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接诊医生李宇海介绍,李勇是在健身房进行了两个小时的高强度训练,包括跑步、深蹲等。两个月后,他的膝盖突然出现疼痛。一开始隐隐地痛,他以为可能刚运动不适应,时间长了就好了。没想到,膝盖越来越疼,并伴有红肿。
“真没想到,练肌肉居然练得膝盖受伤了。”
“我好不容易瘦了,怎么可能得脂肪肝?”
“跟着直播练八段锦,没想到把脖子扭了。”
……
在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科里正做推拿的李勇不解地问医生:“运动锻炼是为了健身,怎么还把身体练伤了呢。”
每天狂跑两小时
膝盖损伤走路困难
“真没想到,每天早晨和晚上跑步、运动健身,反把膝盖练伤了。”日前,28岁的健身爱好者李勇一瘸一拐地来到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
接诊医生李宇海介绍,李勇是在健身房进行了两个小时的高强度训练,包括跑步、深蹲等。两个月后,他的膝盖突然出现疼痛。一开始隐隐地痛,他以为可能刚运动不适应,时间长了就好了。没想到,膝盖越来越疼,并伴有红肿。
李勇来到医院经过医生检查,结果显示,李勇的膝盖疼是半月板损伤造成的。
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医生李宇海表示,李勇的情况并非个例。“近年来,我们接诊了一部分因运动过度导致膝盖损伤的患者。既有年轻人也有中老年人。很多人认为运动强度越大,健身效果越好。其实,这是错误观点。”适度运动能改善代谢功能,但过量运动反而会伤身。
一些年轻人是在剧烈运动后突然出现关节剧痛时才来就诊,一检查才发现事态严重了。一些人却因为极端锻炼,反而患上了膝盖损伤、脂肪肝和糖尿病等慢性病。多学科医生提醒,任何锻炼方式都需要把握度,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规律作息才是真正的健康基石。
跟健身主播学跳操
胳膊甩出肩袖损伤
今年50多岁的刘女士家住运河区欣园小区,退休后迷上了健身。
每天晚饭后,她都会把手机打开,跟健身主播一起跳操。跳操主播边跳边甩胳膊、踢腿,虽然主播的运动节奏比较快,刘女士跟着比较吃力,但她也尽量坚持着。
坚持一段时间后,刘女士觉得不仅腿疼、胳膊疼,而且肩膀也疼。一开始,刘女士以为自己刚锻炼不适应,时间长了就好了。可是她的胳膊越来越疼,疼得抬不起来了,严重影响了生活。她赶紧到医院检查,医生发现她的肩袖撕裂,需要治疗。
在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进行推拿治疗的刘女士懊悔地说:“本想健身为了身体更健康,哪想到把身体弄坏了。”李宇海说,每个人的身体承受能力、核心力量、肌肉协调性都不同,盲目追求高强度的运动,不但不利于身体健康,相反更容易造成对身体的伤害。
趾压板上锻炼
脚底板踩出血
家住运河区的晨晨从网上看到踩趾压板可以助眠,便跟风买了趾压板在家跟着视频练习。
刚开始,晨晨踩上去根本站不住,扎得脚底板疼。考虑到锻炼得有个适应过程,她一直咬牙坚持着。三四天的时间,晨晨的脚底上就起了一个泡。她在趾压板上放了一个垫子,坚持锻炼。没过几分钟,晨晨脚底疼痛加剧,起初,她以为痛则不通,忍痛踩到10多分钟时,脚底板上的垫子突然被血迹染红了。原来,她踩趾压板时,趾压板上的突点把脚底板上的泡给扎破了。
在医院里,医生把晨晨血泡内的淤血挤出,并处理了伤口。经过医生处理伤口后的晨晨,好几天走路一瘸一拐的。
