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论文” 味道真甜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9 07:06 1

摘要:7天时间,5000件、约25000斤“阳光2号”柑桔全部售罄……近来,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培育的产品在网上走红,有研究员笑谈“忙得招架不住了,大家下单不要下多了!”

7天时间,5000件、约25000斤“阳光2号”柑桔全部售罄……近来,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培育的产品在网上走红,有研究员笑谈“忙得招架不住了,大家下单不要下多了!”

据报道,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成立于1960年,主要聚焦柑桔产业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支持农户们种上个头大、糖度高的改良柑桔。“阳光2号”是该所培育10多年的第五代杂交柑桔品种。“学以致用、用中养学”,柑桔研究所写就的“论文”味道越来越好,赢得一片喝彩。

课堂设在地头,讲稿挂在枝头,学问走出书斋,这样的“大地论文”还有很多。在东北的黑土地里,中国农业大学肇东实验站的研究人员因地制宜开展现代农业智能化、玉米单产提升等科技攻关;在西南边陲的山区里,科技特派员朱有勇院士带领团队攻坚水稻旱地种植新技术,实现了“水稻上山”;在新疆的沙漠里,北京林业大学的师生接力奋斗20余载,探寻修复退化土地、建设美好家园的途径……无数科技工作者在广袤田野找到了科技创新的落脚点,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汇入山乡巨变、山河锦绣的时代画卷。

这些科研工作者虽专注于不同领域,但都有一个共同目标,就是惠民、利民、富民。为了这个目标,他们默默坚守田间地头,扎根沙漠山林。这种信念与初心,是中国科学发展、科技创新的独特叙事。

科学研究也是实践经验的凝结,广袤大地有取之不尽的科研素材。比如,依托沙漠里的研究站,北京林业大学先后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0余件,培养荒漠化防治、荒漠生态学等领域研究生180余名。事实证明,广阔田野是最好的授业课堂,也是最广的成才舞台。在经济和民生需求中体现价值,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大有可为。

当然,写就“大地论文”并不容易,鼓励之外,应多考虑科研工作者的实际诉求。比如,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让他们获得与学识和贡献相称的发展空间、物质待遇。为下苦功夫、做真学问提供条件,一批批科研成果就会像一粒粒种子,播撒在广袤沃野,化作中华大地上的“稻麦千重”。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