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社部一纸文件,把“弹性延迟退休”五个字从公务员字典里抠掉,男60、女55、女工人50,到点打卡走人,连商量的余地都不给。
“铁饭碗”被焊死了退休年龄,公务员想多干两年?门儿都没有。
人社部一纸文件,把“弹性延迟退休”五个字从公务员字典里抠掉,男60、女55、女工人50,到点打卡走人,连商量的余地都不给。
张科长原本盘算着再拖两年,多攒点养老金,顺便把孩子的房贷尾款结清,现在算盘珠子撒了一地,只能提前半年整理办公室,把用了二十年的保温杯带回家。
文件里说得客气:公务员承担公共服务职能,得保证队伍活力。
翻译过来就是:你们这些坐窗口的、写材料的、批条子的,一旦头发白得多,群众看着不放心,领导看着闹心,干脆一刀切,换年轻人上。
企业那边还能跟老板商量“我身体还行,再干五年”,机关里没人敢开口,开口也白搭,系统到点自动踢人,连领导签字都不好使。
有人算过账,多干一年,基础养老金涨0.8%,听起来像蚊子腿,可蚊子腿也是肉。
以北京副处级为例,月缴费基数一万五,多干一年,退休后每月多拿一百二,十年就是一万四,够给孙子交两年幼儿园学费。
现在这条路被堵死,想多拿,只能提前谋划转岗:从两办一部调到图书馆、档案馆、老干活动中心,工资不少拿,活儿轻一半,再混三年,工龄多了,养老金基数也高了,还能踩点退休,何乐而不为?
可这类岗位一个萝卜一个坑,排队的人早就拿着体检报告等空缺,轮不轮得到,全凭背后那棵树的粗细。
更多人干脆按时退。
李局长60岁那天,办公室鲜花还没枯萎,聘书已经送到:某国企政策顾问,月薪一万五,不用打卡,周一例会露个脸,其余时间带孙子。
养老金五千八,顾问费一万五,加起来比在职时还多,关键是再也不用看一把手脸色。
人社部统计,七成公务员选这条路,数据背后藏着一句潜台词:体制内熬三十年,最大的资本不是工资,而是“认识人”,只要关系还在,退休只是换工位,不是断粮。
可这条路不是谁都能复制。
县乡一级,尤其中西部,局长退休就是真退休,别说顾问,连张办公桌都没人给留。
老赵在县里当了八年农业局长,去年到点退,想给本地酒厂跑政策,酒厂老板笑着递烟:赵局,您介绍的补贴款早取消了,现在讲究直播带货,您会吗?
老赵回家翻手机,真不会。
养老金四千出头,比在职少一半,儿媳妇在私企,随时可能失业,房贷还剩四十七万,他只能去省城工地守夜,一月三千六,夜班管一顿盒饭。
文件里可没写这部分,文件只写“待遇有充分保障”,保障的是数字,不是日子。
机关里年轻人松了口气。
老科长不走,下面人动不了,如今系统到点踢人,晋升通道秒变绿灯。
组织部也松了口气,延迟退休一旦放开,五十多岁的干部全堆在岗位上,年轻血液进不来,队伍活力成了一句空话。
财政同样松了口气,多一个人延迟,就多一份工资、一份公积金、一份医保,现在按点退,空编空饷空预算,正好拿来给新招的应届生发工资,里外里省出一大截。
只有临退的人睡不着,翻来覆去算:转岗混三年,每月少拿三千现工资,换来退休后每月多一百二,得活够二十五年才回本,要是七十岁就走了,亏到姥姥家。
算来算去,天亮了,还是去人事局要一张转岗申请表,万一排上了呢?
文件还给出一颗定心丸: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十万亿,足够发。
十万亿听着吓人,摊到一亿三千万退休人员身上,一人平均七万七,够发两年。
两年后怎么办?
文件没说,只说一句“长期精算平衡”,翻译过来就是: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先把今天糊弄过去。
企业那边延迟退休能减缓基金缺口,机关不让拖,缺口只能放大,此消彼长,账面上的十万亿未必扛得住十五年。
可谁敢现在拆穿?
拆穿了,今晚就睡不着的人更多。
张科长把办公室钥匙交出去那天,人事科的小姑娘递给他一张纸条:退休次月记得做养老金资格认证,每年一次,错过就停发。
他忽然明白,所谓“铁饭碗”不是终身制,只是“终身领钱制”,前提是你得每年证明自己还活着。
他回家把纸条贴在冰箱门,告诉老伴:以后每年生日,别买蛋糕,先拍一张手持身份证的正面照,省得社保局以为我死了。
说到底,这场新政就是一次精准分流:有本事的,退休等于跳槽;没本事的,退休等于下岗;中间那波人,转岗是唯一的救命稻草。
公务员系统用三十年时间把“到点退休”写进基因,现在基因突变失败,只能回到老路。
想多干两年?
可以,去企业,去农村,去直播带货,体制外广阔天地,大有可为,体制内的大门准时关闭,一秒都不等。
到点就得走,不走也得走,走了还想回来?那得先问问自己:除了公章,你还会盖什么?
来源:正直芒果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