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长葛,有这样一条商业街,它位于董村镇政府东边,长约1公里,商户400多家,虽不算最繁华,却见证了小镇多年的烟火变迁。
在长葛,有这样一条商业街,它位于董村镇政府东边,长约1公里,商户400多家,虽不算最繁华,却见证了小镇多年的烟火变迁。
它就是董村镇董张路商业街。
曾拥有影剧院、百货大楼、供销社……是方圆最“潮”的一条街
家住董村社区的张建科今年53岁,他在这条商业街经营了一家16年的烟酒店。
张建科比划当年路面的宽度。
“这条街最早时约7米宽。”张建科边说边在路上比划,“现在这条街宽约30米,去年还安装了太阳能路灯,路面也早不是那些年的泥土路,来往车辆通行非常方便。”
提起这条街的历史,张建科也有话说:“早在20世纪80年代,健康路上还有百货大楼,里面物品齐全,老城、石象、古桥等周边镇的人都来这儿买东西,那时候还是计划经济,买东西需要凭票,买布用布票、买粮用粮票、买油用油票……”
“那时候谁要是穿个美菊牌的布鞋,那都‘烧包’着嘞,买回家是三两天一刷。”旁边张建科的朋友岳红卫补充道。
当年的董村镇影剧院,斑驳的二楼墙面还能感受到岁月的厚重与余温。
除了百货大楼,董村镇影剧院也是当时的潮流地,不少年轻人来这儿看电影。
“我记得那时候武打片非常流行,像《少林寺》《武当》等,电影播放并不是每天都有,固定时间播放,一张电影票也就是1.5元—2元。”张建科说。
董村集市也是很多人的回忆,逢一、逢六是董村赶会的日子,来自四面八方的人来这儿购买生活用品。
老店是街的根基,新店是街的枝叶
一条商业街,不仅有老店的烟火气,还有现代商业的活力,董村镇商业街正以“旧韵新声”的姿态,成为这座小镇里兼具温度与潮流的生活地标。
鹏程书店是原来的新华书店(董村分部),这家书店的老板是一位75岁的大娘,她已经守了这家店16年。
屋内陈列着各种图书以及学习用品,大多时候,她或是坐在柜台前,或是整理图书,指尖拂过泛黄的书页时,总带着几分小心翼翼——像是在触碰小镇里一段段未曾褪色的时光。
柜台旁的书架已不是当年新华书店的老物件,上面整齐码着《红楼梦》《三国演义》等经典名著,也夹杂着近几年新出的儿童绘本,新旧书籍在书架上和谐共处,就像大娘守着这家店,既保存了过去,也接纳着现在。
书店南边,是柳惠华经营的手机店,她和她的老公在这条街上开店已经22年,店铺也由原来的1间扩至3间,一家苹果授权店、一家华为合作店、一家飞达手机店。他们修过的手机能从店铺门口排到街角,见证了小镇通讯从“按键机”到“智能机”的变迁。
手机店员工为顾客检查手机。
“我们是干手机维修起家,后来才与vivo、oppo、华为等品牌合作,又与苹果合作,专门开了一间苹果授权店,现在我们3家店都是售卖+维修+保养为一体的店铺,所有手机享有质保2年,免费贴膜、百日换新、7天无理由退换等十大权益。”柳惠华说。
在柳惠华的手机店,老年人来充话费、维修手机是很常见的事,有时候老人年纪大、耳朵背,柳惠华和店员就会多说几遍,遇见有些困难的顾客,她也会少收费用。
“现在,我们也跟随时代进行转型,做抖音直播、拍视频,进行线上宣传,但我们缺乏专业的文案策划以及拍摄技术,所以在未来这方面会进一步加强学习。”柳惠华说。
饮品店、蛋糕房、零食店等店铺也经营得如火如荼,一条商业街有两家蜜雪冰城、3家蛋糕房、一家品牌零食店。
“以前这条街没有这些连锁店,买零食只能去超市或者小卖部,但零食种类没有这么全,要想逛零食店,只能跑市区,现在想吃零食就方便多了,而且有时还有折扣。”顾客王闪闪说。
蜜雪冰城的平价甜饮,契合了小镇生活的实惠;王否否零食店的多元选择,满足了不同年龄层人的喜好。这些新入驻的品牌店,没有让商业街失去原本的味道,反而给旧时光里添了新色彩。
夜晚烟火味十足,20多种美食小吃出摊
白天,街道两旁的店铺陆续开门,从时尚的服装店到精致的饰品店,从琳琅满目的化妆品店到甜香四溢的饮品店,这里都应有尽有。夜晚,这里人潮汹涌,一盏盏明亮的路灯亮起,将街道照得如同白昼,夜市的美食摊位出摊了,香气弥漫在空气中。
烤串在炭火上滋滋作响,诱人的香味引得路人纷纷驻足,炒粉在锅中跳跃,翻炒出的香气让人垂涎欲滴,还有那沁甜的糖水、酥脆的炸物等,每一样都像一张无形的网,悄悄地抓住了行人的味蕾。
这条不长的步行街,蕴藏着董村人的成长轨迹,也装着小镇最鲜活的烟火。它是童年里攥在手心里的甜,是烟火里不变的温暖,更是无论走多远都惦记的家乡味道。
全媒体记者/李景景
版式/王锐 校对/棠思 终审/赵凤丽
来源:长葛融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