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市场迎来巨变!英国政府怒砸11亿投资,关键时刻专家浇冷水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9 12:18 1

摘要:2024年的一组数据早把英国的能源格局掀了个底朝天:尽管这一年英国没有新增任何海上风电装机,但存量机组发力,风能发电量仍占了全国电力需求的30%,第一次把燃气发电站甩在了身后。

埃德・米利班德站在唐宁街的演讲台前,把11亿英镑的拨款计划说得像枚定心丸:“这能让英国坐稳全球海上风电头把交椅。”

台下相机闪光灯噼啪作响,但行业大佬们心里门儿清,这位能源大臣手里的筹码,连实现目标的一半都不够。

2024年的一组数据早把英国的能源格局掀了个底朝天:尽管这一年英国没有新增任何海上风电装机,但存量机组发力,风能发电量仍占了全国电力需求的30%,第一次把燃气发电站甩在了身后。

北海的风电场群像插在蓝色地毯上的银色梳子,成了英国最拿得出手的绿色名片。可米利班德刚宣布完拨款明细,业内就炸了锅。

9亿给固定式涡轮机,1.8亿给浮动平台,加起来10.8亿凑了个11亿的整数,明眼人都能看出这是玩了把数字游戏。

“要实现目标,每年至少得砸20亿英镑。”一位不愿具名的能源高管直戳要害,“11亿连填窟窿都不够,更别说扩建了。”

他指的目标,是英国政府2024年底明确的2030年43至50吉瓦海上风电装机目标,这相当于要把现在的装机规模翻好几倍。可现实是,这笔钱连塞牙缝都嫌少。

更讽刺的是,就在政府哭穷的同时,英国王室地产刚晒出成绩单:靠出让近海海床使用权,一年净赚11亿英镑,比两年前翻了一倍,且该机构利润需全额上缴财政部。

绿色和平组织气得要打官司,说他们垄断海床抬价,间接推高了风电开发成本。王室地产倒委屈,说“价格是开发商竞标出来的”。

可老百姓不傻:一边是政府喊着缺钱支持风电,一边是王室地产靠海床使用权出让一年赚11亿英镑并上缴财政部,这种“收益与投入脱节”的现状,怎么算都透着荒唐。

英国海上风电的好日子其实早就露了裂痕。曾经它占全球装机容量的40%以上,如今却被政策摇摆、资本退潮缠得动弹不得。

2023年英国风电招标还出现流标情况,2025年1月政府刚说要加速13个项目审批,3月苏格兰的WestofOrkney风电场就因环保组织提出海鸟保护诉讼而暂停审批,类似案例在英国风电项目中屡见不鲜。

而且项目平均审批周期拖到58个月,比德国平均周期多近两年,是丹麦的两倍以上。这种“一会儿松油门一会儿踩刹车”的操作,把投资者吓退了不少。

开发商的日子更难熬。苏格兰Beatrice深水风电项目成本超支23%,发电量还比预期低17%。英国研究机构FenwickElliott统计显示,当前风电项目超支率平均达20%以上,开发商压力可见一斑。

更要命的是补贴还可能降,目前海上风电补贴中标价约每兆瓦时95英镑,业内预测若政策不调整,2028年可能降至65英镑左右,可欧洲能源交易所的长期电价才82英镑,这等于干得越多赔得越多。

有开发商吐槽:“这不是支持风电,这是逼我们退场。”

供应链更是烂摊子一堆。西门子歌美飒在赫尔港的风机厂产能利用率才62%,维斯塔斯的塔架厂去年四季度直接停工42天,就因为没订单。

关键零件还得靠进口,齿轮箱主要来自中国供应商,海底电缆多由意大利企业提供,本土产能缺口明显。

2024年红海危机一来,变压器晚到18个月,三个项目全耽误了。技术工人也缺,有经验的工程师比熊猫还金贵,员工流失率也不低,比丹麦高了不少,行业人才短缺问题突出。

环保这道坎也绕不过去。苏格兰福斯湾的风电场差点黄了,就因为RSPB苏格兰分会告他们威胁海鸟生存,从2014年闹到2017年,官司打了三轮才尘埃落定。

设得兰群岛的维京风电场更头疼,建在泥炭地上遭居民抵制,当地人说“我们要的是可持续发展,不是被破坏的家园”,再加上电网接不住电,一年浪费不少电力,等于白烧了几百万英镑。

英国可再生能源协会(REA)急得发公开信,给米利班德列了三条建议:赶紧加钱、优化政策、找欧洲合作。他们心里清楚,英国已经没资本耗了。以前靠北海油气当欧洲能源大佬,现在油气快没了,风电成了最后的救命稻草。

要是连这张牌都打烂,别说“清洁能源超级大国”,能不能保住能源独立都难说。

米利班德其实也想做事,2024年底刚牵头推出“清洁电力2030行动计划”,说要把补贴合同延长到25年,还要投2.5亿研发浮式风电技术,目标是2030年把成本降下来。

可这些承诺像画在纸上的饼,没有真金白银撑着,根本落不了地。现在浮式风电度电成本远高于固定式,约为其1.8倍,不砸钱研发,光靠喊口号没用。

更关键的是要解决“窝里斗”的问题。王室地产掌握海床资源出让权,政府喊缺钱,开发商嫌成本高,环保组织拦着不让建,这就像几个人拽着同一根绳子往不同方向拉,最后只能把绳子扯断。

有专家建议学德国、荷兰搞“北海能源走廊”,共享电网和运维资源,可英国脱欧后和欧洲的合作总带着隔阂,这事推进得磕磕绊绊。

2024年风能超越燃气发电的那一刻,英国人确实骄傲过,觉得自己摸到了能源转型的钥匙。

但现在看来,这把钥匙还差半截,差的是真金白银的投入,是稳定连贯的政策,更是各方妥协的智慧。

11亿英镑听起来唬人,可分摊到广袤的北海、复杂的供应链和漫长的审批流程里,连浪花都掀不起来。

米利班德在演讲里说“英国能领跑全球”,这话要是放在十年前,或许有人信。可现在北海的风里,飘着的全是焦虑。

要是明年拨款还停留在11亿,2030年43至50吉瓦的目标,恐怕只能变成写在报告里的笑话。毕竟清洁能源超级大国不是喊出来的,得真金白银砸出来,得踏踏实实干出来。

来源:科技美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