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三省臭名远播的五所大学!已被人民日报点名批评,学生擦亮眼睛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7 13:42 2

摘要:每年高考结束,总有人在朋友圈晒“被名校录取”的截图,可不到三个月,这些“新生”就没了下文。

每年高考结束,总有人在朋友圈晒“被名校录取”的截图,可不到三个月,这些“新生”就没了下文。

不是落榜,是掉进了精心设计的骗局——虚假大学。

2023年底,教育部联合网信办清查出东北地区新增两所“幽灵高校”:“哈尔滨科技管理学院”和“吉林国际经贸学院”。

它们没有围墙,没有教室,甚至没有一个真实的学生。

但它们有官网、有招生简章、有客服电话,连微信公众号都做得比很多正规民办学院还像样。

它们的招生广告,精准投放在抖音、快手、B站,用AI合成的“校园风光”视频,配上“低分上985”“包分配编制”的承诺,专骗那些成绩不理想、家长又急着想让孩子“有个着落”的家庭。

这些学校,不是野鸡大学那么简单。

它们是产业链。

有人负责搭建仿冒官网,域名故意用“.com”或“.cn”混淆,避开正规的“.edu.cn”;有人专门伪造教育部备案截图,用PS技术把“哈尔滨工业大学”改成“哈尔滨科技管理学院”;还有团队批量注册QQ群、微信群,安排“学长学姐”在群里发“真实在校生活”照片——这些照片,其实是从正规高校的公众号扒下来的。

更可怕的是,2024年,吉林教育厅通报了一起新型诈骗:骗子用AI生成了“延边大学”校园航拍视频,画面里有图书馆、食堂、操场,甚至有穿着学士服的学生在拍照。

视频里,一个“招生办老师”用标准普通话介绍:“今年我们扩招,艺术类只要300分,可保送就业。

”这段视频在抖音播放量超200万,评论区里全是家长在问:“怎么报名?

而真正的大学,正在悄悄升级防御。

哈尔滨工业大学2024年上线了“哈工大认证”小程序,毕业生的学历证书已上链存证。

你只要扫一下毕业证上的二维码,系统会自动跳转到教育部区块链平台,显示证书编号、颁发时间、专业信息,连签名都是数字加密的。

伪造?

不可能。

篡改?

系统立刻报警。

辽宁省教育厅更狠,2024年1月上线了“高校资质一键查”平台。

你输入“吉林国际经贸学院”六个字,系统立刻弹出红色警告:“该机构未在教育部备案,属虚假大学,曾被2023年全国通报。

”连历史曝光记录都给你列得清清楚楚。

这不是技术炫技,这是救命的屏障。

你以为虚假大学只骗农村家长?

错。2023年沈阳一位重点中学的老师,自己孩子考了480分,没上一本线,家长急着找“保底渠道”,结果被一个“东北财经大学合作办学点”骗走6.8万学费。

事后才发现,那所谓的“合作办学点”,连教学楼都是租的,老师是兼职的,毕业证是手写的。

真正的双一流高校在东北,从来不是少数。

哈工大、吉大、东大、大连理工……这些名字,是国家投入、科研实力、百年积淀堆出来的。

它们不需要“低分录取”,也不靠“包就业”招生。

它们的录取线,就是实力的标尺。

你担心孩子分数不够?

那就去查“阳光高考”平台,那里有教育部备案的所有正规高校名单,连专科院校都列得明明白白。

你担心信息不对称?

那就打开你省的教育考试院官网,每年6月,它们都会发布《高考招生防骗指南》,里面清清楚楚写着:凡承诺“内部指标”“降分录取”“免试入学”的,一律是诈骗。

别信“关系”,别信“捷径”,别信“天上掉馅饼”。

虚假大学的生存逻辑,是利用家长的焦虑、信息的不对称、技术的盲区。

它们不是靠实力骗人,是靠你不懂规则、不敢查证、怕耽误孩子。

现在,查证的工具就在你手里——小程序、官网、一键查询平台,三分钟就能验证一所大学的真伪。

你愿意花半小时陪孩子填志愿,却不愿花三分钟查一查学校是不是真的?

那不是爱孩子,是拿孩子的未来赌运气。

2024年的高考季,骗子在升级技术,但你,也可以升级认知。

别让孩子的大学四年,从一场骗局开始。

别让家长的血汗钱,变成骗子的年终奖。

真正的教育,从一次认真的核查开始。

来源:乖巧咖啡A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