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盖闻天地之间,山为阳刚之骨,水为阴柔之脉,阴阳相济而后生气凝焉。东晋郭璞著《葬书》,开堪舆之正统,其言“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一语道破水在穴地选择中无可替代的地位。古人观山川走势,察水流聚散,悟得“山主人丁水主财”之真谛,故历代相地者莫不以水为纲,循
一、水为地脉之魂:堪舆水环境的核心地位
盖闻天地之间,山为阳刚之骨,水为阴柔之脉,阴阳相济而后生气凝焉。东晋郭璞著《葬书》,开堪舆之正统,其言“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一语道破水在穴地选择中无可替代的地位。古人观山川走势,察水流聚散,悟得“山主人丁水主财”之真谛,故历代相地者莫不以水为纲,循水寻龙,依水点穴。
水之于穴地,犹血脉之于人身。《管氏地理指蒙》有云:“龙非水送,无以明其来;穴非水界,无以明其止”,阐明水乃龙脉走向之标识、生气聚止之界碑。山龙主静,必得水之动势以焕生机;穴场主藏,须赖水之环抱以聚元气。平洋之地无山可依,水龙便为龙脉之代称,其理法更显紧要。是以蒋大鸿在《水龙经》中直言:“平洋龙气,全凭水势;山垄龙气,藉水为证”,足见水环境实为堪舆断验之根本。
水环境之优劣,关乎穴地吉凶祸福,其要在形、势、质三者。形者,水之曲直聚散也;势者,水之缓急动静也;质者,水之清浊甘苦也。三者兼备,则为上佳水局;一有缺失,则需详辨补救。历代宗师论水,虽侧重点各异,然其核心皆不离“藏风聚气、趋吉避凶”八字要诀,此乃水法传承之精髓所在。
二、薪火相传:历代大师水环境理论之演进
(一)晋唐奠基:水法正统的确立
堪舆水法之滥觞,始于东晋郭璞。其《葬书》虽篇幅不长,然对水环境之论述提纲挈领,谓“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指出水流具有界定生气、防止散逸的关键作用。郭璞观水,重“聚”与“抱”,主张穴前之水宜“屈曲环抱,如环如带”,忌“直去无回,如箭如弦”,此论为后世水法立下基本准则。
唐代杨筠松以“救贫水法”闻名天下,其著《仙机消纳水法》《撼龙经》等,将水法与龙脉、方位相结合,形成系统的堪舆理论体系。杨公论水,首重“水口”,提出“天门开,地户闭”之说——来水处(天门)宜开阔通畅,象征财源广进;去水处(地户)宜狭窄关拦,寓意财气不散。他对水形的吉凶判断更为细致,如“玉带缠腰水主贵,反弓背水主凶”,并总结出“九曲入明堂,当朝宰相”的断验口诀,其理论多经实践检验,故有“杨公水法冠天下”之誉。
杨筠松弟子曾文辿、刘江东承其衣钵,进一步细化水法细则。曾文辿在《寻龙记》中强调“水有吉凶之分,清浊之别”,提出“水清则气正,水浊则气邪;水甘则福厚,水苦则灾深”的水质判断标准,将水环境考察从形态延伸至质性层面,丰富了水法内涵。
(二)宋元发展:理法与形法的融合
宋代堪舆学分化为理气派与峦头派,两派论水各有侧重,却渐呈融合之势。峦头派代表蔡元定著《发微论》,主张“水形优先,以形察气”,细致分类水之形态,如“朝水、抱水、聚水、射水”等,逐一阐释其对穴地的影响。他尤为推崇“聚水”格局,称“穴前有池沼者,为蓄气之库,主后人富甲一方”,此说与当时社会重农重商的风气相契合。