“不建议在趾压板上进行跑跳运动,因为身体重力比较大,跑跳运动的冲击力也很大,容易造成脚部损伤。”医生说。脚部有损伤(包括关节胀痛、拉伤、扭伤等)以及炎症还未痊愈的人,不宜进行趾压板健身。足跟骨疼、脚踝疼等一些足病患者,更不宜在趾压板上健身,否则可能会加重脚伤。
为减肥节食和运动
“瘦人脂肪肝”找上门
“管住嘴、迈开腿。”30岁的周女士严格按照医嘱开始了减肥的日子。体重是减下来了,可是脂肪肝却找上了她。
在医院减重门诊,30岁的周女士拿着体检报告咨询医生:“我每天都运动、也不吃主食,怎么会得脂肪肝?”原来,周女士为了快速减重,每天跑一万步,而且一日三餐经常戒断碳水化合物,每日主要吃蔬菜沙拉。在坚持了两个月后,她的体重成功下降15公斤,没想到却患上了中轻度脂肪肝。
“脂肪肝并非肥胖人群的专利,‘瘦人脂肪肝’在门诊中越来越常见。”医生说,尤其常见的是一些希望快速减重的青年女性患者,通常表现为摄入热量极低、碳水严重不足,出现疲劳、情绪低落等情况,引发了肝脏健康问题。
从医学机制上看,极端减重导致的脂肪肝形成原因是多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人体在长期极端限制饮食时,会进入应激状态,引发胰岛素抵抗,进而促进脂肪在肝脏内大量合成;快速减重还会扰乱甲状腺素、性激素等内分泌平衡,影响整个脂肪代谢过程,甚至改变肠道菌群组成。“瘦人脂肪肝”虽然只占所有脂肪肝类型的10%至20%,但其危害性完全不亚于肥胖等导致的脂肪肝。“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甚至进展为肝硬化的风险同样很高。”医生说。
在门诊中,医生们还见到过五花八门的减重方式。比如有人长期只吃单一食物,连续数周只吃黄瓜或苹果;完全拒绝油脂,吃菜都要用清水涮一遍;更有甚者采用“催吐减重法”。“这些极端减重方式很不健康,会造成营养不良、内分泌紊乱等问题。”
“体重管理应该均衡饮食、循序渐进。”医生提醒,每月减重不宜超过原始体重的5%,这是相对安全的范围。减重过程中应该长期监测体重和腰围变化,关注身体状态的整体改善,而非单纯追求体重数字的快速下降。“科学减重是一场需要耐心和坚持的持久战,不要急于求成。”他说。
科学看待健身
运动要循序渐进
最近一段时间,各大医院骨科、急诊科每天都有不少病人因运动不当导致身体不适前来就诊。
“很多病人认为,运动中‘扭伤’了,休息一两个星期会自然痊愈,这是一个严重的认识误区。”李宇海表示,有的病人因为运动过度,造成半月板损伤,需要手术;有的病人交叉韧带断裂,需要专门治疗;还有很多肩、腰的损伤需要康复训练。因此,在锻炼后如果感到关节、肌肉、韧带不适,应尽快就医,不要想当然地认为休息几天就好了,从而耽误治疗,造成更大的伤害。
“前来就诊的患者不少是盲目跟随跳舞视频锻炼,导致运动损伤的。”李宇海告诉记者。跳舞视频普遍强度很大,很多人不适合这种健身方式,尤其是不常健身的人,如久坐和经常熬夜的人、全职主妇以及毕业班学生等,极高强度的锻炼后心脏负担加重、肌肉过度使用,容易出现肌肉酸痛、心慌憋气、头晕目眩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引发心脑血管急症及横纹肌溶解等急危重症。另外,这些舞蹈中的动作对关节压力较大,易导致或加重关节磨损。
“运动健身需循序渐进,运动强度需从低到高,让身体关节肌肉与重要脏器逐渐适应,过程中出现不适应随时调整运动强度甚至停止,不能逞能、盲目坚持。”李宇海建议中老年人、肥胖人群及已知关节损伤人群尽量避免过度锻炼,应注意科学运动,做好自我防护。
李宇海说,运动健身是一个循序渐进、长久坚持的生活方式,对于普通人来说,长期坚持比某一次大量运动的意义更大,运动时可以佩戴护膝、护腕等优质护具保护关节。
来源:沧州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