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人去了泗阳和泗洪,直言不讳:泗阳人和泗洪人气质截然不同!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8 11:19 1

摘要:泗阳人把杨树做成可降解饭盒,泗洪人把洪泽湖晒成光伏板,一条运河隔开两种活法,谁更先摸到未来的钱袋子?

泗阳人把杨树做成可降解饭盒,泗洪人把洪泽湖晒成光伏板,一条运河隔开两种活法,谁更先摸到未来的钱袋子?

2023年,泗阳杨树产业链产值冲到200亿元,县把“杨树文化节”塞进运河旅游带,现场教游客用杨木刨花做手机壳,38块钱一个,半天卖出两千个。

同一天,泗洪湿地观鸟塔接待了第41万名游客,比2022年多35%,塔下新开的渔家乐把小鱼锅贴价格从18涨到28,仍有人排队。

两地都在挣钱,方式却像两条平行线:一个把木头磨成粉再做环保包装,一个把湖面铺上光伏板再养鱼。

扬州游客站在中间,一眼看出门道——泗阳人把日子过成流水线,泗洪人把日子过成直播现场。

泗阳的做法是“偷偷发财”。

杨树过去只能打家具,现在粉碎后压成可降解外卖盒,一只成本九分,卖给上海连锁奶茶品牌一毛三,净利润四分钱,听着薄,可一条生产线一天跑八十万只,一年就是1.2亿元纯利。

县里不喊口号,把补贴直接打进企业电费账户,一度电便宜两毛,企业老板笑称“机器一响,黄金万两”。

外人看不见这些,只看见运河岸边新增的三公里木艺步行街,以为泗阳还在靠“农家乐”过活。

泗洪的做法是“把钱摆在湖面上”。

洪泽湖入选国际重要湿地后,中科院南京地理所给出方案:光伏板离水面两米,底下继续养螃蟹,一亩湖床年租金从600涨到1800,螃蟹产量不减,还多收一道电费。

2023年全县光伏并网480兆瓦,卖电收入4.6亿元,螃蟹产值再增1.8亿元,财政把这笔钱一半返给渔民,一半拿去扩建研学基地。

游客抬头看光伏板,低头捞螃蟹,手机随手一拍就是“绿色能源+生态美食”,流量自己送上门。

两种路径背后是同一份账本:泗阳缺地,30万亩杨树林是命根子,只能向深加工要空间;泗洪缺水岸线,但湖面大,只能向立体空间要收益。

谁都没浪费老天爷给的家底。

宿迁市财政局一份内部简报透露,泗阳亩均税收7.3万元,泗洪亩均税收6.8万元,数字几乎打平,说明两条路都能走通。

扬州人之所以感到“气质不同”,不过是泗阳把赚钱的事藏进厂房,泗洪把赚钱的事摊在湖面,一个低调,一个敞亮,骨子里都在算同一笔精细账。

再往深看,两地都在抢“上海餐桌”。

泗阳的可降解餐盒通过上海绿盟认证,进入4000家奶茶门店;泗洪的螃蟹签下上海盒马直采,日销三吨。

表面是农产品升级,实质是长三角消费标准反向塑造苏北县域。

上海要环保,泗阳就给环保;上海要溯源,泗洪就给二维码。

谁更贴近上海,谁就能提前锁定订单。

2024年泗阳计划再增两条全降解生产线,泗洪准备把光伏板延伸到成子湖,目标都是把上海的钱留到苏北。

最让扬州人意外的是,两地都没把“文化”挂嘴边,却让文化自己长出来。

泗阳木艺步行街不收门票,游客花38元做手机壳,顺手买走68元的杨木小夜灯,钱花了,还觉得自己“手艺上身”。

泗洪湿地研学基地让小学生用废旧光伏板拼“螃蟹房子”,回去写作文,家长朋友圈一转,洪泽湖名字自带广告。

文化不是唱戏,是把钱花在体验上,让人心甘情愿替你做宣传。

站在运河船上,往北看是泗阳厂房冒烟,往南看是泗洪湖面反光。

一个把木头磨成未来,一个把阳光折成现金。

谁更高级?

没人说得清。

泗阳人担心可降解餐盒技术门槛太低,山东、安徽马上会抄;泗洪担心光伏补贴一旦退坡,湖面租金涨不动。

焦虑像影子一样跟着收入跑。

扬州人回去路上嘀咕:要是两地合股干,泗阳出盒子装泗洪螃蟹,一只盒子贴溯源码,扫码就能看光伏湖养蟹,价格还能再涨五块。

可惜行政区划隔在中间,资本不会自动握手。

年底宿迁市开招商会,泗阳带的是可降解材料样品,泗洪带的是光伏螃蟹模型,会场中间坐着上海投资商,左手摸盒子,右手拎螃蟹,最后把名片给了谁,现场没人透露。

消息传回县里,泗阳连夜开会,决定把补贴再提高一成;泗洪把湖面租金降回1600,先抢养殖户。

竞争还没结束,故事继续往下写。

看到这里,你觉得泗阳的木头粉和泗洪的光伏板,哪一个先把上海人的钱包掏空?

如果运河上能修一条传送带,让杨树木屑直接飘进洪泽湖光伏板底下,你会不会愿意多花五块钱买那只“零碳螃蟹”?

来源:清闲的冰淇淋hrKBP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