理气派代表赖文俊(赖布衣)著《催官篇》,将五行生克、八卦方位融入水法,提出“水合方位则吉,犯方位则凶”的理论。其论“甲乙之方有水来,主长房兴旺;庚辛之方有水去,恐幼房破败”,开创了“方位水法”之先河。赖布衣虽重理气,却不废形法,强调“形气相符,方为全吉”,避免了理论的片面性。
元代目讲师(幕讲僧)精研水龙理论,著《地理山洋指迷》,提出“山龙与水龙同源而异流”的观点,认为“大抵龙穴旺衰,全看水之向背;气运得失,须察水之聚散”。他对平原水龙的论述尤为精辟,指出“平洋之地无山,以水为龙,故水之曲直即龙之起伏,水之交汇即龙之结穴”,为平原地区穴地选择提供了重要依据。
(三)明清鼎盛:水法体系的完善与实践
明清两代,堪舆水法发展至鼎盛,理论体系日趋完善,实践案例更为丰富。明末清初蒋大鸿为玄空风水宗师,其著《水龙经》堪称水法集大成之作。蒋氏论水,主张“形理并重,以水证龙”,提出“水为龙之血脉,龙为水之根本”的辩证观点。他将水龙分为干龙、支龙、毛龙三类:大江大河为干龙,主城市兴衰;支流湖泊为支龙,主区域祸福;小溪水沟为毛龙,主家宅吉凶,此分类至今仍为堪舆家所沿用。
蒋大鸿对水形的吉凶判断极为精准,如“环抱水藏气,直冲水散气,反弓水射气,割脚水破气”,并结合实际案例说明“同一水形,因方位不同而吉凶异;同一方位,因水势不同而祸福殊”。其理论虽辞隐意晦,然经后人阐释发扬,成为明清水法之主流。
清代沈竹初承蒋大鸿之学,著《沈氏玄空学》《宅运新案》,将水法与宅运、时运相结合,提出“水随运变,吉凶流转”的观点。他认为“水之吉凶非一成不变,当结合三元九运判断,某运为吉者,他运或为凶”,此说进一步丰富了水法的时空内涵。沈氏注重实践,书中记载诸多水法应用案例,如“某宅穴前得玉带水,康熙年间出三代进士;后水道改直,家道中落”,颇具参考价值。
同期风水师董德彰著《水法图说》,以图文结合的方式详解水法要义,其论“水口关拦”尤为实用,提出“水口有山关锁者,气聚而不散;无山关锁者,气散而不聚”。嘉庆年间,某穷村依其法改造水口,挖池蓄水,引渠灌田,竟使村落富甲一方,且出举人一名,可见其水法蕴含朴素的环境治理智慧。此外,清代《阳宅指南》《相地指迷》等著作,皆对水法多有阐发,共同构成了明清水法的完备体系。
三、形气相生:水环境形态对穴地的影响
(一)吉形水局:藏风聚气之佳象
1. 环抱水
环抱水者,水流环绕穴场,呈半圆或圆形之势,如慈母护子,故又称“怀水”。《葬书》云:“气遇环水则聚,遇直水则散”,此水形最能凝聚生气,为穴地第一吉水。杨筠松曾言:“水流环抱,藏风聚气,主家族兴旺,财源广进”,盖因环抱之势能减缓水速,使生气得以停留,不被冲散。
环抱水以“曲而不直、缓而不湍”为上佳,若能形成“三重环抱”,则为大贵之局。南京明孝陵前梅花山溪流呈玉带环抱之形,符合“金城水”格局,故为帝王陵寝之选。民间亦有“一环富,二环贵,三环出帝王”的说法,足见环抱水之吉兆。
2. 玉带缠腰水
玉带缠腰水属环抱水之变体,其形狭长优美,如古代官员所佩玉带,缠绕穴场而过。此水形主贵人扶持,事业亨通,《水龙经》赞曰:“玉带缠腰,官禄荣昌,名利双收”。赖布衣曾断:“穴前水如玉带,后人必出仕宦,且多正直清廉之士”,因玉带象征官阶,其形柔顺,故主仕途顺遂。
判断玉带水之吉凶,需观其缠绕角度与水势:角度适中、水势平缓者为真玉带,主吉;若缠绕过紧,则成“捆索水”,反主束缚压抑;水势湍急,则失其柔顺之性,吉中藏凶。清代江南某望族祖坟,得玉带水环绕,三百年来出进士七人,皆官至五品以上,堪称玉带水福泽之典范。
