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郑奶奶,您满100岁,下个月起就可以每月领取300元高龄津贴啦!”10月27日,贵池区清风街道百荷园社区网格员王陆银敲开了永胜巷郑瑞珍老人的家门,专程上门为她办理百岁老人津贴领取认证。
重阳节至,情暖桑榆
近日
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
我市现有百岁老人56名
人数再创历史新高
贵池区25名,东至县19名,石台县4名
青阳县7名,九华山风景区1名
这些期颐之年的长者
不仅是家庭的瑰宝
更是岁月沉淀下的智慧活泉
他们的长寿秘诀是什么
重阳节前夕
记者走访了主城区两位百岁老人
从她们平凡日常中探寻答案
“郑奶奶,您满100岁,下个月起就可以每月领取300元高龄津贴啦!”10月27日,贵池区清风街道百荷园社区网格员王陆银敲开了永胜巷郑瑞珍老人的家门,专程上门为她办理百岁老人津贴领取认证。
头发全白但精神矍铄的郑瑞珍笑着迎上来,声音清亮:“快进来坐,麻烦你跑一趟!我身子骨好着呢,买菜做饭、打扫屋子都不用人帮。”
谈及长寿秘诀,郑瑞珍笑呵呵地总结:“也没啥特别的,每天坚持动一动、吃饭清淡、心态好,每天都开心。”她的生活极有规律:早上七点起床,铺床、洗漱、做早餐亲力亲为;晚上看完新闻联播和天气预报便入睡。饮食上,她一日三餐准时,饭量不大,偏爱青菜豆腐,喜欢喝绿茶,不吃油腻辛辣。
屋外摆着十几种盆栽,叶子擦得发亮。“这是小儿子家的,我每天早晚浇浇水、松松土,动一动舒服。”郑瑞珍边说边给盆栽浇水。
“郑奶奶心善,扫地时,总会把我家门口也扫干净。”邻居周巧云路过,隔着院子喊了一声。郑瑞珍摆摆手,笑得豁达:“遇事不计较,日子才开心。我这辈子没跟人红过脸,政府工作人员逢年过节来看我,子女也常来陪我说话,还有啥不满足的?”如今已是五世同堂的她,由几个子女轮流照顾,家庭和睦。“生活越来越好,以后,一定还会更好!”郑瑞珍微笑着说,脸上洋溢着满足与期待。
与此同时,在杏花村街道池口社区,101岁的丁桂花老人正安享着她的晚年。虽然因去年不慎摔倒后需依靠轮椅行动,穿衣、洗浴需要儿女帮助,但她还是闲不住,经常坐在轮椅上帮忙做饭。
“妈,这点心味道怎么样?”61岁的儿子唐玉信俯身,握着母亲的手,在她耳边大声问道。丁奶奶听力不大好,但思路清晰。她咂咂嘴,点了点头。儿子笑着对记者说:“母亲喜欢吃零食,沙琪玛、蛋糕、芝麻酥糖都爱,能吃能睡。”
丁奶奶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丈夫早在1973年离世,她一人艰难地将4个孩子拉扯成人。2004年,因年老体弱,加上儿子身体不好,她申请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现每月领取保障金700元。“过去我家住在自建的平房,我母亲80多岁时还能上屋顶换瓦呢!”唐玉信回忆道。丁桂花爱和儿子叙旧事,记性很好。尽管生活曾历经艰辛,但老人始终乐观开朗。
子女们虽然忙碌,但仍有序地轮流照顾着独居的母亲,政府的帮扶与社会关怀也为这个家庭增添了暖意。“为了让老人生活更便利,我们为她申请了政府购买服务,每周都会有第三方护理员上门帮助打扫卫生,提供理发、助浴等服务。”池口社区党委委员许小莉说。
重阳佳节,郑瑞珍的盆栽绿意盎然,丁桂花的点心甜在舌尖。子女的孝顺陪伴、邻里的和睦互助以及政府日益完善的养老保障体系,共同织就了一张温暖的“长寿支持网”。
编辑:吴婵娟 责编:余冰瑶
审稿:张明旻 监制:姚成润
纵览热点资讯、畅享便捷服务
来源:池州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