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尤其是心脑血管系统,稍不留神,就可能埋下更大的隐患。最近加拿大的一项研究提醒了我们一个很现实的细节:不论你是否正在吃降压药,一些特定的维生素补充,可能对预防高血压的并发症,有意想不到的帮助。
高血压这事儿,很多人觉得吃了药就万事大吉了。其实没那么简单。血压控制住了,不代表身体其他地方没在悄悄出问题。
尤其是心脑血管系统,稍不留神,就可能埋下更大的隐患。最近加拿大的一项研究提醒了我们一个很现实的细节:不论你是否正在吃降压药,一些特定的维生素补充,可能对预防高血压的并发症,有意想不到的帮助。
这不是说维生素能替代药物,而是它们像是一个默不作声的后援部队,在身体背后帮着稳住局面。特别是在高血压这种“表面稳定、内里波动”的慢性病里,辅助营养的价值,常被大家忽视,甚至误解。
这也是高血压最“狡猾”的地方。没头晕、没心悸、不胸闷,好像一切正常。可等真正感觉不对劲,往往已经是并发症上门的时候。
临床上遇到太多这样的例子:40多岁的人,体检发现血压高,医生开了药,他吃得断断续续,觉得“反正我也没啥感觉”。几年后脑梗来了,家属才追着问医生:“他不是有吃药吗?怎么还中风了?”
问题就在于,药物控制的只是数字,身体内部的损伤过程却可能在悄悄进行。血管弹性变差、内皮功能受损、微循环障碍……这些和高血压有关的问题,药物并不能完全干预。而这时候,一些关键维生素的作用,就显得尤其重要。
2024年初,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的研究团队在《CanadianJournalofCardiology》上发布了一项针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研究。
他们分析了超过8000名患者的长期随访数据,结果发现,维生素D、维生素C、维生素B6、叶酸、维生素E和维生素K2的补充,与多种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率下降有关。
这并不是说这些维生素能“治”高血压,而是它们在血管保护、抗炎、抗氧化、调节同型半胱氨酸等方面,发挥了辅助作用。这些维生素在日常饮食中其实不太容易摄入足够,尤其是老年人或饮食习惯偏单一的人,缺乏是常态。
维生素D一直被贴上“补钙的”标签,可它的作用远不止于此。加拿大研究中发现,维生素D水平偏低的人,发生心衰和中风的风险明显上升。因为它参与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这套系统一旦过度活跃,血压就容易飙升。
在北美,阳光充足的时间有限,维生素D缺乏几乎是老年人的“标配”。而在国内,很多人也不爱晒太阳,一年到头体检都查不出维D水平——查了才知道,低得吓人。
高血压长期存在,会让血管处于一种慢性氧化压力状态。简单说,就是血管在“生锈”。这个时候,维生素C和E的作用,就是作为抗氧化剂,降低自由基伤害,保护血管内皮不被破坏。
特别是吸烟者、糖尿病患者,或者已经有动脉硬化迹象的人,适当补充这两种维生素,能延缓血管进一步恶化的过程。虽然不是主角,但在防并发症这条路上,它们是不可或缺的配角。
很多人从来没听过“同型半胱氨酸”这个词,但它和高血压的关系非常密切。这个物质在体内一旦堆积过多,会让血管变得脆弱、容易发生血栓。而维生素B6和叶酸,正是帮助代谢它的关键营养素。
加拿大研究发现,长期补充叶酸的高血压患者,其中风和心肌梗死的风险下降幅度非常明显。在国内,叶酸常被误认为是孕妇专用,其实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它的“血管清道夫”角色一样重要。
说到维K,大部分人想到的是止血功能,但维K2却是个“新秀角色”,在防血管钙化方面有很大潜力。钙化的血管像老化的水管,弹性差、易堵塞,而维K2能激活一种叫MGP的蛋白,帮助钙“走对路”,避免沉积在血管壁上。
这类维生素在日常饮食中极其稀少,只有发酵类食物如纳豆中含量较高。多数人很难靠饮食摄取足量,因此补充是个值得考虑的选项,尤其是老年高血压人群。
血压高了,吃药只是走了一步。真正想远离中风、心衰、肾衰这类并发症,光靠药不够。合理补充营养、坚持运动、控制情绪、规律作息,这些才是一整个体系。
维生素不是万能药,但也不是可有可无。它们像是身体里的润滑剂,悄悄帮你把系统运转得更顺。特别是那些已经吃药但效果不理想,或者总是反复波动的患者,更应该关注自己是否存在微量营养素的缺乏问题。
不是说听说有好处,就一股脑全吃上了。维生素补充也得讲科学。剂量、时间、个体差异都很重要。有的维生素是脂溶性的,过量反而伤身;有的则容易和药物发生相互作用。
建议在补充前,先做一次基础营养检测,了解自己缺什么,再有针对性地补。如果条件不允许,也至少要咨询一下专业医生或营养师,别凭感觉乱补。
补得对,是加分;补错了,可能反而添乱。
控制血压,不能只看数字。有时候,看似稳定的背后,其实是身体在硬撑。多关注身体的“微小信号”,懂得用营养给身体加一把力,可能比你想象的更重要。
高血压不是一个人的战斗,它需要药物、营养、生活方式一起发力。别让并发症成为提醒你“该重视”的第一信号,那时候,可能已经太晚了。
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李志强.高血压患者营养干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2,42(4):305-309.
[2]张慧敏,王丽.维生素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23,31(2):123-127.
[3]刘涛,陈琳.血压控制中的营养支持作用分析[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24,30(3):162-165.
来源:马医师健康科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