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加隆全球CEO因销售过程存“不当行为”离职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29 07:59 1

摘要:欧加隆(Organon)的CEO黎恺文(Kevin Ali)在上周日宣布辞职,此前公司内部调查发现,美国销售团队在避孕产品Nexplanon的销售中存在“不当行为”。

一场内部调查,一次股价暴跌,一位CEO辞职,欧加隆的案例揭示了制药行业在增长压力下的集体焦虑!


失业君小编 | 文
网络 | 图

欧加隆(Organon)的CEO黎恺文(Kevin Ali)在上周日宣布辞职,此前公司内部调查发现,美国销售团队在避孕产品Nexplanon的销售中存在“不当行为”。

调查显示,欧加隆鼓励某些美国批发商在多个季度末购买超过必要数量的Nexplanon,并提供与库存管理指标相关的激励费用。

这些有问题的销售虽然仅占公司2022年和2024年总收入的不到1%,但却帮助欧加隆达到了业绩指导目标。

一纸内部公告,让欧加隆成为了制药行业的焦点。公司CEO黎恺文的突然辞职,引发了一场关于制药企业治理与业绩压力的广泛讨论。

根据调查结果,这些有问题的销售活动发生在2022年第四季度、2024年第三和第四季度,以及2025年前三个季度。尽管规模不大,但这些销售足以帮助公司达到关键的业绩指标。

作为回应,欧加隆不仅接受了黎恺文的辞职,还解雇了美国商业和政府事务负责人。公司明确表示,调查“没有发现首席财务官知晓这些不当销售行为”。

黎恺文同意放弃离职补偿或股权相关退休福利,这在高管离职案例中并不常见。

与此同时,欧加隆迅速任命了执行副总裁Joseph Morrissey为临时CEO,并宣布董事会主席Carrie Cox将兼任执行主席,以期稳定局面。

欧加隆的高管动荡并非孤例。整个制药行业正经历一场广泛的领导力危机,巨头们纷纷陷入高管换血的阵痛。

就在本月,丹麦制药巨头诺和诺德宣布董事长携六名董事集体离职,这一消息震惊全球医药圈。

而在此之前,该公司执掌8年多的原CEO周德赋已于5月被免职。

诺和诺德的领导层动荡同样源于业绩压力。尽管凭借爆款减肥药司美格鲁肽一度成为欧洲市值最高的公司,但面对礼来等竞争对手的紧追不舍,公司近一年股价跌幅超过50%。

领导层不稳定、业绩预期下调和大规模裁员,这些现象共同描绘出制药行业高管面临的严峻挑战。

不仅诺和诺德,整个制药行业的CEO更替速度都在加快。根据挑战者、格雷与圣诞节公司的数据,今年迄今已有1500多位CEO离职,创下了自2002年开始跟踪该数据以来的最高记录。

Russell Reynolds的全球全渠道零售和奢侈品业务负责人Norm Yustin对此评论:“现在感觉像是零售CEO(同样适用于制药行业)的工作像是在跑马拉松,但却是以短跑的速度进行”。

制药行业高管频繁更替的背后,是行业面临的多重压力汇聚。这些压力从市场、政策和竞争等多个维度同时袭来,考验着每一位领导者的战略眼光和执行能力。

美国贸易政策的变化给制药行业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特朗普在社交平台上宣布,从10月1日起对进口的品牌药或专利药品征收100%的关税。

虽然大型制药公司可以通过在美国投资建厂来规避这些关税,但对于小型企业来说,这一政策将造成巨大冲击。

同时,“最惠国”(MFN)定价框架的实施,旨在将美国药品价格与OECD国家的最低价格对齐,这可能显著降低美国药品价格。

在竞争层面,创新节奏加快使得传统制药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诺和诺德虽然凭借司美格鲁肽一时风头无两,但其核心专利即将在2026年到期。

这意味着公司将面临来自礼来以及众多本土减重药厂商的激烈竞争。

投资银行Oppenheimer的Q3报告显示,生物制药市场情绪在第三季度呈现上升轨迹,预计交易流将在2025年底前继续增加。

但这一乐观预期背后,是企业必须快速调整战略以适应市场变化的现实。

欧加隆的事件揭示了当代企业领导层面临的一个普遍困境:在追求短期业绩指标与维护长期健康发展的天平上,应该如何取舍?

调查显示,欧加隆的不当销售行为虽然规模不大,但发生在多个季度期间,这表明可能不是孤立事件,而是一种系统性行为。

当这样的问题被发现时,CEO即使没有直接参与,也难以推卸最终责任。

Russell Reynolds的数据显示,今年64%的零售CEO离职都是非计划的,包括解雇、突然退休和内部角色变动。这一数据在制药行业同样具有参考价值。

在巨大压力下,领导者们往往面临两难选择:是坚持稳健发展但可能无法满足市场预期的策略,还是采取激进手段实现短期目标?欧加隆的案例提供了一个明确答案——偏离合规轨道的代价远超过短期业绩的好处。

失业君小编观察认为,面对日益复杂的经营环境,制药企业正在寻找新型领导者。这些领导者需要具备不仅限于传统医药研发的多维能力。

包括应对地缘政治变化、掌握数字化和AI技术、理解可持续发展需求,以及管理越来越复杂的供应链。

Cytiva发布的《2025全球生物制药指数》揭示了行业面临的挑战:专业人才短缺,尤其是在细胞与基因治疗、mRNA、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等新型疗法领域。

此外,可持续发展相关人才和数字化与人工智能方面的人才也呈现较大缺口。

在监管环境方面,约有一半受访者认为政策缺乏一致性,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传统审批流程难以匹配新型疗法的复杂度。

这些挑战都需要新一代领导者具备更强的适应能力和创新思维。

随着人工智能在药物发现和研发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AlphaFold等产品的应用,以及FDA鼓励在监管提交中使用AI的新指南。

未来的制药企业领导者还需要具备一定程度的技术理解能力,才能引领企业在创新浪潮中保持竞争力。

投资者用脚投票,欧加隆股价在消息传出后暴跌24%,充分反映了市场对一家公司治理结构稳定性的高度重视。

而诺和诺德在宣布董事长和六名董事集体离职后,面临的股价持续下跌困境,同样表明领导层稳定性已成为衡量制药企业健康度的重要指标。

在资本与创新的双重压力下,下一个引发“地震”的制药巨头会是谁?

网友热议

@德二少996(IP京):

股价直接暴跌24%,投资者成了最终买单的。CEO辞职就能解决问题?这种销售造假肯定是系统性的,董事会真的不知情吗?……

@北城繁华南城慌(IP京)

Nexplanon这事不过是冰山一角。制药行业压货冲业绩早就是潜规则,只是欧加隆撞枪口上了。下一个爆雷的会是谁?

@代号-响豪箭(IP沪):

CEO放弃离职补偿,明显是谈判妥协的结果。现在高管成了短期业绩的牺牲品,但病根是行业的‘增长焦虑’。

@Sakura张元卅(IP川)

诺和诺德董事长带董事会集体辞职,欧加隆CEO突然下台……制药行业到底怎么了?全是业绩惹的祸?

@弗列贾Fleetguard(IPUSA)

生物制药行业一边喊创新和ESG,一边为短期利润造假。人才缺口只是表象,价值观缺口才是致命伤。

最后一条,

传统增长模式到头了……

来源:汉语言文学中文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