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的河北·“十四五”邯郸答卷丨筑巢引凤,厚植人才发展沃土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9 08:45 1

摘要:“十四五”以来,邯郸市牢牢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通过不断创新引才方式,多措并举广揽各方贤才,形成了各类人才奔涌汇聚、聪明才智充分涌流的崭新局面。

聚人才之力,筑复兴之基。

“十四五”以来,邯郸市牢牢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通过不断创新引才方式,多措并举广揽各方贤才,形成了各类人才奔涌汇聚、聪明才智充分涌流的崭新局面。

五年间,邯郸市精准施策、靶向发力,构建分层分类的人才政策保障体系,推出“免申即享”服务机制与科创产业园等载体支撑,以更优环境和更实举措打造人才集聚高地,激活城市发展内生动力。

五年间,从“政策红利”到“发展热土”,从实验室到产业园,从人才公寓到招聘现场,我市以人才为笔绘就青春画卷。当“十万学子进邯郸”行动的号角吹响,一批批青年才俊奔赴而来,扎根产业一线、投身创新浪潮,与邯郸共同成长、相互成就。

6月20日晚,以“十万学子进邯郸”——“邯”启盛夏“职”等您来为主题的首场人才夜市在邯郸道历史文化街区举办。 (资料片)

“我愿和它一起成长”

“邯郸是我的家乡,看着家乡在物流产业和精密制造业领域越来越好,我一直想回来贡献力量。”李佳男谈及回乡初衷时感慨道。随着邯郸人才吸引力持续增强,加之本地企业对专业物流人才需求迫切,他辞去在唐山高校的工作,回到了这片熟悉的土地。

李佳男入职的企业是成安县金泰包装,系当地专注包装材料生产销售的龙头企业。近年来,该企业业务不断拓展,海外订单占比达总产量的55%,是出口创汇大户,这对海外物流的专业性和高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入职后,我迅速融入团体,与同事重点梳理优化海外物流的流程、成本控制和风险防范,目前各项工作都在稳步推进。”李佳男的眼中满是干劲,“真扎根、真融入,在这儿特别有归属感。”

华中农业大学博士肖小朋用一连串“贴心”形容邯郸:政策贴心,每月5000元的生活补助按月到账;服务贴心,职称评审有绿色通道;氛围贴心,身边都是想干事的年轻人。这位土生土长的邯郸人,曾在长沙工作多年,2024年被邯郸经开区的“乡情引才”政策打动,选择入职唯沃公司。

“我和邯郸是双向奔赴。”肖小朋说,家乡的产业升级需要人才,而自己的农业科技研究在这里能找到落地场景。目前,他带领团队搭建的智慧农业监测系统已在邯郸部分县区试点,“希望尽快把技术推广开,让更多农户受益。”

临近中午,邯郸人才嘉苑的食堂排起了长队,一张张青春的面孔洋溢着活力。沈阳工业大学硕士李庆祥端着餐盘找座位时,还在和同事讨论下午的项目方案。去年4月,他从校门直奔邯郸,入职邯郸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专业对口是基础,更打动我的是邯郸的成长潜力。”李庆祥说,求职时免费入住人才驿站7天,入职后拎包住进免租公寓,每月1500元补贴“免申即享”,这些细节让他迅速安顿下来。“邯郸就像一本翻不完的书,每天都有新变化,我愿和它一起成长。”

“平台为基 赛事为桥”

靠什么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想在人才未想之前、做在人才未说之前,以平台筑巢、以赛事育才、以产教融合强链,构建“引、育、留、用”全链条格局,让人才与城市共成长。

人才发展,平台是关键支撑。邯郸市已建成省重点实验室、省技术创新中心等五大研发平台,覆盖前瞻性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等领域。邯郸科创产业园作为标杆,依托驻外机构等精准招商,借助“启真科创大脑”推动技术攻关,通过科创与产业基金组合加速成果产业化,同时推动校企共建联合实验室和中试基地。

“从第五名到省赛金牌,是技能比赛让我成长。”冀南技师学院教师宁国平的经历颇具代表性,他从邯钢技术岗位通过技能比武提升,后经“能工巧匠”选聘入校带学生以赛代练。今年以来,邯郸市全力打造“职业技能大赛之城”,构建“世界赛引领、全国赛示范、省级赛提质量、市级赛强基础”体系。2025年谋划5项国家级赛事,承办117项省级赛事,举办159项市级、88项县级赛事及400余项行业赛事,预计23万人参赛。在河北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中,邯郸市斩获22金27银14铜,综合成绩全省第一。

