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让传统历久弥新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9 07:36 1

摘要:“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每逢农历九月初九,重阳的意象便随着诗词的韵律铺展开来。流传千年的习俗,承载着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对亲情的珍视,更凝聚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基因。

重阳:让传统历久弥新

杨禹辰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每逢农历九月初九,重阳的意象便随着诗词的韵律铺展开来。流传千年的习俗,承载着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对亲情的珍视,更凝聚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基因。

文脉永续:重阳习俗里的文化密码。重阳的魅力,始于其深厚的文化积淀。古人以“九”为阳数,“九九”相重故称“重阳”,“久久”谐音又赋予其长寿、恒久的寓意。登高远眺,是与自然对话的通透,寄托对生活的美好向往;插茱萸、饮菊花酒,是古人抵御疫病、祈求安康的生活智慧;赏菊赋诗、登高雅集,是文人墨客以文会友、安放才情的精神盛宴。重阳的文化密码,藏在这些代代相传的习俗里,更藏在中华民族对亲情、自然的独特理解中。守护这份文脉,就是守护我们民族的精神底色,让传统在岁月流转中始终保有温度与力量。

敬老为核:传统节日的时代坚守。如果说文化是重阳的内涵,那么“敬老”便是其鲜活的灵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老敬老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古代,重阳有“敬老宴”“送寿礼”的习俗,晚辈通过实际行动表达对长辈的感恩与祝福。现在,子女趁佳节带父母短途旅行,在山水间重拾亲情时光;社区组织老年才艺展演、健康义诊,让老年人感受社会的关爱。敬老的形式或许在变,但内核始终未改,它提醒着我们,敬老不仅是节日里的仪式感,更应是融入日常生活的自觉行动。当我们把对长辈的关爱融入点滴时光,传统美德便能在代际传递中不断延续。

创新表达:让传统节日“活”在当下。如今,越来越多的创新实践让重阳走出“传统框架”,成为全民参与的文化盛宴。社交媒体上,“晒出与长辈的合影”成为重阳新潮流,年轻一代用自己熟悉的方式传递孝心;在文旅市场,“重阳康养游”等产品备受青睐,将登高、赏菊等习俗与现代旅游、健康养生相结合,赋予节日新的消费场景;非遗传承人通过直播展示茱萸香囊制作,让传统知识以更直观的方式触达观众。年轻一代对重阳的重新接纳,印证了传统节日中亲情、敬老等价值与当代精神需求的契合。当重阳成为全民参与共享的文化盛宴,其传承便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重阳岁岁至,温情永流传。它是古人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也是当下连接亲情的情感纽带,传递着最真挚的人间温情,更是面向未来的文化使命,需要我们在传承中创新,在坚守中发展。

来源:勤奋川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