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开拓者内线正形成一场三强争霸的局面。克林根作为首发中锋,场均出场时间约24分钟。杨瀚森则仅在第一节后半段获得约5分钟的出场时间。 如果比赛没有进入垃圾时间,他后续三节通常不会再登场。
北京时间10月28日,开拓者队官方宣布将中锋罗葳下放至发展联盟球队。这看似普通的阵容调整,却牵动着另一位球员的命运:中国新星杨瀚森。
罗葳的此次下放是NBA球队对待伤员的常见手段,表明他的健康状况已基本恢复,需要通过比赛检验是否能够出战常规赛。
对于本赛季场均只有5.7分钟出场时间的杨瀚森来说,这意味着他本就有限的出场时间可能被进一步压缩。
开拓者内线正形成一场三强争霸的局面。 克林根作为首发中锋,场均出场时间约24分钟。杨瀚森则仅在第一节后半段获得约5分钟的出场时间。 如果比赛没有进入垃圾时间,他后续三节通常不会再登场。
罗葳的回归将使得竞争更加激烈。 这位曾经的NBA最佳防守第二阵容成员,虽然过去两个赛季因伤病仅出战26场比赛,但其个人实力被认为在克林根和杨瀚森之上。
杨瀚森目前是球队的第10轮换球员,一旦罗葳回归,他的轮换顺序可能降至第11位。 如果亨德森回归,杨瀚森的出场机会将更加有限。
开拓者跟队记者凯西·霍尔德尔透露,球队已决定对杨瀚森实行“双轨制”培养,让他在NBA与发展联盟之间频繁往返。
这种培养模式在NBA并非特例,过去三个赛季,有超过一半的首轮新秀在新秀年去过发展联盟锻炼。
前国手王仕鹏对杨瀚森的处境表示担忧:“每场比赛就是3-5分钟的时间,而且他的体能只能支撑他打3-5分钟。 与其这样,去发展联盟锻炼对他来说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一场比赛就打5分钟,一个赛季就荒废了。 ”
发展联盟的经历对NBA新秀的成长具有独特价值。 在这里,杨瀚森可以获得充足的上场时间,锻炼NBA水平的比赛技能,同时保持与球队体系的联系。
现代NBA发展联盟早已不是“流放之地”,而是重要的“人才孵化器”。 数据显示,目前每10名NBA球员中就有7人拥有发展联盟经历。 杰伦·格林、库明加等高位新秀都曾在此淬炼后站稳脚跟。
杨瀚森的技术特点与发展联盟的风格高度契合。 发展联盟球队战术多以高位策应和空间拉开为主,这正好能放大他“中国版约基奇”的策应天赋。 在季前赛中,他的高位策应成功率达到34%,弧顶发牌形成助攻7次。
赛季至今,杨瀚森前三场比赛场均仅有5.7分钟的出场时间,得到2分1篮板。 在开拓者139:119大胜勇士的比赛中,他仅获得2次替补登场的机会,拿下2分1篮板2盖帽的数据。
相比之下,罗葳上赛季为开拓者出战20场,场均贡献5.8分、5.9个篮板和1.7次盖帽。 尽管伤病影响了他的出勤率,但其防守能力仍被球队看重。
开拓者主帅斯普利特上任后,对杨瀚森的使用方式逐渐明朗,每场约5分钟的出场时间,主要角色为外线三分投手,而非低位进攻核心。
杨瀚森在NBA面临多重适应挑战。 季前赛中,他场均仅有3.5个篮板,并且多次犯满离场。 如何适应NBA的吹罚尺度,控制防守动作,是他必须面对的课题。
体能和对抗能力是需要提升的关键。 常规赛紧密的赛程,尤其是背靠背比赛,对杨瀚森的体能是巨大考验。 开拓者偏向外线的打法和提速的要求,进一步加大了体能挑战。
在开拓者专业团队指导下,杨瀚森在短短三个月内体重增加9公斤,体脂率从12.3%下降到7.3%。 球队训练师强调,每日摄入4500卡路里的饮食,并搭配核心力量训练,是保证增肌效果而不影响速度的关键。
开拓者为杨瀚森定制了一份精细到三分命中率的提升计划。 球队要求他将三分命中率提升至35%以上,增强挡拆后的终结能力。这些要求直接关联到他在球队中的角色定位。
从球队阵容看,开拓者内线竞争异常激烈。 克林根已被确立为新赛季首发中锋,罗伯特·威廉姆斯和杜普·里斯等球员也在争夺有限的上场时间。 在这种环境下,杨瀚森想获得稳定出场时间确实困难。
开拓者正处于后利拉德时代的重建期,球队思路是调整建设、积蓄力量培养新人。 尽管内线拥挤,但球队为杨瀚森定制了一项为期18个月的详细改进计划,涵盖技术、身体和个人品牌建设等多方面。
来源:共享寄存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