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次路过新大洲本田专卖店,曾总有一台车能勾住我的目光——CBF150R。而如今,工厂已明确停止这款车的供货,这个曾接过“战神150”衣钵、在入门级街车市场征战多年的“小战神”,正式退出了生产序列。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台伴随无数新手入门,却始终争议缠身的150级
#星海V9让豪华MPV走进千万家#一代入门街车落幕:新大洲本田CBF150R正式停供,它为何让新手又爱又怕?
每次路过新大洲本田专卖店,曾总有一台车能勾住我的目光——CBF150R。而如今,工厂已明确停止这款车的供货,这个曾接过“战神150”衣钵、在入门级街车市场征战多年的“小战神”,正式退出了生产序列。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台伴随无数新手入门,却始终争议缠身的150级街车。
作为“战神150”的继任者,CBF150R从登场起就带着“入门爆款”的潜力。它的外观设计,至今看仍不过时:俯冲式的车头线条自带运动感,三色版画更是戳中不少年轻用户的审美,嵌入式LED大灯让整车少了几分廉价感,乍一看竟有几分“小号仿赛”的精致。
但“性价比”背后的妥协,也很直观。塑料件的接缝间隙明显,仔细看甚至能塞进指甲盖;按压油箱护板时,还会传来轻微的“咯吱”声。不过对一台定价万元出头的入门车来说,这样的细节瑕疵,多数用户也愿意包容。真正让它圈粉的,是795mm的座高设计——1米7身高的驾驶者能轻松双脚着地,在狭窄小巷调头、停车时,这份灵活感比很多同级别车型都要贴心。
配置则是CBF150R争议的核心。前碟后鼓的刹车组合,在干燥路面通勤够用,但遇到洒水车过后的湿滑路面,后轮鼓刹的制动力短板会瞬间凸显。这一点在论坛里曾引发过不少讨论:有人觉得133公斤的车重,鼓刹完全能应对日常;也有人吐槽“同价位的雅马哈飞致150都配了后碟刹,本田这步太保守”。更让新手在意的是,全系没有配备ABS,紧急刹车时后轮偶尔会出现“打摆子”的情况,对操控经验不足的用户来说,确实多了几分顾虑。
坐垫设计则是另一个“槽点集中区”。阶梯式造型看着很有“战斗感”,但实际骑行体验却很“劝退”——连续骑1小时,臀部酸痛感就会明显传来;后座空间更是狭小,带人的时候,乘客膝盖很容易顶到驾驶者腰部。有车主调侃“这车的设计理念就是‘拒绝载人’”,不过细想也合理,选择这台车的用户,大多是奔着单人通勤去的,这点短板倒也不算致命。
放在同价位竞品里,CBF150R的优势其实很清晰:“本田标”的品牌认可度,以及极致的燃油经济性。对比雅马哈飞致150,它的扭矩爆发力稍弱,爬坡时少了点冲劲;对比豪爵DF150,它的做工细腻度也略逊一筹。但“本田”的品牌溢价,加上百公里不到2.2L的油耗表现,还是让不少注重“省心、省钱”的通勤族心甘情愿买单——毕竟对日常代步来说,“耐造、省油”比“配置堆料”更实在。
如今再看CBF150R的停供,其实不算意外。随着排放法规升级、150级市场竞品配置不断内卷,这台“够用就好”的通勤车,逐渐没了当年的竞争力。但不可否认,它曾是很多人的“入门启蒙”:用不算高的价格,圆了不少人“骑本田”的梦,也用灵活的操控、经济的油耗,陪无数人走过了日复一日的通勤路。
或许未来路过新大洲本田专卖店,再也看不到那台熟悉的CBF150R,但对骑过它的人来说,那些在街巷里穿梭的日子、加油时看着低油耗的安心,会成为关于“入门摩托车”的独特记忆。而这,大概就是“一代神车”落幕时,最让人感慨的地方。
来源:梦盼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