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飞机落地那一刻,会场外停着的两辆大巴,一辆挂着星条旗,一辆贴着红旗。
新加坡和吉隆坡,都是“坡”,这回待遇有差别。
北京时间10月25日,中美新一轮经贸磋商在吉隆坡举行。
飞机落地那一刻,会场外停着的两辆大巴,一辆挂着星条旗,一辆贴着红旗。
司机抽烟闲聊,一句“怎么没来我们这儿”把话题挑破。
新加坡这次没抢到订单,背后不是运气,是账本被翻了个底朝天。
先看日程。
第47届东盟峰会排期半年前就定好,吉隆坡10月23日到27日满档,各国代表团、记者、安保、酒店全部锁死。
中美想谈,顺手就能蹭现成场地,不用另起炉灶,省下千万美元场地费和两周审批时间。
新加坡想插一脚,得再腾酒店、再封路,成本翻三倍,效率却打对折。
再看钱包。
中国连续14年当马来西亚最大贸易伙伴,今年前8个月双边买卖做到1320亿美元,比去年又多6.5%。
东海岸铁路正铺轨,关丹港扩建夜以继日,中方设备、中方贷款、中方技术全在现场。
把会谈放吉隆坡,等于把会议室直接搬进项目工地,谈完就能上车去看进度,美方也顺便看清谁在这儿根基深。
新加坡不是没争取。
10月初,星外长维文放话:随时愿意提供场地。
可话音刚落,新总统尚达曼在公开论坛一句“中国应放弃零和思维”被直播出去,北京方面当场黑脸。
紧接着,新方智库报告再补刀,建议各国慎用北极航道,暗指中国船队走俄罗斯线风险高。
两件事叠加,信号直白:东道主若想当中间人,先得把天平端平,一端压重物,另一端就别怪客人转身走人。
马来西亚的聪明在于不抢镜。
首相安瓦尔面对媒体只说一句“欢迎所有朋友”,既不站队,也不递话。
会场外,马方特警帮忙封路,却不挂横幅,不插旗,让两边都留余地。
中立不是口号,是少说话多办事,结果两边都放心把谈判桌搬来。
美方代表落地当天,先去双子塔旁吃了一碗榴莲鸡煲,拍照发社交媒体,配文“爱上东南亚”。
表面是打卡,实际是告诉当地企业:我们也在意你们的市场。
同一天,中方代表抽空去了敦拉萨交易所,为数字支付试点揭牌。
一天之内,中美各自秀肌肉,却都把舞台选在马来西亚,把新加坡晾成观众。
新加坡损失的不止一场会谈。
安保公司、租车行、酒店、电视台原本预留的档期全空转,预估少赚两千万新币。
更关键的是,区域国家看在眼里:以后大国要谈事,首选已不再是那个熟悉的小红点。
平台地位一旦松动,客户就会用脚投票。
对普通人而言,这场选址变换藏着三条硬干货。
直接抄作业,无脑复制:
1. 想当中间商,先把屁股擦净,任何一句偏心话都可能让单子飞走。
2. 接大活动前,把自家日程与区域峰会并轨,省下的不仅是钱,还有谈判筹码。
3. 会前别急着表态,让双方都觉得你“好相处”,订单自然优先砸给你。
吉隆坡之夜,会谈比计划延长90分钟。
外媒守到凌晨,只看到车灯闪了两下,双方代表各自离开。
没有声明,没有合影,但市场第二天开盘,马来西亚ETF上涨1.8%,新加坡旅游股低开。
资本用钞票投票,比任何新闻稿都响亮。
会场后门,一位马方工作人员把剩下矿泉水塞进背包,笑着说:“明年要是还来,我们就不用租杯子了。”一句大白话,道出所有玄机:谁把细节准备到牙齿,谁就能让大国多留一步。
新加坡忘了这条铁律,于是眼睁睁看着煮熟的鸭子飞走。
下一次大国要选地方,清单上若还有新加坡,财务部和公关部得先对表,把每句公开发言都剪成安全版。
否则,再不做功课,你会损失的不只是房费,而是整条财路。
来源:小南粤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