此外,邯郸市紧扣九大重点产业,构建“人才培养供给、赛事科学设计、产业转型升级”闭环机制。去年以来,职业院校新增旅游康养、直播电商等40个专业,完成57项科技成果转化;70余家企业参与大赛组织,300家企业与50所院校达成定向培养协议;150名企业技术骨干驻校指导。同时建立“企业命题、院校应题、联合评审”机制,吸引华为、美的等企业参与赛题设计,构建“赛前选拔、赛中培养、赛后跟踪”的人才培育闭环。

活动牵线,让校地合作“开花结果”,北京化工大学研究生耿浩楠参观磁县企业后直言“想来邯郸发展”,她参与的北京高校师生来邯创新实践活动,已对接北京17所高校,与8所达成战略合作,吸引15所高校100批次2496名师生实践,带动3192名大学生“返家乡”,促成6项技术项目落地。此外,“周末专家邯郸行”自2024年启动以来,已举办5万余场次活动,吸引339万余人次参与,注入柔性智力支持。

校地合作则为人才供给提供了源头活水。我市已在35所高校设立招才引智联络站,聘任50名“招才引智大使”,太原理工大学研究生侯煜晨便是其中之一。

“每次校招季,我都会向同学详细讲解邯郸的产业需求和政策优势。”2024年春季,我市组织151家企业走进7所高校,收到简历3327份;“人才夜市”“行业专场招聘”等创新形式更让引才接地气——在阳光天鸿广场的“人才夜市”上,企业化身“摊主”,求职者在逛街中找工作,单场活动便吸引2000余人到场咨询。

“让我找到家的感觉”

清晨的人才嘉苑小区,邯郸市人才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的张靖轩准时从人才公寓出发,开启一天的工作。

这位来自山西长治的姑娘,2024年从西安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通过校招入职邯郸人才集团。“邯郸的人才政策太有吸引力了!”张靖轩坦言,免费入住人才公寓、每月生活补贴及后续住房补贴,让生活保障无虞;而良好的城市发展前景,更让她坚定了在此开启职业生涯的决心。

在邯郸,人才不仅能找到事业平台,更能感受到“家的温暖”。人才大厦一楼的人才服务大厅里,“一站式办理”窗口前不时有人才咨询;人才公寓里家具家电齐全,前三年免租;英才卡到手,公交免费、景区免票、医院挂号有绿色通道……截至目前,邯郸已发放英才卡1.5万余张,建设人才公寓5000余套。

河北新武安钢铁集团鑫汇冶金有限公司的郭建兴,作为金卡A卡人才,最难忘去年生病时的经历。“耳后血管瘤复发,打个电话就有人帮我预约专家,到医院直接走绿色通道,全程不用自己操心。”他说,政府还为他配备了专属保健医生,定期上门巡诊,“这种贴心服务,比高薪更让人感动。”

为了让人才留得住,我市组建了产业人才服务团,从政策咨询到生活保障,提供全流程“保姆式”服务。侯煜晨坦言,毕业后想回邯郸发展,服务团主动对接,帮助联系企业、申请补贴,“从面试到入职,全程有人跟进,感觉特别暖心。”

医疗、生活等全方位服务更让人才安心。而英才卡带来的公交免费、商超折扣、景区游览优惠等福利,更让人才融入城市生活。“小程序一扫就能免费乘车,播报‘大展宏图’时特别有自豪感。”李庆祥说。

从看好邯郸到扎根邯郸,各类人才正源源不断汇聚,如今的邯郸,正以产业为基、以服务为暖,成为越来越多人才逐梦的热土,在古城新篇的书写中,人才与城市的双向奔赴,正奏响最动人的乐章。

记者手记

采访中,最动人的莫过于双向奔赴的温度。从辞去高校工作回乡的李佳男,到被乡情引才打动的博士肖小朋,再到拎包入住人才公寓的硕士李庆祥,青年人才的选择里,藏着我市筑巢引凤的用心。

政策“免申即享”让补贴精准落地,科创产业园搭建成果转化平台,职业技能大赛以赛育才,人才公寓、英才卡等服务更暖了人心。郭建兴生病时的绿色通道、张靖轩口中生活保障,这些细节让归属感不再是空谈。

当“周末专家行”注入柔性智力,校地合作打通人才供给链,邯郸市正以产业为笔、服务为墨,让青年才俊既能大展宏图,又能找到家的感觉。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牛冰洁 苏醒

来源:邯郸V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