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话是在10月26号的《CBS Sports》节目上说的,也被直播吧当天报道了。说白了,主持人把“现役谁最强”这个老掉牙的问题抛出来,大家又开始热闹。现场不是打嘴仗那种,而是很直白地讨论:后卫和内线谁更重要,谁配得上“最强”这个称号。奥尼尔的观点有两层意思,一
奥尼尔在节目里直接表示,评现役“最强球员”不能只看谁总体上更招人喜欢,而应该分位置来选——中锋、前锋、后卫各有最强。
这话是在10月26号的《CBS Sports》节目上说的,也被直播吧当天报道了。说白了,主持人把“现役谁最强”这个老掉牙的问题抛出来,大家又开始热闹。现场不是打嘴仗那种,而是很直白地讨论:后卫和内线谁更重要,谁配得上“最强”这个称号。奥尼尔的观点有两层意思,一是观众口味会左右“最强”的投票,二是不同位置本身就得有不同的衡量标准。换句话说,从哪里看球,就会有不同答案。
他讲理的方式也很简单明了。先说为啥大家更容易选后卫:后卫那套动作直观、好看——突破、急停、三分、花哨的运球,这些东西上不了热搜都难。观众看球很多时候就是图个好看,记忆也容易被这些画面占据。再说内线的价值不那么直观,像篮下统治力、挡拆后的牵制、护框这些影响比赛的细节,普通观众不一定第一时间看得出来,也不总把它当成首要的“强”标准。最后,他还点明了个人视角的差异:个子一般的人更容易代入后卫的灵活与得分手法,个子高的人则更能理解内线那些看似不起眼但决定比赛走势的行为。
举例子时他没多费笔墨,但例子有代表性。节目里把亚历山大这类后卫和约基奇这种中锋放在一起比:前者在普通观众心里就是“投票第一直觉对象”,动作好看、得分多、容易记;后者则是那种能掌控节奏、传球视野大、在内外都能形成威胁的内线型球员,是别的中锋眼中“最强”的代表。奥尼尔的意思挺直接:你站在后场位置就会偏后卫,你站在内线就会偏内线,谁也没法完全替代谁。
说到奥尼尔自己的身份,这事就更明白了。他毕竟是曾经统治篮下的大个子,职业生涯习惯从内线看比赛,这影子在他说话里能听出来。他并不是要把后卫贬低,只是不觉得用一把尺子去量所有人公平。按位置分开评,至少比分苹果和桔子放一起比要靠谱。
再往外看联盟趋势,近几年确实是外线和后卫风头硬——拉开空间、运球能力、快攻转换这些变得更重要,媒体和球迷讨论也更偏向这些容易上头条的表现。不过又不能把传统内线放到一边。像约基奇这种类型的中锋,技术活多、能为球队创造节奏,他的存在让人重新审视“内线球员能不能主宰比赛”这个问题。奥尼尔的观点其实是在说:两种价值同时存在,但别用同一套标准去判断。
节目现场的氛围挺克制的,主持人没有拿着问题不放,大家像聊家常那样交换看法。奥尼尔说话短平快,把观众偏好和球员本质并列摆着,让人一听就懂,不绕弯子。他也不像是在下结论式的论证里挖洞,更多的是把一个评价问题拆成几块来讨论。
这番话播出去后,社交媒体上有人拍手叫好,说单纯把不同位置放在一起比较确实不公平;也有人坚持认为“最强”就是看谁综合实力更强,不管位置。争论的核心是“最强”怎么定义,是看数据、看影响力、看带队能力,还是看场上看得见的精彩画面。奥尼尔给的解法就是把讨论先划分类别,再去比,这样至少更有章法。
细看这件事,能感受到一种现实感:球迷投票常常是情绪化的,媒体报道也会放大好看的瞬间。评奖或者论“最强”的时候,如果不区分位置,结果容易偏向那些可视化强、瞬间就能刺激眼球的球员。把位置因素放进去,评判就更接地气,也更照顾到那些做牺牲但影响深远的角色。奥尼尔不是在喊口号,他的话里带着职业球员的观察和对比赛本身的尊重。
节目继续往下聊别的话题,但“按位置评选”的这个提议已经抛出来,被不少人反复拿去讨论。有人开始认真琢磨,如果真按位置来设立“现役最强”榜单,该怎么划分标准:是按得分、防守影响、带队胜率,还是按对比赛节奏的改变来评估。问题不像表面那么简单,越往里想越多细节要掰开说清楚。
来源:核心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