕前路再冷,我们也要把火种揣在兜里。”火种小,可是够亮。它能点燃谁家炉子,也能烧到谁的指尖,谁都不知道。
问题就剩一个:接下来,谁来添柴?谁又准备泼水?无人敢拍胸脯。只知道,街头这阵怒吼已经写下开头,真正的剧情,还在寒流里慢慢展开。
来源:魔法钢笔zldn3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