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27日,壹心娱乐创始人杨天真发布的一段短视频迅速在社交平台传播:镜头里她对着自己的特斯拉车反复尝试开门未果,最终无奈表示“打不开车门,只能从后备箱爬进去”,进入车内后才发现车辆正在进行系统升级。这段“爬后备箱”的画面引发全网讨论,不少网友追问:“智
杨天真爬后备箱引热议:特斯拉OTA锁门是安全设计还是体验漏洞?
10月27日,壹心娱乐创始人杨天真发布的一段短视频迅速在社交平台传播:镜头里她对着自己的特斯拉车反复尝试开门未果,最终无奈表示“打不开车门,只能从后备箱爬进去”,进入车内后才发现车辆正在进行系统升级。这段“爬后备箱”的画面引发全网讨论,不少网友追问:“智能汽车升级为啥会把车主锁在外面?”“这到底是故障还是正常现象?”
次日,有科技博主就此事咨询特斯拉客服,得到的回应解开了部分疑惑。客服表示,车辆OTA升级过程中若涉及车门控制模块更新,系统会自动锁闭所有车门,同时显示“预计55分钟完成”的提示,期间车辆无法充电、不能调整任何设置,待升级结束后功能会自动恢复正常。客服强调这并非故障,而是为保障升级安全设计的固有逻辑。
不过这个解释并未完全平息争议,反而引发了更多讨论。有网友提出质疑,称特斯拉系统更新需用户主动操作,点击确认时会明确提示“该时间段无法开启车门”,还会给出两分钟倒计时供用户反悔,因此疑惑杨天真为何会在明知升级的情况下尝试开门。两种说法的碰撞让事件热度持续攀升,而核心矛盾逐渐聚焦在“安全设计”与“用户体验”的平衡上。
事实上,此类情况并非首次发生。早在2021年,就有Model S车主反映半夜遭遇车辆升级锁门,当时因未引发广泛关注而被忽略。此次事件之所以发酵,一方面源于杨天真的公众人物身份,另一方面“爬后备箱”的具象化场景极具冲击力,让更多人开始审视智能汽车的OTA升级机制。不少车主在评论区分享类似经历:“上次升级被锁在商场停车场,等了一小时才进去”“有次着急取东西,眼睁睁看着车却进不去”。
从技术原理来看,汽车OTA升级与手机升级存在本质区别。手机升级即便失败,重启后大多能恢复基础功能,但汽车作为精密的出行工具,OTA升级涉及动力、制动、转向等关键系统,若升级过程中车门控制模块被意外干扰,可能导致程序写入错误,进而引发安全隐患。特斯拉选择在升级时锁闭车门,本质是通过切断外部操作来保障系统更新的稳定性,属于典型的“安全优先”设计思路。
但安全设计不能完全抵消用户体验的缺失。多位特斯拉车主反馈,升级提示往往隐藏在车机菜单中,APP端并未同步弹窗提醒,对于不熟悉操作逻辑的用户来说,很容易忽略关键信息。有车主举例:“上次车在楼下自动触发升级,我下楼取东西才发现被锁在外面,根本没人提前告诉我会锁门。”这种“信息差”成为引发不满的重要原因。
对比来看,国内车企在OTA升级的体验设计上更为谨慎。比亚迪、蔚来等品牌的车型进行系统升级前,会强制要求车辆处于驻车状态,需用户手动确认并阅读风险提示后才启动升级流程。更关键的是,这些车型普遍保留了机械钥匙孔或物理开门机构,即便系统升级出现异常,用户也能通过物理方式解锁车门,从根源上避免了“被锁门外”的尴尬。
在杨天真事件发酵的同时,监管层面的相关规范也进入公众视野。2025年2月,工信部与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的通知》,明确要求车企实施OTA升级必须履行告知义务,确保用户充分了解升级影响,对于涉及安全的升级活动,需建立完善的应急响应机制。10月17日,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相关负责人在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再次强调,要规范企业OTA升级活动,压实企业主体责任。
从国际范围看,特斯拉的OTA锁门问题并非中国市场独有。在YouTube平台上,大量海外车主分享了升级时被锁在车外的视频,部分播放量突破百万。美国车主抱怨“升级提示太隐蔽,没人会特意仔细看”,欧洲监管机构则已就此事向特斯拉索要相关数据,评估其升级机制是否符合区域安全标准。面对全球范围内的质疑,特斯拉尚未推出针对性的优化方案。
为规避类似麻烦,国内特斯拉车主已自发形成应对经验。有人总结出“升级三步骤”:提前在APP查看升级内容,确认是否涉及车门模块;升级前拍摄车机提示界面留存证据;若预计升级时间较长,务必随身携带备用物品,甚至请朋友在旁等候。这些“民间技巧”的流行,从侧面反映出官方解决方案的缺失。
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并非没有因车门相关问题受到监管关注。2024年1月,特斯拉曾因车门解锁逻辑问题召回7538辆进口Model S和Model X,当时车辆在碰撞时非碰撞侧车门可能脱离锁扣,最终通过OTA升级修复隐患。此次锁门事件虽不涉及碰撞安全,但同样暴露出车门控制逻辑在用户体验层面的不足。
对于智能汽车行业而言,杨天真事件更像一面镜子,照见了技术进步背后的体验短板。OTA升级本是智能汽车的核心优势,能通过远程更新持续优化车辆功能,但如果忽视用户实际使用场景,再好的安全设计也可能引发反感。业内人士指出,理想的升级机制应实现“安全与体验双赢”,比如通过分级提示强化告知效果,在保障升级安全的同时,保留应急解锁通道。
截至目前,特斯拉官方尚未针对此次事件发布正式声明,仅通过客服渠道重复“安全设计”的解释。而杨天真在后续互动中未再提及此事,其发布的原视频也未删除。对于广大车主来说,更关心的是特斯拉是否会根据用户反馈和监管要求调整升级逻辑,比如优化提示方式、增加应急解锁选项等。
从行业发展来看,随着工信部相关新规的落地实施,智能汽车的OTA升级将进入更规范的阶段。新规要求车企在2025年6月前补充报送OTA升级相关技术参数,强化生产一致性监督,这意味着包括特斯拉在内的车企都需重新审视自身的升级机制,在合规前提下提升用户体验。
这场由“爬后备箱”引发的争议,最终指向了智能汽车时代的核心命题:技术创新与用户体验如何平衡?安全永远是汽车的底线,但安全不应成为忽视体验的借口。当越来越多的汽车搭载智能系统,OTA升级的每一个细节设计,都考验着车企对用户需求的理解深度。对于特斯拉而言,此次事件或许正是优化服务的契机,而行业则可借此进一步明确升级机制的设计标准,让智能汽车真正既安全又好用。
来源:浅巷衣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