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先说说更让人膈应的那一件,72岁的布丽吉特,个人税务记录居然被黑客给改了。改成啥了呢?让-米歇尔,化名布丽吉特・马克龙,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男性化的名字,就是冲着那性别谣言来的。
最近法国第一夫人布丽吉特・马克龙这边事儿不少,两件事凑一块儿,又把之前那传了好几年的性别谣言给翻出来了。
先说说更让人膈应的那一件,72岁的布丽吉特,个人税务记录居然被黑客给改了。改成啥了呢?让-米歇尔,化名布丽吉特・马克龙,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男性化的名字,就是冲着那性别谣言来的。
她办公室主任特里斯坦・布罗梅后来跟媒体说,布丽吉特发现这事儿的时候特别震惊,现在已经正式申诉了,好在那两个搞破坏的黑客,身份已经确认了。
差不多同一时间,巴黎还有场庭审也跟她有关,2025年10月28日,10个涉嫌对她搞性别歧视网络骚扰的人要受审。这里面8个是男的,2个是女的,年纪都在41岁到60岁之间,要是罪名成立,最多得坐两年牢。
他们盯着布丽吉特的性别和性取向,在网上发了一堆难听的攻击性言论,把好好的网络空间弄得乌烟瘴气。
这俩事看着不搭边,其实根儿上都一样,都是冲着那传了好几年的性别谣言来的。
说真的,现在社交媒体这传播劲儿太吓人了,只要有个针对性的言论或者事儿出来,平台算法一推,立马就能让好多人看着,就算后来有人澄清,那先入为主的坏印象也难消。
而且这种把谣言变成实际行动去骚扰、去改人税务记录的,哪儿还是什么言论争议啊,就是明着践踏别人的尊严和隐私,更是给社会秩序添乱。
其实这谣言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最早能追到2021年。当时有两个法国博主,阿芒迪娜・罗伊和娜塔莎・雷,发了个视频,说布丽吉特本名是让-米歇尔・特罗涅。
那时候这说法也就小圈子里传传,没多少人当真。可网络谣言就这点讨厌,它不会自己消失,就等着找个好时机再冒出来。
到了2024年3月,这谣言就彻底闹大了。有个右翼意见领袖叫坎迪斯・欧文斯,在社交媒体上直接说,她愿意拿整个职业声誉为赌注,说布丽吉特30岁变性前就叫让-米歇尔・特罗涅,还说这名字其实是她兄长的本名。
她还拿罗伊和雷之前的访谈当证据,关键是她有几百万粉丝啊,这话一出口,立马就破圈了,本来是小谣言,一下子变成了针对布丽吉特的恶意煽动。
像欧文斯这种本身有影响力的人,明明知道信息没谱,还拿职业声誉当噱头传谣言,说白了就是把别人的痛苦当自己博流量、赚恶名的工具,比普通造谣的坏多了,因为她一开口,信的人就多了。
面对这越来越凶的谣言和骚扰,马克龙夫妇也没干等着,直接走了法律路子。2024年的时候,他们先把罗伊和雷告了,初审赢了,结果今年上诉法院说言论自由,又把之前的判决给推翻了,现在他俩还在接着上诉。
同年7月23日,他们又在特拉华州把欧文斯给告了,提交了218页的诉状,要求补偿性和惩罚性赔偿,具体数额没说。
他们当时还发了声明,说律师好几次让欧文斯撤回那些瞎话,她都不乐意,没办法才去告的,还说欧文斯这是故意骚扰他们家人、让他们难受,顺便博关注。
其实这官司的核心,就是言论自由到底有没有边界。咱们都知道,言论自由是好事,民主社会离不了,但它绝不能成了造谣诽谤的保护伞。
现实里总有人拿言论自由当借口,瞎传假消息,根本不管这会给别人带来多大的精神伤害,也不管会不会破坏大家之间的信任。
更该琢磨的是社交媒体平台,它们在这儿扮演的角色挺不光彩,算法一个劲推谣言,让更多人看着,可事前审核、事后澄清的机制又跟不上,等谣言传开了,想挽回都难。
在我看来,马克龙夫妇这么做,不只是为了自己的尊严维权,更是想告诉大家对谣言不能忍。
一旦谣言变成了骚扰和攻击,法律就是最管用的防线。它能让那些造谣的人付出代价,也能让大家知道撒谎是要买单的,这样谣言的生存空间才会变小。
来源:成倚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