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一则来自消费者维权平台的数据引发关注:涉及ED类药物的投诉案件中,超过四成的消费者遭遇维权困境。这一数字背后,折射出的是一个错综复杂的产业链条和亟待完善的市场监管体系。
近期,一则来自消费者维权平台的数据引发关注:涉及ED类药物的投诉案件中,超过四成的消费者遭遇维权困境。这一数字背后,折射出的是一个错综复杂的产业链条和亟待完善的市场监管体系。
产业链条:环环相扣的利益格局
通过深入调查发现,当前ED类药物市场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上游是商标持有企业,通过品牌授权获取稳定收益;中游是数十家生产企业,利用品牌效应快速打开市场;下游则是各类销售渠道,包括线下药店和电商平台。这种分工明确的产业链模式,在推动市场发展的同时,也为消费者维权埋下了隐患。
以某投诉案例为例,消费者购买的"伟哥"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却在维权过程中遭遇"踢皮球":销售平台推给生产企业,生产企业又推给品牌授权方。这种相互推诿的现象,正是当前产业链条责任分散的典型体现。
维权困境:多方博弈中的消费者
根据消费者协会最新公布的数据,今年前三季度,关于ED类药物的投诉量同比增长35%。其中,维权难度较大的案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责任主体认定困难。由于产业链条涉及多个环节,消费者往往难以确定最终责任方。以某电商平台投诉为例,消费者购买的產品涉及品牌授权方、实际生产企业和销售平台三方,导致维权过程异常艰难。
其次是证据收集困难。部分商家采用模糊宣传的方式,刻意规避监管。例如,将保健品宣传为"具有某种功能",而非直接宣称疗效,这给消费者维权时的证据固定带来挑战。
再者是专业知识壁垒。普通消费者往往难以准确区分药品、保健品和食品的界限,这给不良商家留下了操作空间。
监管挑战:新兴业态下的管理难题
面对快速发展的市场,监管层面也面临新的挑战。首先,线上销售模式的兴起,使得传统的监管手段难以完全覆盖。直播带货、社交电商等新兴渠道,给产品质量监管带来新的课题。
其次,跨区域经营成为常态。一家企业的产品可能在全国各地销售,而投诉处理往往受限于地域管辖原则,这导致监管效率受到影响。
此外,标准体系有待完善。随着新产品、新形态不断涌现,现有的标准体系需要及时更新,以应对市场变化。
破局之道:构建多方共治体系
要破解这一困境,需要构建多方共治的市场治理体系。首先,要明确各方责任。品牌授权方应当对授权产品的质量承担连带责任,销售平台需要履行对商家的审核义务,生产企业必须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
其次,要完善投诉处理机制。建立统一的投诉平台,实现"一站式"受理,避免消费者在不同机构间来回奔波。同时,要简化投诉流程,降低消费者的维权成本。
再者,要加强行业自律。相关行业协会应当制定行业规范,建立黑名单制度,对违规企业进行联合惩戒。
最后,要提升消费者认知。通过多种渠道普及相关知识,帮助消费者准确识别产品属性,明确维权途径。
来源:每日生活头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