3. 朝水
朝水者,众水从不同方向汇聚于穴前明堂,呈“万邦来朝”之势,故又称“拱水”。《管氏地理指蒙》云:“水朝明堂,财气归堂”,此水形主财源滚滚,聚财能力极强。杨筠松对朝水尤为推崇,提出“朝水深长屈曲者,主财禄丰裕,绵延不绝;朝水短促直硬者,主财来财去,难以久存”。
朝水以“源流深远、汇聚成池”为最佳,若有山丘关拦朝水,使水不直去,则更增吉象。明代刘伯温在《堪舆漫兴》中记载:“某宅穴前有三水朝来,汇为小池,主人家经商致富,赀累巨万”。然朝水需忌“直冲穴心”,若水流直射墓穴,则成“箭水”,主破财招灾,不可不辨。
4. 聚水
聚水者,水流在穴前聚集,形成池塘、湖泊或潭渊,如天然之“聚气库”。《发微论》曰:“聚水者,气之归也,主后人丁兴旺,事业发达”,因聚水能长久蓄存生气,滋养地脉。蔡元定认为,聚水以“形圆如镜、水质清澈”为上,名“天池水”,主出贤才;形方如田者,名“地仓水”,主家资殷实。
聚水忌“污浊淤塞”,若池水发黑发臭,则为“死气水”,主疾病缠身。清代浙江某村,穴前有天然池塘,水质清冽,村中世代人丁兴旺,且多长寿者;后因村民倾倒污物,池水变浊,十年间村中患病者骤增,家道中落,此即聚水由吉转凶之明证。
(二)凶形水局:散气招灾之劣相
1. 直冲水
直冲水者,水流笔直冲向穴场,如利箭穿胸,故又称“箭水”。《水龙经》云:“直冲之水,煞气最重,主意外灾祸,人丁伤亡”,盖因直水速度快,冲击力强,能打散穴地生气,带来凶煞之气。蒋大鸿曾言:“箭水当穴,轻则破财,重则丧身,不可不避”。
直冲水有“单箭”“群箭”之分:一水直冲为单箭,主小凶;数水同冲为群箭,主大凶。明代某武将祖坟,正遇山洪冲刷而成的直沟,次年该武将即战死沙场,其子亦因斗殴入狱,家道败落。若遇直冲水,古人多以“建挡水墙、植竹林”化解,然仅可稍减凶势,难改根本。
2. 反弓水
反弓水者,水流呈弧形弯曲,背对穴场,如弓箭之背面,故又称“背水”。《葬书》云:“反弓之水,气脉背离,主背叛离散,家宅不宁”。杨筠松对反弓水的断验极为精准:“反勾水格名背城,出人拗性并狂心”,主家人性格乖戾,亲情淡薄,且易遭背叛陷害。
反弓水的凶势与弧度相关:弧度越大,凶势越重;若正对穴心,则为“正弓煞”,主大凶。民国天津某戏园主墓,未方水池呈反弓状,其死后不久,妻妾皆红杏出墙,家产被管家侵吞,应了反弓水“背叛离散”之兆。此外,反弓水还主破财,若商铺面临反弓路(虚水),亦多生意萧条。
3. 割脚水
割脚水者,水流过于靠近穴场,甚至冲刷墓基,如刀割脚,故名。《堪舆漫兴》曰:“割脚水临穴,根基必动摇,主运势衰微,健康受损”,因水太近则侵蚀地脉,使穴地根基不稳,如同人无立足之地。蔡元定认为,割脚水以“水流湍急、紧贴墓壁”为最凶,主短寿、残疾之事。
古人对割脚水避之唯恐不及,有“宁弃十里地,不犯割脚水”之说。清代某户人家为图方便,将祖坟建于河边,遭河水常年冲刷,成割脚之形,十年间家中男子皆短寿,最长者未过五十,后迁坟他处,此况方止。
4. 斜流水
斜流水者,水流从穴场侧面斜向流过,不聚不散,故又称“散气水”。《相地指迷》云:“斜流之水,气不凝聚,主耗财散气,难以蓄积”,主家人理财无方,破财之事频发。沈竹初在《宅运新案》中记载:“某宅穴前有水斜流,主人家虽辛勤劳作,却始终贫困,无隔夜之粮”。
