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刚看到一篇小文,一个姐们儿,说自己自从开始攒钱搞投资,别的爱好全戒了。逛街没劲,养花嫌烦,人生唯一的乐趣,就是盯着手机屏幕上那些红红绿绿的K线图,心情跟着潮起潮落。
有意思,真有意思。
我刚看到一篇小文,一个姐们儿,说自己自从开始攒钱搞投资,别的爱好全戒了。逛街没劲,养花嫌烦,人生唯一的乐趣,就是盯着手机屏幕上那些红红绿绿的K线图,心情跟着潮起潮落。
最骚的是,这事儿她还不敢跟家里人说。
爹妈、老公都觉得她这是在赌博,不务正业。于是,这本该是勤俭持家、理财有道的光荣事迹,硬是让她搞成了地下工作,每天跟做贼似的,偷偷摸摸地“为国护盘”。
你琢磨琢磨,这事儿怪不怪?
搁几十年前,你要说谁家媳妇儿不爱买新衣服,不爱逛百货大楼,门儿不出户儿不迈,一门心思攒钱,那得是十里八乡评选模范家庭的头号种子选手。怎么到了今天,这就成了个得藏着掖着的“瘾”了?
要我说,这姐们儿,包括屏幕前可能偷偷点头的你,上瘾的根本就不是“攒钱”。
说白了,你们是把日子,过成了一场大型养成类RPG游戏。
你品,你细品。
以前你为啥喜欢逛街买衣服?因为那是升级打怪的装备啊。换上一件新战袍,你感觉自己经验值+10,魅力值+20,走在路上都带风,见客户、会朋友,腰杆都硬三分。
现在呢?你发现这套物理装备的升级逻辑,太慢,性价比也太低。一件几千块的衣服,穿两次就压箱底,对你改变命运这事儿,屁用没有。
但基金股票这玩意儿,可就不一样了。
这游戏的界面,简洁、刺激,还特么实时反馈。
本金,就是你的初始血条。每一次工资到账,就是游戏发的补给包,你“氪金”进去,血条变厚了。你买入一支股票,就像领养了一只宠物,或者说,招募了一个英雄。你得研究它的背景(公司基本面),分析它的技能(业务模式),预测它在未来战场上的表现(行业前景)。
周一到周五,是开服时间。一到周末,嘿,服务器维护。难怪心里空落落的,那感觉跟游戏停服更新一模一样。
每天早上九点半,钟声一响,游戏开局。你打开手机,就像一个将军在沙盘前俯瞰战场。那些红色的数字,是你的部队在攻城略地,攻下一个山头,你屏幕前的口水都快流下来了。那些绿色的数字,是你的部队遭遇了埋伏,正在失血。
这时候,游戏的精髓就来了。
新手玩家,一看见绿了,慌了,赶紧割肉跑路,结果一卖就涨,跟被人定点爆破了似的,能把大腿拍肿。
而这姐们儿这样的“老玩家”,已经摸到了门道。她学会了“科学建仓”,学会了“越跌越买”。这叫什么?这叫锁血挂。不,比锁血挂还高级,这叫“逆风局抄底反杀”的策略。当别人都在恐慌抛售的时候,你微微一笑,手指一点,“加仓”,像一个绝世高人,在漫天飞雪中,气定神闲地补了一招内力。
那种感觉,那种全世界都傻逼,唯我独醒的掌控感,是买多少件衣服、养多少盆花能给的?
根本给不了。
她赚了一万块,然后“感恩中国股市”。这话说的,多卑微,又多真诚。像一个玩家,在游戏论坛里发帖,“感谢XX游戏,让我体验到了无与伦比的快乐”。她不是在感谢什么宏大叙事,她感谢的是这个游戏,给了她一个能赢的机会。
你看,她还搞出了“极简原则”,只研究一两只。这在游戏里叫什么?叫“精修”。别的玩家什么英雄都想玩,什么武器都想耍,结果样样稀松。而你,十年如一日,只练一手绝活,最后成了这个英雄的“国服第一”。
这种全神贯注、不断精进、最终靠着自己的智慧和纪律,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捞到一点确定性的回报——这玩意儿,才是让人上瘾的根源。
它本质上,是一种智力上的胜利,是一种“我能行”的自我证明。
那问题又来了,既然是这么正向的一件事,为啥要藏着掖着,搞得跟吸白面儿似的?
