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看盘的股民肯定纳闷:稀土精矿价格都冲到26205元/吨了,比三季度涨了快四成,手握白云鄂博矿的包钢股份,股价却像焊死在2.6元似的,半个月没动过像样的涨幅。隔壁北方稀土靠着加工稀土,净利润直接飙了270%,可包钢的68万股东盯着账户,只能眼睁睁看着别人家的
最近看盘的股民肯定纳闷:稀土精矿价格都冲到26205元/吨了,比三季度涨了快四成,手握白云鄂博矿的包钢股份,股价却像焊死在2.6元似的,半个月没动过像样的涨幅。隔壁北方稀土靠着加工稀土,净利润直接飙了270%,可包钢的68万股东盯着账户,只能眼睁睁看着别人家的股票涨,自己手里的持仓纹丝不动,有人在股吧里吐槽:“明明握着稀土这张好牌,怎么就打得这么窝囊?”
深扒一圈才发现,包钢涨不动不是没原因,钢铁业务拖后腿、关联交易卡利润、预期落空没盼头这三个坑,每一个都把它的盈利摁得死死的,股价自然难有起色。
第一个坑最直观:钢铁业务成了“吞金兽”,稀土赚的钱全被耗光。别看包钢有稀土业务,其实它骨子里还是家钢铁企业,钢铁板块的营收占比常年超过七成。可2025年的钢铁行业,完全陷进了“旺季不旺”的泥潭里——9月份螺纹钢期货主力合约比年初高点跌了7.1%,但全国钢材产量反而同比涨了9.7%,五大品种钢材库存比年初多了近40%,东西卖不出去还得接着产,供大于求的压力压得整个行业喘不过气。
更要命的是下游需求不给力。1-8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降了12.9%,要知道建筑用钢占了钢材总需求的一半还多,房地产一冷,钢材根本卖不上价。包钢的钢铁业务毛利率现在只剩12%,纯属赚点辛苦钱,三季度总营收还微降了5%。有股民算过账:“稀土业务一个季度赚的钱,还不够钢铁板块填产能过剩的窟窿,相当于左手赚右手亏,最后落到股东手里的没多少。”
第二个坑更憋屈:关联交易锁死利润,稀土红利落不到自己兜里。包钢的稀土业务其实就干“卖原料”这一件事,自己不搞深加工,只能把挖出来的稀土精矿卖给兄弟公司北方稀土。而且定价还得按“成本+合理利润”的机制来,等于把定价权和深加工的高利润环节,全拱手让给了别人。
虽说四季度稀土精矿涨到了2.6万/吨,可这种关联交易有个致命问题:利润空间被死死框住,没法像其他稀土企业那样“随行就市”赚差价。要是北方稀土下游磁材需求不及预期,下次谈判还可能压价。更关键的是,精矿价格按季度调整,第四季度的涨价红利得等明年一季度财报才能体现,远不如北方稀土“买原料-加工-卖成品”来得快。10月稀土板块大涨那波,资金全往有全产业链优势的企业跑,只做上游原料的包钢,自然成了被冷落的角色。
第三个坑最让资金没信心:预期中的“大招”全落空,没了炒作的底气。之前不少股民买包钢,都是盯着两个盼头:一是稀土资源整合的政策红利,二是国企改革能带来的效率提升。可直到10月下旬,除了一个1-2亿元的股份回购计划(对包钢的盘子来说,这点钱根本不够看),没任何实质性的整合动作。公司之前说要推进钍、铌的工业化提取试验,也一直没披露进展,成了“只说不做”的空头支票。
A股向来靠预期驱动,没了政策和技术突破的盼头,短期行情根本撑不起来。更尴尬的是,包钢之前研发的“KYR型稀土捕收剂”,虽然让稀土精矿的品位突破了60%,可技术突破到真正商业化落地,至少还得1-2年,眼下没法转化成实实在在的业绩。就算商务部升级了稀土出口管制,这是长期利好,短期内也没法变成股价上涨的动力,市场等不及政策慢慢发酵。
更让股东闹心的是,包钢的盈利底子太薄了。2024年全年净利润才207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2025年上半年盈利1.5亿,摊到每股才0.0033元,相当于买1000股才赚3块多。再加上钢铁行业是重资产,设备折旧、高额负债每个月都得花钱填,能留给股东的利润实在有限。有机构分析师测算过,就算稀土精矿价格再涨20%,扣掉钢铁业务的亏损和各项成本,每股收益也涨不了几分钱,根本吸引不了大资金进场。
现在市场上的分歧越来越大:有人觉得钢铁行业已经跌到谷底,再坏也坏不到哪去,等房地产政策发力,包钢说不定能跟着回暖;也有人觉得,包钢不剥离低效的钢铁业务,不搞稀土深加工,就算稀土价格涨到天上去,也赚不到多少钱。还有股东在纠结:要是三季报里钢铁业务还是亏,稀土利润没超预期,到底该割肉换股,还是接着扛着等政策?毕竟2.6元的股价看着低,可要是一直不涨,手里的钱也等于被“套死”了。
来源:小李和小刘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