斜流水虽凶势较缓,然其散气之性持续不断,久则必生灾祸。若斜流水同时伴有“水质浑浊”,则凶势更增,主家人健康受损,易患肠胃之疾。
(三)水环境其他要素对穴地的影响
1. 水势缓急
水势乃水之动态表现,直接关乎生气聚散。《水法图说》云:“水宜缓流,忌急湍”,平缓之水能滋养地脉,使生气安稳;湍急之水则冲散生气,破坏穴场气场。杨筠松将水势分为“御街水”(缓流)、“瀑布水”(急流)两类,前者主吉,后者主凶。
急流之水若在穴地附近,不仅散气,更易引发洪涝灾害,侵蚀墓基。而缓流之水如“春风拂柳”,能使生气缓缓积聚,福泽绵延。清代江西某村落,因山洪改道,原本缓流的河水变得湍急,此后村中再未出功名之士,足见水势变化之影响。
2. 水质清浊
水质为水之本质,反映生气纯度。《仙机消纳水法》强调:“水清则气正,水浊则气邪”,清澈甘冽之水主健康长寿、子孙贤良;浑浊污秽之水主疾病缠身、后人愚顽。曾文辿在《寻龙记》中提出“四辨水质”法:一辨颜色,清碧为吉,黑黄为凶;二辨气味,甘香为吉,腥臭为凶;三辨流速,平缓为吉,湍急为凶;四辨沉淀物,无渣为吉,多泥为凶。
民间亦有“水甜人聪,水苦人病”之说。明代江苏某镇,有两眼古井,东井水清甘甜,西井水浊苦涩,居住在东井附近的人家,子孙多读书成才;西井附近的人家,则多体弱多病,此即水质影响之实证。
3. 水口关拦
水口为水流出入之门户,其关拦状况直接影响穴地生气聚散。《地理辩正》云:“水口有关拦,则气聚而不散;水口无遮拦,则气散而不存”,故古人视水口为“地之门户,财之关锁”。蒋大鸿将水口分为“天门”(来水口)和“地户”(去水口),主张“天门开敞,地户紧闭”——来水口宜宽阔,象征财源广进;去水口宜狭窄,并有山丘、桥梁等关拦,象征财气不漏。
水口关拦以“三重关”为最佳,即去水口有三道以上自然或人工屏障。清代安徽宏村,以人工开凿月沼为聚水,又引西溪之水绕村而过,在村口设石桥为关拦,形成“天门开、地户闭”的格局,故该村明清两代出富商数十人,官宦二十余人,成为水口布局之典范。
四、五行应象:五星水形对穴地的影响
(一)五星水形的基本特质
堪舆学以五行学说为基础,将山川水势归纳为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形态,合称“五星”。五星水形源于“天人感应”之说,认为水之形态与五行属性相符,其对穴地的影响亦遵循五行生克之理。《堪舆漫兴》云:“五星之水,各有其性,金圆木直,水曲火锐,土方,性之所至,祸福随之”。
五星水形的核心特质为:金形水圆净中正,木形水高耸条直,水形水屈曲灵动,火形水尖焰峭锐,土形水平方厚重。其中,金、木、土三星为“吉星”,其水形多主吉庆;水、火二星为“变星”,其水形需结合方位与生克关系判断吉凶,若处置不当,则易生灾祸。
(二)各星水形对穴地的具体影响
1. 金星水:圆净聚气,主贵主富
金星水者,水流形态圆净中正,或呈半圆环绕,或聚而成池,形如满月、如圆镜,符合“金曰从革”之性。《水龙经》云:“金星之水,圆而不缺,净而不浊,主藏风聚气,后人富贵双全”。蒋大鸿尤为推崇金星水,认为其“兼具环抱与聚水之利,为五星水形之最佳”。
金星水有“月沼水”“圆塘水”之分:月沼水呈半月形环绕穴场,主贵人扶持,仕途顺遂;圆塘水呈圆形聚于穴前,主财源广进,家道殷实。明代首辅张居正祖坟,穴前有半月形池塘,属典型金星水,故其三十岁即入阁,最终位极人臣。
