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记得给家里的“老宝贝”打电话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9 10:54 1

摘要: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说到重阳,大家常会吟诵起王维的千古名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重阳佳节总让我们加倍思念家中的老人,寄托着我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这一天,即便我们由于求学和工作在外不能回家,也别忘了拿起电话,给家里的“老宝贝”们送上重阳的祝

摘自《咬文嚼字》康辉

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说到重阳,大家常会吟诵起王维的千古名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重阳佳节总让我们加倍思念家中的老人,寄托着我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这一天,即便我们由于求学和工作在外不能回家,也别忘了拿起电话,给家里的“老宝贝”们送上重阳的祝福。

重阳节还有很多别称:重九节、老人节、菊花节、登高节、茱萸节、女儿节等。它和除夕、清明节、中元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祭祖节日。

重阳节起源于哪里呢?最为熟悉的说法是源自《易经》。《易经》中以“九”为阳数,九月初九,二九相逢,二阳相重,是光明、幸福、吉祥的象征;加之古人的“谐音梗”玩得比现代人更好,“九九”与“久久”谐音,是长久、长寿的象征。两个意义相加,再加上正逢秋季丰收季节,更有庆祝的喜庆意义。

古人过重阳节比今天更有仪式感。“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有花无酒自感慨,闲居山村思人生”的愁绪是陶渊明的重阳;而杜牧的重阳就比陶渊明快乐多了:“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置酒会友,好不快哉;田园诗人孟浩然更是今年重阳日,不忘与三五好友相约来年重阳再赏菊,“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重阳的仪式感除了赏菊、登高、插茱萸,当然少不了美食。“橙香蟹肥家酿熟”,如果世上有什么事情是一顿饭无法解决的,那就两顿。金秋时节,唯大闸蟹与重阳糕不可辜负。汉代历史笔记小说集《西京杂记》中说:“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这里的“食蓬饵”便是指吃重阳糕,“糕”与“高”同音,也表达了古人对未来生活步步皆高的美好向往。

秋高气爽,正是辞青登高的好时节,也是一年丰收季。金秋十月,颗粒归仓。在这稻浪飘香时,我又想起一心为百姓筑牢大国粮仓的国之栋梁、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院士。袁隆平老人一生将初心化作种子,向世界播撒芬芳。他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将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袁隆平院士曾说:“活到老,工作到老,只要身体好,脑瓜子不糊涂,不痴呆,有精力工作,我就不退休。”这位原本只想八十岁就告老还乡、拥有最“硬核”科研精神的科学家,临近90岁时,仍每天去试验田“打卡”。他把一生浸润在稻田间,将功勋书写在大地上。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在中国这片沸腾的热土上,仍有许多像袁老一样不忘初心、一生奉献的“银发一族”。尊老、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重阳节也被赋予了更多新的含义。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就“尊老”这一主题发表重要讲话,在给澳门街坊总会颐骏中心长者义工组三十位老人的回信中勉励道:“坚持老有所为、继续发光发热。”

愿每位“老宝贝”都能像陆游一样“老去身犹健,秋来日自长”。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还知道哪些有硬核精神的“银发一族”呢?你身边的亲人有没有让你觉得最青春硬核的时刻?

来源:长江新世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