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深处的“晨星”:埃兰迪尔如何改写人类对恒星的认知?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8 17:34 1

摘要:2022年3月,当哈勃空间望远镜的观测数据传回地球时,天文学家布莱恩·韦尔奇团队突然屏住了呼吸——在一张被引力透镜扭曲成弧形的星系影像中,一个单独的光点异常明亮。这个后来被命名为“埃兰迪尔”(Earendel,古英语意为“晨星”)的天体,打破了人类对恒星距离的

280亿光年外的“孤星”:哈勃与韦伯的接力发现

2022年3月,当哈勃空间望远镜的观测数据传回地球时,天文学家布莱恩·韦尔奇团队突然屏住了呼吸——在一张被引力透镜扭曲成弧形的星系影像中,一个单独的光点异常明亮。这个后来被命名为“埃兰迪尔”(Earendel,古英语意为“晨星”)的天体,打破了人类对恒星距离的认知极限:它的光穿越了129亿年才抵达地球,诞生于宇宙大爆炸后仅9亿年,是目前已知最遥远的单颗恒星。

哈勃的“视力极限”与韦伯的“火眼金睛”
哈勃望远镜最初探测到埃兰迪尔时,只能确认它是一个被极度放大的光点。由于宇宙膨胀,这颗恒星的光已被拉伸到红外波段,超出了哈勃的观测范围。直到2023年8月,詹姆斯·韦伯望远镜的近红外相机(NIRCam)才揭开它的真面目:一颗蓝白色的B型巨星,温度是太阳的2倍多(约13000℃),亮度达太阳的100万倍,质量至少是太阳的50倍。更令人惊讶的是,韦伯的数据分析显示,这颗恒星可能并非“孤家寡人”——它的颜色中暗藏着一颗更冷、更红的伴星信号,只是两颗恒星距离太近,如同宇宙中的“双胞胎”,连韦伯都无法将它们分开。

宇宙级“放大镜”:引力透镜效应的神奇助攻

如果说埃兰迪尔是宇宙中的“远方灯塔”,那么WHL0137-08星系团就是架在地球与灯塔之间的“超级望远镜”。这个距离地球20亿光年的星系团,质量相当于数万亿个太阳,其巨大的引力扭曲了周围的时空,形成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预言的“引力透镜效应”。

4000倍放大!人类首次“触摸”早期宇宙恒星
天文学家计算发现,埃兰迪尔的光线被这个星系团放大了至少4000倍,才从一个原本无法探测的“微光”变成哈勃能捕捉的光点。有趣的是,同一星系团中的其他天体因引力透镜会形成多重影像(如爱因斯坦十字),但埃兰迪尔始终是一个单独的点——这意味着它的体积非常小,却被放大到极致。对比之下,哈勃此前发现的最远恒星“伊卡洛斯”仅被放大约1000倍,且诞生于大爆炸后40亿年,比埃兰迪尔“年轻”得多。

B型巨星的“短暂一生”:早期宇宙的“恒星化石”

埃兰迪尔的“身份卡”上写着“B型主序星”——这类恒星是宇宙中的“短命天才”:质量大、亮度高,但寿命通常只有数百万年(太阳的寿命约100亿年)。天文学家推测,它可能早已在宇宙中“死亡”,我们看到的只是它129亿年前的“遗像”。

为何它能成为研究早期宇宙的“钥匙”?
宇宙大爆炸后,早期恒星(第三星族星)由纯氢和氦组成,不含重元素。埃兰迪尔诞生于大爆炸后9亿年,处于“再电离时期”,此时宇宙中的第一批星系正在形成。通过分析它的光谱,科学家能推测早期恒星的成分:韦伯的NIRSpec光谱仪已发现,埃兰迪尔可能含有少量碳、氮等元素,这暗示它可能不是第一代恒星,但仍保留着早期宇宙的化学“指纹”。

黎明之弧星系:早期宇宙的“恒星幼儿园”

埃兰迪尔所在的“黎明之弧”星系,是韦伯望远镜的另一个意外收获。这个被引力透镜拉伸成弧形的星系,是宇宙最初10亿年内放大率最高的星系,内部藏着“老中青”三代恒星:年龄小于500万年的恒星形成区(如同刚诞生的婴儿),和超过1000万年的古老星团(相当于“中年群体”)。天文学家甚至在其中发现了直径仅10光年的恒星簇——相当于数千颗恒星挤在太阳系大小的空间里,密度远超银河系。

科学意义:从“看见”到“理解”的跨越

埃兰迪尔的发现,不仅刷新了“最远恒星”的纪录,更让人类首次能直接研究早期宇宙的单个恒星。在此之前,科学家只能通过星系整体的光来推测早期恒星的性质,如同“隔着雾看森林”;而埃兰迪尔就像一棵“孤立的古树”,其年轮(化学组成、质量、温度)中藏着宇宙年轻时的秘密。

未来:寻找“第一代恒星”的线索
天文学家最期待的,是通过韦伯的光谱分析确认埃兰迪尔是否有伴星,以及它的重元素含量。如果它的重元素极少,可能暗示它诞生于第一代恒星的“残骸”中——这将为寻找传说中的“第三星族星”提供关键线索。正如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天文学家凯文·哈恩所说:“埃兰迪尔就像一扇窗,让我们第一次看清了宇宙‘童年’时的星光。”

宇宙的浪漫,在于永远有“远方”

从哈勃到韦伯,人类对宇宙的观测极限不断被突破。埃兰迪尔的光出发时,地球尚未形成;当它抵达地球时,人类已能读懂这束光中的故事。或许未来某天,韦伯会发现更遥远的恒星,但此刻,这颗280亿光年外的“晨星”,正静静地诉说着宇宙最古老的秘密——而我们,不过是恰好抬头的“倾听者”。

【小知识】为什么距离是280亿光年,光却只走了129亿年?

由于宇宙在不断膨胀,埃兰迪尔与地球的距离已从它发光时的约40亿光年,“拉伸”到现在的280亿光年。这就像你在吹气球时,两个点的距离会随气球膨胀而增加——光的传播时间(129亿年)对应“起跑时”的距离,而280亿光年是“现在”的实际距离。

来源:芳芳论科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