金星水忌“形态残缺、水质浑浊”,若池塘呈缺角之形,或水质发黑,则为“破金之水”,主富贵不全,易遭破财之事。清代某富商祖坟,原得圆塘金星水,家资巨万;后因开挖水渠,破坏池塘圆形,三年间富商连遭亏损,最终破产,此即破金之水的凶应。
2. 木星水:条直朝穴,主人丁兴旺
木星水者,水流形态高耸条直,或为长溪直流,或为瀑布垂挂,形如笔杆、如立柱,符合“木曰曲直”之性。《发微论》云:“木星之水,直而不斜,长而不短,主生气旺盛,人丁繁衍”,因木主生长,故其水形主家族人丁兴旺,子孙绵延。
木星水以“长直朝穴、不冲不射”为吉,若水流虽直却绕穴而过,或在穴前稍作弯曲,则为“文昌水”,主后人聪慧,科举成名。宋代苏氏家族祖坟,有长溪自东南而来,直朝穴场,后稍作迂回,故苏氏一门出苏轼、苏辙等文豪,堪称木星水之福泽。
木星水忌“急流直冲、断而不连”,若水流湍急直射穴地,则成“木箭水”,主伤人丁;若水流中途断流,则为“枯木水”,主家族衰败。明代某家族祖坟,得长溪朝穴,后因上游筑坝,溪水断流,十年间家族人丁骤减,仅存数人,此即枯木水之应。
3. 水星水:屈曲灵动,主智主富
水星水者,水流形态屈曲灵动,或九曲回环,或蜿蜒流淌,形如蛇行、如飘带,符合“水曰润下”之性。《管氏地理指蒙》云:“水星之水,曲而有情,动而不躁,主聪慧机敏,财源广进”,因水主智、主财,故其水形主后人聪明睿智,善于理财。
水星水以“九曲入明堂”为最佳,《撼龙经》有云:“九曲水来,官职连升;九曲水去,富贵悠久”。唐代郭子仪祖坟,得九曲溪水环绕,故其一生历仕四朝,富贵寿考,子孙亦多显贵。此外,水星水若呈“螺旋状”聚于穴前,则为“财禄水”,主经商致富,赀累巨万。
水星水忌“杂乱无章、水流泛滥”,若水流曲折过度,杂乱交错,则为“迷魂水”,主后人思维混乱,行事荒唐;若时常泛滥,则为“洪水水”,主破财招灾。清代某商人祖坟,得溪水屈曲环绕,然水流杂乱无章,其后人虽聪慧却行事乖张,屡投资失败,最终家业败落。
4. 火星水:尖峭急湍,主凶主祸
火星水者,水流形态尖焰峭锐,或为急流险滩,或为瀑布冲下,形如火焰、如尖刀,符合“火曰炎上”之性。《相地指迷》云:“火星之水,锐而不圆,急而不缓,主煞气旺盛,灾祸频发”,因火主燥烈,故其水形多主凶祸,为五星水形之忌。
火星水的凶应主要有三:一是“火煞伤人”,若水流直冲穴地,主家人意外伤亡;二是“火灾频发”,若穴地位于火星水侧,主家宅失火;三是“口舌是非”,因火主暴躁,故主家人性格刚烈,易生争斗。明代某户人家误将祖坟建于瀑布之下,属典型火星水,三年间家中两人溺水而亡,且屡遭火灾,后迁坟他处,凶势方止。
火星水并非全无可取,若其位于穴地“煞方”,且有其他水形制衡,则可化凶为吉。如穴地南方为煞方,有急流(火星水)经过,若东方有金星水(圆塘)相制,则可“以金克火”,化解凶势。然此种布局难度极大,非资深堪舆师难以把握。
5. 土星水:方平厚重,主稳主寿
土星水者,水流形态方平厚重,或为方塘聚水,或为平阔河流,形如方田、如棋盘,符合“土曰稼穑”之性。《沈氏玄空学》云:“土星之水,方而不偏,厚而不浅,主根基稳固,福寿绵长”,因土主稳重,故其水形主家族根基深厚,后人长寿多福。
土星水以“方塘聚水、水质清澈”为最佳,名“地仓水”,主家资殷实,生活安稳。清代江南某望族,穴前有方形池塘,属土星水,家族世代经商,虽非大富大贵,却能代代相传,且多有长寿者,最长寿者达九十六岁。此外,土星水若与金星水、木星水相配,则可“土生金、木克土”,调和气场,增福添寿。