这就要说到咱们这个社会,或者说,咱们上一代人,那个根深蒂固的观念了。
在他们的世界观里,钱,是“劳动”换来的。是你每天打卡上班,是你风里来雨里去跑业务,是你一滴汗水摔八瓣,在田里刨食,在工厂拧螺丝换来的。钱必须跟“辛苦”、“实在”、“看得见摸得着”这些词绑定在一起。
而“投资”,尤其是股票,这玩意儿在他们眼里,跟“劳动”没有半毛钱关系。它看不见,摸不着,就是一堆数字跳来跳去。你坐在家里,动动手指头,钱就来了?或者,钱就没了?
这不就是赌博吗?
他们无法理解,你为了研究一家公司财报,熬到半夜两点的辛苦。他们也无法理解,你为了分析宏观经济数据,看了多少篇研报的努力。在他们看来,这一切都太“虚”了。虚头巴脑的东西,就是歪门邪道。
这种观念冲突,几乎是无解的。
你跟他说价值投资,他说“十赌九输”。你跟他说资产配置,他说“那都是骗人的”。你跟他说复利的力量,他让你赶紧找个班上,拿点死工资才踏实。
这就像你跟一个玩了一辈子俄罗斯方块的人,去解释《艾尔登法环》的魅力。他只会觉得你疯了。
所以,沉默和隐藏,就成了唯一的选择。
这秘密,既是无奈,也是一种小小的、骄傲的壁垒。它把“懂的人”和“不懂的人”隔绝开来。在这个秘密的小世界里,你是国王,你是将军,你是先知。你享受着你的胜利,也独自舔舐你的伤口。
这种孤独的快感,本身也是“瘾”的一部分。
说到这儿,你可能觉得我是在给这事儿唱赞歌。
别急。
老姜我这人,就喜欢在滚油里浇点凉水。
这游戏,好玩是好玩,刺激是刺激,但它有个最大的BUG。
就是你很容易把自己当成主角,但其实,你连个NPC都算不上,你就是那个游戏背景里,可以被一脚踩死的蚂蚁。
那姐们儿说,她已经不追热点,不追题材了。这很好,说明她脱离了最低级的散户思维。但她又说,“长期跟踪一只基金,一只股票,能更好地找准买卖点”。
这话听着没毛病,但里面藏着魔鬼。
“找准买卖点”,这五个字,是这个游戏里最诱人、也最致命的幻觉。多少英雄豪杰,最后都折在这上面。你以为你找到了规律,其实不过是幸存者偏差。你这次抄底成功了,不过是恰好赌对了方向。
真正的大佬,从不说自己能“找准”买卖点。他们只谈概率,谈赔率,谈安全边际。
而我们这些普通玩家,最大的风险,就是把一两次的胜利,当成了自己天赋异禀的证明。赚了一万块,就觉得自己是股神巴菲特广州分神。然后开始幻想,等我攒够20万,一年就是两万。攒够200万,一年就是20万,直接退休。
这个梦,太美了。美得就像游戏宣传片。
但游戏宣传片里,从来不会播你被人一刀秒杀、装备掉光的惨状。
你以为你在玩养成游戏,但这个游戏的服务器,随时可能拔网线。你以为你在跟市场博弈,其实你只是在跟自己的贪婪和恐惧玩捉迷藏。
所以,这事儿到底是什么?
它是一场一个人的战争。一场对抗现实的无聊、寻求精神寄托的战争。
它是一扇窗。让你在一个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的、按部就班的人生里,看到了一丝丝可能性,一丝丝靠着自己就能掌控命运的微光。
它也是一个甜蜜的陷阱。用小小的胜利和虚幻的掌控感,诱惑你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直到你忘了,游戏的最终解释权,永远在那个叫“市场”的GM手里。
要我说,这瘾,戒不了,也不用非得戒。人活着,总得有点念想,有点奔头。没这点念想,日子跟一潭死水有什么区别?
关键在哪儿呢?
关键在于,你得时刻提醒自己:这只是个游戏。
你可以沉迷,但不能沉沦。你可以把它当事业,但别忘了你还有生活。你可以享受赚钱的快乐,但也得做好随时被割韭菜的心理准备。
别把游戏里的胜利,当成你人生的全部价值。也别因为家里人的不理解,就真的把自己当成了什么离经叛道的孤胆英雄。
说到底,这不过是我们这些普通人,在这个操蛋又无趣的世界里,给自己找的一点乐子,一点希望罢了。
这事儿你怎么看?评论区聊聊呗。是你在玩游戏,还是游戏在玩你?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来源:武林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