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心资产争夺战:海外资金超50亿美元选择了这些领域!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29 06:57 1

摘要:随着中国资本市场持续深化开放,全球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配置正从“可交易”向“可投资”转变。2025年以来,中国境内股票基金获资金净流入65.5亿美元,领跑新兴市场,而多只在海外上市的中国股票ETF下半年以来规模合计增长近50亿美元。

海外资金正用真金白银重新定义中国核心资产,科技与央企的配置逻辑发生深刻变化。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持续深化开放,全球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配置正从“可交易”向“可投资”转变。2025年以来,中国境内股票基金获资金净流入65.5亿美元,领跑新兴市场,而多只在海外上市的中国股票ETF下半年以来规模合计增长近50亿美元。

国际资本对中国资产的重新定价,背后是对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长期信心。外资机构不仅通过高频调研深入甄选标的,更在调研后迅速进行实质性配置,凸显看多中国A股市场长期价值的清晰逻辑。

01 资金流向揭示外资偏好:科技板块获大幅增持

2025年以来,国际资本对中国资产的配置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显示,摩根士丹利、高盛、瑞银等外资巨头正大举布局中国科技股。

一些中小市值个股获得多家外资抱团买入。以方正电机为例,截至一季度末,其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中出现了瑞银、高盛、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四家QFII,且均为今年一季度新进。

海外中国科技ETF规模也大幅攀升。截至9月26日,中国科技ETF-Invesco规模较8月底大幅增长约58%,该基金重仓股包括拼多多、腾讯控股、美团、百度等科技企业。

华尔街知名基金经理也在积极押注中国科技股。有“华尔街抄底王”之称的大卫·泰珀将阿里巴巴作为其最大单一持仓股。“木头姐”凯茜·伍德管理的方舟投资也在9月22日买入了大量阿里巴巴ADR。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海外资金对央企的配置显得更为审慎。北向资金在不同行业间的流向出现了显著分化,尽管具有高股息特点的金融板块持续得到海外投资者青睐,但资金流入规模不及科技板块。

02 核心资产重新定义:从“剩者为王”到“赢家通吃”

要理清海外资金的选择逻辑,首先需明确“核心资产”的定义。核心资产这一概念最早由兴证国际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忆东提出,指的是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

核心资产包括两个维度:一类是“剩者为王”的传统行业优质蓝筹龙头;另一类是“赢家通吃”的科技创新领域的优质成长股龙头。

全球竞争力是衡量核心资产的关键标准。与全球同业巨头相比已经具备一定竞争优势的中国企业,才是更靠谱的中国核心资产。

近年来,随着经济转型,核心资产的内涵与外延也发生了变化。前海开源基金执行总经理杨德龙指出:“现在随着经济转型,传统行业在经营上遇到了比较大的困难,而新的生产力通过创新迅速发展,一些新经济领域的公司成了新的核心资产。”

03 科技突破引发价值重估:DeepSeek成为催化剂

2025年中国科技资产获得海外资金青睐的一大催化剂是DeepSeek开源大模型达到国际顶尖水平,引发全球对中国AI产业链重新定价。

驱动恒生科技重估的事件主要有三个:DeepSeek的App上线、DeepSeek发布R1模型效果追平OpenAI o1并全面开源,以及相关企业推出“通用”Agent产品等。

在基本面,中国科技公司也展现出强劲业绩。在目前已披露2025年一季报的机器人概念股中,有多个个股的盈利增速在20%以上,其中部分个股业绩更是实现了倍增。

景顺投资高级基金经理刘徽表示:“2025将是AI应用落地年,市场可能会更加关注与AI应用落地相关的股票。我们认为,机器人、AI眼镜、AI手机产业链、汽车智能驾驶将会是主要的AI应用落地方向。”

华尔街对中国科技股的看法也发生了根本转变。高盛指出,DeepSeek的R1模型以不到600万美元的成本,实现了与GPT-4和Llama等领先模型相当的性能,有助于缩小美国与中国科技股之间的估值差距。

04 央企价值与外资逻辑:压舱石作用不可替代

尽管科技板块备受关注,央企作为中国资本市场“压舱石”的作用依然不可忽视。央企板块的估值优势确实明显。Wind核心资产指数目前动态市盈率约为13.2倍,市净率约为1.4倍,双双处在历史较低水平。

央企的盈利能力依然稳定。2024年A股央企板块(中证央企指数)平均净利润增速12.3%,净利润率10.5%,优于部分科技板块。特别是在经济下行期,央企的抗风险能力更为明显。

央企高分红的特性对海外长期资金具有吸引力。挪威主权基金等长期资金重视稳定回报,而部分央企确实有持续分红的能力。但也要看到,随着经济转型,传统行业的核心资产目前大约在四分位左右,有较大的上涨空间。

05 海外资金配置逻辑转变:从“不确定性”到“长期成长”

海外资金加大中国科技资产配置的背后,是投资逻辑的深刻变化。锐联集团创始人许仲翔认为,DeepSeek大模型等中国AI技术突破,在很大程度上修正了外资对中国经济前景的预期。特别是今年以来,海外资金对中国资产的关注度明显回升,投资态度正从“规避”转向“主动关注”。

中国科技股的低估值成为吸引外资的重要因素。凯茜·伍德指出:“目前,中国科技股的估值大概只有美国对应公司的一半。” 大卫·泰珀也认为,中国科技公司的市盈率仍在十几倍,去年甚至只有个位数,估值并不贵。

路博迈基金首席市场策略师朱冰倩表示,越来越多的全球主权财富基金和长期资本正在提升中国资产,尤其是科技资产的配置优先级。其投资逻辑正从短期的政策博弈转向对中国长期技术实力的看好。

瑞银证券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孟磊指出,随着中国经济进一步复苏,中国企业的创新火花帮助企业基本面兑现盈利增长,全球投资者可能重拾对A股市场的信心并回归。

06 未来展望:核心资产内涵持续演变,两类资产或将共舞

展望未来,中国核心资产的内涵还将持续演变。创金合信基金首席经济学家魏凤春强调,在新质生产力的大框架下,核心资产必须紧密关联主导产业,而当下的主导产业正朝着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方向迈进。

技术,特别是硬科技,已成为核心资产的核心要素,是推动产业升级与发展的关键力量。

从资金面看,海外投资者仍有充足的加仓A股空间。截至2025年6月末,境外投资者持有A股达到3.07万亿元,这一数字虽然已经不小,但相比中国资本市场的总市值和全球经济占比,仍有提升空间。

市场风格将发生2021年以来的重大切换,从持续4年的中小票题材轮动,转向核心资产的趋势性行情。这可能意味着,无论是优质央企还是科技龙头,都可能迎来价值重估。

富达国际亚洲经济学家刘培乾表示,中国企业竞争力持续上升。中国凭借自动化技术应用的快速推进和工业升级,在部分低成本制造领域保持竞争力;在高端制造领域,中国凭借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以及支持科技创新的相关政策,在多个新兴和尖端技术领域取得突破。

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不断深化,央企和科技股构成了中国经济的双重支撑。投资者的选择不再是简单的非此即彼,而是如何配置权重的问题。

港交所行政总裁陈翊庭指出:“几年前,部分外资还在说‘中国资产不能投’,现在他们的态度已经变成‘中国资产不能不投’。” 这种态度的转变,正是海外资金用真金白银投票的最好注解。

来源:返璞归真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