土星水忌“形态歪斜、水质淤塞”,若池塘呈斜方形,或水质浑浊淤塞,则为“破土之水”,主根基动摇,家人多病。民国时期某村落,穴前方形池塘因年久失修,逐渐淤塞,且形态变得歪斜,此后村中老人多患顽疾,少壮者亦多体弱,此即破土之水的凶应。
(三)五星水形的生克与配合
五星水形并非孤立存在,其对穴地的影响需结合五行生克关系综合判断。《堪舆漫兴》云:“五星相生则吉,相克则凶;相济则福厚,相犯则祸深”,阐明了五星水形配合的核心准则。
相生水形为吉,如“土星水生金星水”(方塘之水流入圆塘),主“财源稳固,富贵双全”;“金星水生水星水”(圆塘之水流入曲溪),主“富贵绵长,聪慧过人”。清代某官宦人家祖坟,得方塘(土星水)聚于后,圆塘(金星水)居于前,曲溪(水星水)绕于侧,形成“土生金、金生水”的相生格局,故其家三代为官,且多有贤才。
相克水形为凶,如“火星水克金星水”(急流冲击圆塘),主“富贵受损,意外伤亡”;“木星水克土星水”(直溪穿破方塘),主“根基动摇,家道败落”。明代某富商祖坟,原得方塘(土星水)聚财,后上游开挖直溪(木星水),穿塘而过,形成“木克土”之局,三年间富商连遭厄运,最终破产,此即相克水形之凶应。
此外,五星水形还需与穴地龙脉五行相配合。若龙脉属金,则宜配金星水、土星水(土生金),忌配火星水(火克金);若龙脉属木,则宜配木星水、水星水(水生木),忌配金-星水(金克木)。只有水形与龙脉五行相生相济,才能形成“形气相合”的上佳格局,福泽后世。
五、结语:水法之真谛与传承
纵观堪舆发展史,水环境始终是穴地选择的核心要素,历代宗师对水法的论述,虽不乏玄虚之说,然其核心皆源于对自然环境的观察与总结。从郭璞“得水为上”的论断,到杨筠松“天门地户”的理论,再到蒋大鸿“形理并重”的体系,水法理论日趋完善,实则反映了古人对“人水和谐”关系的深刻认知。
水环境对穴地的影响,本质是自然环境对人类生存发展的作用。吉形水局如环抱水、玉带水等,多具备“防洪减灾、滋养土地、净化空气”等实际益处;凶形水局如直冲水、反弓水等,则易引发“洪涝灾害、土壤侵蚀、水质污染”等问题。五星水形的吉凶判断,亦与水的形态、流速、水质等自然属性密切相关,其五行生克之说,不过是古人解释自然现象的朴素工具。
明清以降,水法理论虽日趋精密,然亦有流于迷信之弊。实则堪舆水法的真谛,不在“逆天改运”,而在“顺应自然”——通过选择适宜的水环境,使人居环境与自然规律相契合,从而达到“人丁兴旺、家道昌隆”的目标。正如董德彰《水法图说》所蕴含的智慧,改造水环境的本质是改善生存条件,而非追求虚无缥缈的“风水效应”。
时至今日,堪舆水法中的合理成分仍具参考价值。在城市规划中,“弯曲河道利于防洪”“水域调节气候”等观点,与古人“屈曲水藏气”的理论不谋而合;在建筑设计中,“亲水景观提升居住舒适度”的理念,亦印证了古人“水主吉庆”的认知。是以传承水法理论,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汲取古人“人水和谐”的智慧,为现代人居环境建设提供借鉴。
总而言之,水为地脉之魂,亦为民生之本。历代宗师论水之要义,最终归于“顺应自然、趋利避害”八字。明乎此,则水法之真谛可得,古人之智慧可传矣。
乙巳重阳于三元堂
来源:八圣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