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的温度,见于微处,见于街巷角落的方寸之间。走进高新区(新市区),你会发现,精细化管理已悄然融入人们日常生活的肌理——整洁的街道、有序的市容、贴心的服务,共同勾勒出“幸福之城”的温暖画卷。
城市的温度,见于微处,见于街巷角落的方寸之间。走进高新区(新市区),你会发现,精细化管理已悄然融入人们日常生活的肌理——整洁的街道、有序的市容、贴心的服务,共同勾勒出“幸福之城”的温暖画卷。
小红桥社区干部帮助辖区住户清理玻璃。
社区是城市治理体系的基本单元,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烟火日常与生活冷暖,一头连着城市发展的千头万绪和社会和谐的千丝万缕。在银川路街道小红桥社区,总能看到一个娇小的身影穿梭在大街小巷——她便是社区主任左亚南。身为一名基层工作者,她坚持用脚步丈量民情,哪里的路灯不亮、哪家的水管漏水,谁家的孩子考上大学,她都一清二楚。在她的“民情日记”里,记录的不仅是待办事项,更是居民的柴米油盐、喜怒哀乐。这些看似琐碎的日常,正是小红桥社区干部们的工作重心。他们从点滴民生服务做起,将基层治理实效转化为群众家门口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图景。
深夜七小时,点亮楼宇窗明几净
小红桥社区工作人员正在清运垃圾。
“城市精细化管理就是要让每个角落都透着幸福味儿。”这是左亚南常挂在嘴边的话。在她看来,社区治理没有捷径,唯有下足“绣花”功夫,才能在细节里见真章。
辖区老旧居民楼外墙翻新是环境提升的重要一环,可施工溅落的油漆却给小红桥社区近60户居民添了“堵”——窗户玻璃布满点状污渍,在阳光折射下斑驳刺眼,楼栋外杂乱的空中线缆也与整洁的环境格格不入。
“您家玻璃上的漆点,我都记下了,放心!”当天上午,左亚南带领包户干部挨家挨户走访,提前用胶布逐户标记了3栋楼玻璃窗上的污渍位置,哪户污渍多、哪处电线裸露,都在随身携带的本子上记得清清楚楚。随后,她迅速组织协调各方人手,请来专业高空作业挂车与技术人员支援。
傍晚六点,挂车准时开进小区,左亚南早已等候在旁。清理工作一开始,她便当起了“移动导航”:“师傅,3单元2楼左边窗户的污渍在窗框边角,再往左挪一点!”“2单元4楼的电线先理顺再缠胶带,绕两圈就好,别勒坏绝缘层!”……
夜色渐深,气温降到5℃左右,冷风裹着寒意吹得人瑟瑟发抖,清亮的指挥声却始终在暮色中回荡。近七个小时里,左亚南几乎没敢低头歇脚,生怕错过一处细节。直到最后一块玻璃恢复透亮,最后一段电线被白色胶带包裹整齐,她才揉着冻红的脸颊准备离开,转身却见3单元的住户张阿姨握着一杯热水站在楼门口:“丫头,冻坏了吧?快喝点热水!你们守着的这七个小时,我们都看在眼里、暖在心里!”
这份由衷的关心,是左亚南最珍视的嘉奖,也是区域治理蜕变最好的见证。如今的小红桥社区已焕然一新:330米的空中线缆被规范整理,12处公共绿地与277盆绿植生机盎然,昔日的杂乱无章已被今天的整洁宜居所取代。
一声“我来!”,用柔肩扛起重任
小红桥社区为志愿者发放“志愿服务积分存折”。
如果说深夜的坚守是对细节的较真,那在急难任务前的挺身而出,更见这位娇小主任骨子里的大担当。
不久前,小红桥社区接到氛围营造任务,需要张贴宣传海报,大家分工协作,擦拭墙面、搬运物资,一切井然有序。然而,不少宣传点位在高处,需要踩梯子才能够得着,“这梯子晃得厉害,高处的海报不好对齐啊!”同事们看着3米高的海报张贴点位犯了难。
“别急,我来!”左亚南撸起袖子,伸手扶住梯子。“主任,你这小身板行吗?”同事们担心地劝阻。她却笑了笑,稳稳地将梯子靠上墙:“放心,我爬梯子有经验,你们帮我扶稳就好。”说罢便一步步踩着梯阶往上爬。
梯子轻微的晃动让人捏把汗,“慢点踩!”“不行就下来!”左亚南回头比了个“OK”手势,伸手接过海报,左手按住边缘固定,右手一点点调整角度,反复压实边角,确保位置不偏不倚。遇到更高的点位,她踮着脚伸直胳膊,额头抵着墙面仍坚持把海报贴得平整周正。
路过的居民停下脚步,有的递纸巾,有的主动上前扶梯子。“瞧瞧,这丫头真稳当,心也细,海报贴得一丝不苟,咱们社区的干部真是没的说!”“这边墙角还需要再擦一遍。”“我来帮你们递海报!”转眼间,原本几个人的小队伍变成了一支热热闹闹的劳动大军。
大家配合默契,说说笑笑间,各个宣传点位都被收拾得整整齐齐。夕阳西下,暖融融的光照在刚贴好的海报上,也照得人心里暖烘烘的。一声“我来”,像投入湖面的石子,在社区大家庭里激起层层涟漪,这份温情与力量弥足珍贵,也分外动人。
精细治理见真章,细节背后的为民情怀
小红桥社区志愿服务队携手爱心公益田为退伍军人送暖心瓜果蔬菜。
在改善城区环境、提升人居品质的实践中,左亚南不仅身先士卒,带领团队凝聚各方力量,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治理难题;更将这份情怀融入扎实行动,化身基层治理“神经末梢”中最活跃的因子。
洁净环境为诗意生活添彩,共同守护擦亮幸福底色。为了让这份“洁净幸福”走进居民日常,小红桥社区广泛动员辖区群众投入环境卫生维护工作,社区干部、志愿者、商户、居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空置房的玻璃被志愿者擦得透亮;孤寡老人家里多了“银发助老队”的身影;以往最难整治的卫生片区“改头换面”……数月时间,小红桥社区的干部们化身“城市绣娘”,清洗地面,维修更换公共设施,粉刷楼面,以细致扎实的服务,让辖区环境变得整洁靓丽、焕然一新。
基层治理的核心,就是把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一直以来,小红桥社区以激发居民自治活力为抓手,以共建共治为纽带,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打造了“小小红桥连民心”特色志愿服务品牌;盘活社区资源,组建了10支特色服务队;精准对接居民需求,服务范围覆盖“一老一小”关怀服务、特殊群体帮扶、医疗健康咨询与服务、法律法规咨询、文体娱乐活动、文明实践、绿色环保、基本生活服务等内容,形成了人人参与、人人享有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左亚南和她所在的小红桥社区,以“小阵地”撬动“大民生”,把贴心服务注入每一块整洁的窗面、每一段规整的电线、每一条干净的街面里,成为高新区(新市区)基层干部以“绣花功夫”提升民生温度的生动缩影。
在高新区(新市区),像左亚南这样的基层干部还有很多,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一次次走访、一件件实事,把温暖送到居民身边,把变化刻在街巷深处,不仅擦亮了城市的“面子”,更夯实了民生的“里子”,让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成效,融汇成居民脸上满意的笑容与心中深切的赞许,让“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作寻常日子里可触可感的温暖。
来源:乌鲁木齐高新区融媒体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