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贷蟑螂”正悄然爬上美国经济的舞台。俗话说“见蟑螂必有窝”,当前零星的破产与信贷事件,正揭示经济体中潜藏的裂缝。居高不下的利率与放缓的经济增速,让脆弱性无所遁形,尤其在非投资级债券领域,风险正加速浮现。尽管尚未构成系统性威胁,这些预警信号已亟需我们提高警惕
CFIC导读
◆“信贷蟑螂”正悄然爬上美国经济的舞台。俗话说“见蟑螂必有窝”,当前零星的破产与信贷事件,正揭示经济体中潜藏的裂缝。居高不下的利率与放缓的经济增速,让脆弱性无所遁形,尤其在非投资级债券领域,风险正加速浮现。尽管尚未构成系统性威胁,这些预警信号已亟需我们提高警惕。
美国部分高杠杆产业的警钟已然敲响。是时候审视投资组合,而“分散配置”无疑是抵御风险的强力盾牌。
“信贷蟑螂”正悄然爬上美国经济的舞台。俗话说“见蟑螂必有窝”,当前零星的破产与信贷事件,正揭示经济体中潜藏的裂缝。居高不下的利率与放缓的经济增速,让脆弱性无所遁形,尤其在非投资级债券领域,风险正加速浮现。尽管尚未构成系统性威胁,这些预警信号已亟需我们提高警惕。
“信贷蟑螂”藏匿何处?
美国次级贷款机构Tricolor专门从事无证移民贷款业务,于9月10日申请第7章破产清算,引发诈骗丑闻。美国司法部针对其证券化贷款中“抵押品重复质押”问题展开调查,导致不仅区域银行,连大型银行也被迫计提巨额坏账。
数日后,汽车零部件巨头First Brands随即申请第11章破产重整。其负债高达约500亿美元,资产却不足100亿美元。债权人揭露该公司存在“表外应收账款融资”的欺诈计划,高达23亿美元资金疑似已不翼而飞,目前正由司法部介入调查。尽管约11亿美元的“债务人持有融资(DIP loan)”暂时注入运营资金,但此案已撼动债市,加剧了市场对脆弱信用环境中可能爆发更广泛违约的担忧。
触发点与共同特征
除上述企业倒闭外,多家区域性银行近期也因诈骗性商业贷款而计提坏账。纵观这些事件,共同点在于借款人采用了舞弊或不透明的会计手法。在经济繁荣期,核贷过程普遍缺乏严谨的尽职调查,导致这些问题被忽视,直到经济逆风来袭,这些贷款才浮出水面成为坏账。
信贷隐忧拖累美国银行股
从第三季度银行财报看出:尽管部分银行盈余优于预期,但资产质量的零星隐忧已然浮现,导致银行股自10月初以来的表现落后于美国股市大盘超过470个基点。
分批布局美股结构性成长与防御性产业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仍属于独立的欺诈个案。承担这些风险的美国“非存款金融机构”(NDFI)相关贷款,占美国银行业总贷款量不到10%。
尽管这对银行体系尚不构成系统性风险,但该比例在过去十年间已增长逾一倍。建议投资者对非存款金融机构敞口较高的银行业保持谨慎。总体而言,对美股仍持乐观态度,但认为应审慎地将布局重心转向科技、通信和医疗保健等盈余增长前景更强劲的行业。
债券市场的启示
在债券配置上同样注重资产品质,偏好投资级企业债券。近期殖利率溢价的上扬为战术型投资者提供了布局机会,毕竟美国企业的整体违约率仍远低于历史平均水平。考虑到美元长期走贬趋势,也推荐英国政府公债与新兴市场本币债券,预计具备较好的上涨潜力。
如何防范投资组合中的“害虫”?
“信贷蟑螂”的出现揭示了美国特定高杠杆领域的裂痕,但目前尚未构成系统性威胁。即便如此,仍需采取预防性的“害虫防治”措施,严格审查投资组合是否暴露于资质不稳的贷款风险。总而言之,多元化分散配置仍是强大的盾牌。建议应建立横跨产业、区域和资产类别的“全方位投资组合”,并优先考量资产质量与具有防御型成长的领域,以驾驭任何潜在的风浪。
本文来源:新华财经
作者:渣打银行北亚区首席投资总监 郑子丰
“国社之镜·世纪光影”新华社新闻摄影展
“国社之镜、世纪光影”新华社新闻摄影展由中国金融信息中心、新华社上海分社、中国图片社、上海证券报、中经社上海总部、新华投控联合承办,欢迎社会各界组团参观。
展览精选了中国照片档案馆珍藏近300张历史经典照片,从百姓视角出发、以视觉逻辑为线索,全景展现新时代以来的伟大成就和深刻变革。
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00
地点:上海市陆家嘴东园路18号中国金融信息中心6楼展览中心
联系人:沈女士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命脉,金融稳则经济稳。金融安全事关国家、区域企业发展大局,需要对金融风险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增强风险防范意识,科学应对,防范于未然。
由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出品的《风险预警·金融版》在政府权威部门指导下,依托先进的大数据舆情监测系统和专业的分析师团队,对金融业不同领域、不同类别的风险舆情进行总结梳理和分析研判,为金融监管部门、要素市场、金融机构、上市公司、行业协会、各类企业、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等提供权威、专业、实用、及时、有效的金融风险舆情监测、研判、预警与应对建议。
1.8万/年,每周一期,每周五发布。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