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48年,父亲因为家里穷去世,母亲送他离开山东老家。高秉涵带着几颗石榴,到最后都没敢咬一口。他13岁时候从此离家。他跟人群去了南京,住了一些天,南京的学校没了。后来他和一群孩子一起到处躲。当时战乱,喝口水都不容易。他在路上发过高烧,腿被烫伤。
有时候回家的路,一直在心里,可怎么都走不回去
高秉涵住在台湾很多年。没人觉得他是这里的人。他说自己是山东人,他也只认山东是家。没人抢着相信,他每天都只想着怎么样才能见到母亲。
1948年,父亲因为家里穷去世,母亲送他离开山东老家。高秉涵带着几颗石榴,到最后都没敢咬一口。他13岁时候从此离家。他跟人群去了南京,住了一些天,南京的学校没了。后来他和一群孩子一起到处躲。当时战乱,喝口水都不容易。他在路上发过高烧,腿被烫伤。
1949年他到了台湾。他刚到台湾,什么都没有。没有钱,没有朋友,连张床都要和人挤着。他翻过垃圾桶,火车站卖过小吃,证件没丢,下了课再去做工,也慢慢攒下了学费。
高秉涵考上大学。他遇到未来的妻子。两个人租了一间屋子。他日日想着家乡,想着母亲,写日记全是母亲的名字。有一年除夕,他一个人在夜里,走上山坡,想看大陆陆地的方向。他说他怕自己忘了,写日记只为不让母亲在心里变淡。
1950年代,他毕业。他拿着公文包到了金门。风大,松树一直有声,金门本地人说话都带口音,他的山东话听不懂。新的日子也不习惯。他安静开始做法官的新工作,第一个案子就是“逃兵”的案子。
被判刑的人是个厦门渔民。渔民是被带到台湾的,原本是去为母亲买药,他想的只有见一面就回家。可是过了十几年,他也没能回去。那年他想游泳回去,他用废弃轮胎趴着游,想走回大陆。海上很黑,最后游了很久,回到岸上才发现还在金门,又被抓。后来被判了死刑,什么都没留下。
高秉涵送药给渔民,他答应把药带给渔民的母亲。他也知道,这件事想完成很难,有可能永远也做不到。
1950年以后,两岸消息断了。没有办法寄信,没有办法回家。高秉涵写给母亲的信被辗转送了几年才收。他等了很久才有消息。等到1987年开放探亲,他56岁。他第一次面朝故乡。
1987年他踏上了家乡的泥土。他想找到那个渔民的母亲。他找了很久,去到厦门。渔民的家已经搬空了,母亲去世了。高秉涵站在门口,他什么都没说。
差不多这个时候,他也到了菏泽老家。他回到父母坟前,没有多话,说了很多年都想说的话。他知道自己回来太晚,母亲等不到他。
高秉涵后来天天想着,不能只做自己的事。他说活着回家,要帮别人也回家。1992年,有人找他帮忙带骨灰回大陆。高秉涵没有推辞。他开始帮不少台湾的“老兵”送骨灰回去。这些老头都是想在最后能埋在家乡。
台湾有多个人找他。他屋子里时常有很多骨灰盒。有一次,他护送一个同乡的骨灰坛到定陶县。那天大雨,天很黑,他赶不上手续流程。只能抱着骨灰坛在凉亭里过夜。雨拍在屋顶,他一夜不睡,看着坛子。
他回山东的次数越来越多。每一次都带一个骨灰盒。他记得每个骨灰盒差不多有10斤。他都自己抱着,不让别人替。
2018年,他建了“菏泽同乡互协会”。专门帮着游子回家。有人说他不懂休息,他不管。几十年里,已经送了上百个人回乡。很多人的故事,他一个个记着。他自己也一直在路上。
高秉涵出生在1935年,父亲是教书的,母亲也为家里操劳。1948年后家里穷,他只想着把家人保护好。离开的时候,他一句话也没说。祖母给了他几颗石榴。石榴一直留到上海,后来上海的混乱他也看到。一路逃,直到台湾。
他在台湾半工半读,无数次想回大陆,信一直没能送到母亲手上。1981年,大学同学去菏泽带回了一些烧饼和泥土。他把泥土分出一半存在保险柜,另一半用开水泡后喝下去。他说是妈妈做的味道。
1984年,他去香港见了姨妈。1987年开放探亲,1991年他终于去了菏泽。村里的老人带着他去父母坟前。他长跪在地,一句话都没说。43年不见的乡愁在胸口压着。
截至2018年,高秉涵帮助100多人归乡。他走过台湾每一个地方,带着他们最后的骨灰回到家。他的人生就是不停地送别人回到家乡。他说,落叶归根,就是在家门口轻声喊一句,有娘在,就是家。
来源:足智多谋奶酪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