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寒露,不管多忙,记得1喝、2吃、3赏、4睡,顺应时节健康入冬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08 07:54 2

摘要:如果说“白露”是夏秋的过渡,带着些许温柔的凉意,那么“寒露”便是深秋的正式宣告,露水因寒而凝,隐约能感受到冬日临近的脚步声。此时,北方已是层林尽染,南方也秋意渐浓,昼夜温差进一步拉大,空气愈发干燥。对于农事而言,此时正是秋收、秋种的紧要关头,北方忙于收割玉米、

今天是2025年10月8日,农历八月十七,我们迎来了秋季的第五个节气——寒露。

如果说“白露”是夏秋的过渡,带着些许温柔的凉意,那么“寒露”便是深秋的正式宣告,露水因寒而凝,隐约能感受到冬日临近的脚步声。此时,北方已是层林尽染,南方也秋意渐浓,昼夜温差进一步拉大,空气愈发干燥。对于农事而言,此时正是秋收、秋种的紧要关头,北方忙于收割玉米、播种冬麦,南方则要防范寒露风对晚稻的危害。

老祖宗的智慧告诉我们,养生要顺应天时。在这个承上启下的节气里,做好以下几件事,能帮助我们安稳过渡,为健康过冬打下坚实基础。

一、1要喝:寒露茶

寒露时节,燥邪当令,最容易伤人肺阴,导致口干、咽干、皮肤干燥。这时,一杯温润的“寒露茶”再合适不过。

所谓“寒露茶”,并非特指某种茶叶,而是指适合此时节饮用的茶饮。首选是经过焙火的乌龙茶,如武夷岩茶、浓香型铁观音。这类茶性味温和,介于绿茶的红茶之间,既能生津润肺,解除秋燥,其焙火带来的暖意又能驱散深秋的寒气,温暖肠胃。其次,一杯暖暖的姜枣茶也是不错的选择,尤其对于手脚容易冰凉的女性,它能补气血、暖脾胃,提升人体的抗寒能力。

泡上一壶,看热气氤氲,茶香四溢,不仅是味觉的享受,更是这个季节里最体贴的养生。

二、2要吃:吃芝麻、吃螃蟹

饮食上,寒露节气要遵循“养阴防燥、健脾润肺”的原则,有两样食物特别值得推荐。

1. 吃芝麻

民间自古有“寒露吃芝麻”的习俗。芝麻,尤其是黑芝麻,富含油脂和维生素E,是滋阴润燥、润肠通便的佼佼者。它还能补肝肾、益精血,让我们的头发乌黑亮泽,缓解秋日掉发的烦恼。可以直接吃芝麻糊、芝麻丸,或者在煮粥、拌菜时撒上一把,简单又有效。

2. 吃螃蟹

“九月团脐十月尖”,寒露时节,正是母蟹蟹黄饱满、公蟹蟹膏丰腴的时候。螃蟹营养价值高,富含优质蛋白和微量元素,有很好的滋补作用。但需注意,蟹性寒凉,烹饪时务必佐以紫苏、姜、醋等温中散寒的调料。脾胃虚寒者浅尝辄止,不可贪多。

三、3要赏:赏菊、登高,舒解秋郁

深秋万物萧瑟,容易引人伤怀,产生“悲秋”情绪。因此,主动走出去,感受秋日的美好,至关重要。

1. 赏菊花:寒露临近重阳,正是菊花盛开的季节。邀上亲友,去公园或郊外赏菊,看那千姿百态、傲霜怒放的生命力,心中的烦闷也会随之消散。

2. 登高望远:此时天高云淡,能见度极佳,最适合登高。爬上山巅,极目远眺,看漫山红遍、层林尽染,不仅锻炼了身体,开阔的视野更能让胸怀为之畅达,将所有郁结抛之脑后。

四、4要睡:早睡早起

《黄帝内经》有云:“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寒露之后,昼短夜长愈发明显,自然界阳气渐收,阴气渐长。

“早睡”(建议不晚于晚上11点),可以顺应阳气的收敛,使肺气得以舒展,同时为身体储备足够的能量。“早起”(与鸡鸣时间相似,约清晨6-7点),则能使肺气得以宣发,让人一天都保持神清气爽。切记,不要再熬夜了,否则极易耗伤阴精,导致免疫力下降。

总结而言,寒露节气,是秋向冬的转折点。让我们遵循古老的智慧,喝对一杯茶,吃好两样食,欣赏三处景,睡足四更觉。在这凉意渐深的时节里,用心照顾好自己,方能积蓄能量,健康、从容地迎接冬天的到来。

祝你寒露安康,秋日安暖。

来源:南瑾夏子说三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