缥缈仙山在蓬莱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8 18:46 1

摘要:北京城内中海和北海水面,有一座桥,桥上有联曰:玉宇琼楼天上下,方壶员峤水中央。联中借用海中仙山比喻北海和中南海诸岛秀丽景色。方壶、员峤是古代神话传说在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的大壑中的五座神山(岱舆、员峤、方壶也作方丈、瀛洲、蓬莱)。这海中仙山,只是一个虚无缥

北京城内中海和北海水面,有一座桥,桥上有联曰:玉宇琼楼天上下,方壶员峤水中央。联中借用海中仙山比喻北海和中南海诸岛秀丽景色。方壶、员峤是古代神话传说在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的大壑中的五座神山(岱舆、员峤、方壶也作方丈、瀛洲、蓬莱)。这海中仙山,只是一个虚无缥缈的存在,于现实根本无着落。但它在古代的文献、诗文中却屡屡被提及,这种超现实的美好,也是古代人对美的一种至真的追寻。

少时,看过《西游记》,电视剧《八仙过海》,对于那种腾云驾雾的本领,很是羡慕。而一个筋斗,仙拂一指,便是海上仙了。那种云山雾海中缥缈的仙境,比理想国还理想。

这样的乌托邦之乡,竟支撑了那么久的天子士子游子。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白居易)

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苏轼)

中国的地名,若以气质姿色而论,蓬莱三山当为首。它像山村傍晚时分缠绕山腰的炊烟一样,飘飘袅袅,如云里雾里,迷离的美,如梦如幻。同样的诗意地名,还有栖居大西南的“香格里拉”,藏语“心中的日月”,只是当初它并不叫香格里拉,而叫中甸,只是借了詹姆斯·希尔顿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才声誉鹊起。

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登州海中,时有云气,如宫室、台观、城堞、人物、车马、冠盖,历历可见……”。蓬莱的缥缈,蓬莱的仙气,都是由这种“海市蜃楼”的幻景携来的。蜃,大蛤也。之所以称“蜃楼”,是古人认为这种海上的楼市,是大蛤吐气所致。因为隔着浩瀚大海,看不清望不明,才有朦胧之美,蓬莱、方丈、瀛洲,才成了古代人的“诗和远方”。“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市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先秦徐福东渡扶桑在《史记》中的记述,是一个无根的传奇。

心性还是清澈的古人,由着异想天开的禀赋,与古希腊的神话传说一样,枝繁叶茂。

西方文化倾向于尊神,东方文化倾向于慕仙。

从《列子·汤问》《山海经》《九歌》到《述异记》,从异兽鬼巫到神仙传说,先人的精神浪漫,是一种生存哲学,是一种生活美学,以之对抗生命的悲苦与短暂。

八仙,可称得上中国仙界最江湖的一个“朋友圈”了。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来自历朝历代。也是社会各阶层的代表。若来一次直播的话,可以介绍说:“现在入场嘉宾是:铁拐李,春秋人氏,药剂师;汉钟离,东汉人氏,现役军官;吕洞宾,唐朝会考落榜生;何仙姑,唐朝农家寒门女;张果老,唐朝宗教人士;蓝采和,唐朝江湖音乐人……”。八仙,覆盖了社会各界人士,一个乌托邦组合,关怀社会,匡扶正义。

“眼前沧海难为水,身到蓬莱即是仙”。

逍遥、任性,灵魂中散发的酒意,飘逸的神思,让蓬莱三山的波涛,在一辈又一辈的凡人中,复活。

看云,看空,看无,看沧水看浩淼,看隐约……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2025.10.28于浙江·湖州·陆家漾畔

来源:轻舟一号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