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南非游戏工作室Nyamakop开发的这款PC/Xbox游戏,背景设定在未来主义的南非约翰内斯堡。团队成员并非职业罪犯,而是由科学家、程序员和综合格斗选手组成,由虚构人物——因文物归还进程缓慢而愤懑的南非艺术史学家格蕾丝教授领导。
“夺回被盗之物算偷窃吗?”这是电子游戏《再掠夺》预告片中的发问。在这款游戏中,玩家将组建团队策划劫案,目标是从西方博物馆夺回真实的非洲文物。
由南非游戏工作室Nyamakop开发的这款PC/Xbox游戏,背景设定在未来主义的南非约翰内斯堡。团队成员并非职业罪犯,而是由科学家、程序员和综合格斗选手组成,由虚构人物——因文物归还进程缓慢而愤懑的南非艺术史学家格蕾丝教授领导。
西方机构收藏着数十万件非洲文物。欧洲殖民非洲期间掠夺了大量艺术品和珍宝,例如贝宁青铜器就是1897年英国军队从今尼日利亚境内的贝宁王国皇宫强行掠走的数千件雕塑与牌匾。部分文物通过胁迫手段获取,也有些是购得。
虽难统计确切数量,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9年报告估计,撒哈拉以南非洲90-95%的艺术品流落海外。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史教授奇卡·奥克-阿古鲁向媒体表示,这些文物的缺失造成巨大文化断层,相当于欧洲文明“失去希腊、罗马、神圣罗马帝国和文艺复兴的全部文化遗产”。
尽管全球多家博物馆展出非洲文物,但实地参观对多数非洲人并不现实。奥克-阿古鲁指出:“这些博物馆的服务对象始终是其建造时的目标群体——美国人、欧洲人及其盟友国家。”
游戏包含70件待“窃取”的文物,其中多件正是当前归还争议中最具话题性的藏品。虽然文物真实存在,但博物馆均为虚构——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伦敦大英博物馆等机构被统一设计为未来西方博物馆的模板形象。
Nyamakop首席执行官兼创意总监本·迈尔斯表示,正如西方国家曾将非洲简化为“泥屋群像”,开发者此次“决定以同样方式解构西方”。游戏中被称为“旧世界”的欧洲被塑造成陈腐压抑的形象,而绰号“闪光之地”的美国则是拉斯维加斯与时代广场的混合体。
游戏采用非暴力设定。迈尔斯解释:“我们刻意对比文物被掠夺时的血腥历史。夺回方式不是武力压制,而是智取当年掠夺文物的体制系统。”开发团队强调并非真正鼓吹窃取文物,而是希望游戏能“反映文物回归问题引发的普遍愤懑”。
多个非洲国家已正式提出文物归还请求,但英国《1963年大英博物馆法案》、法国文物不可转让法等法律限制阻碍了归还进程。不过法国参议院将于今年投票表决简化归还程序的法案,此前法国政府2018年委托的调查报告已制定归还流程,目前仅向非洲国家归还了30件文物,其中26件给了贝宁。2023年8月,法国向马达加斯加归还了三具头骨,其中一具疑似1897年被法军处决的托埃拉国王遗骸。
大英博物馆在邮件中向媒体表示“理解文物归还议题的重要性”,正“与全球社区、同行及博物馆合作实现藏品共享”,并称其目标是“通过外借或交换方式开展国际合作”。该馆已与伦敦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联合向加纳出借阿散蒂金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2021年宣布向尼日利亚归还三件铜器,但未回应置评请求。
《再掠夺》叙事总监莫哈利·马希戈强调该作属于“非洲未来主义”,而非《黑豹》体现的“非洲裔未来主义”。她解释道:“后者是多元文化熔炉,前者则忠实于现存文化传统。”游戏中未来约翰内斯堡的地标建筑令南非玩家倍感亲切,迈尔斯指出这对非洲玩家实属罕见:“你很少能看到非洲的未来图景,仿佛非洲不被允许憧憬明天。”
《黑豹》的成功让迈尔斯看到非裔移民与西方玩家群体的潜在市场,同时也可能提升公众对文物归还议题的关注度。奥克-阿古鲁认为电子游戏是绝佳载体,非但不会消解议题严肃性,反而能促进传播:“《再掠夺》制作方利用这个知识生产平台,指向对非洲人至关重要的历史议题,我完全支持。”
开发团队希望《再掠夺》能激发西方玩家对非洲历史的兴趣。迈尔斯表示:“整个游戏就是一张学习邀请函。”该作尚未确定发售日期,但试玩版已登陆Steam平台。
本文为深度编译,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作者观点。
来源:亚西亚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