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第三位星际访客抵达,3I/ATLAS彗星穿越太阳系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29 06:56 1

摘要:这是一场跨越数十亿公里的宇宙级穿越,人类第三次目睹系外天体闯入家门,从7月初现身到10月29日飞抵近日点,这位星际访客的每一个动向都牵动着全球天文界的神经。

这是一场跨越数十亿公里的宇宙级穿越,人类第三次目睹系外天体闯入家门,从7月初现身到10月29日飞抵近日点,这位星际访客的每一个动向都牵动着全球天文界的神经。

智利ATLAS系统(小行星撞地预警系统)于2025年7月1日捕捉到一个神秘光点,距离太阳约4.5天文单位(约6.7亿公里),正以每秒约60公里的高速在宇宙中飞驰,

7月3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确认它为第三颗星际天体,命名为3I/ATLAS,加入“奥陌陌”(2017)和“鲍里索夫”(2019)的行列,成为人类发现的第三位星际访客。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随即将它命名为3I/ATLAS——其中的“I”就是Interstellar(星际)的意思,“3”则表示它是人类发现的第三颗星际天体,ATLAS就是7月1日发现它的夏威夷望远镜的名字

在接下来24小时内,多个天文台的跟踪观测与轨道计算确认了这个天体的特殊身份,它的轨道偏心率高达6.15-6.23,远超太阳系内天体。

与呈雪茄形且干燥的“奥陌陌”不同,3I/ATLAS显示出明显的彗星活动特征,初步估算3I/ATLAS的核直径在0.8公里至24公里之间,合理估值约4到5公里,在彗星中属于中等偏大。

天文学家观测到它周围有模糊的彗发以及长约3角秒的彗尾,表明其表面物质在太阳辐射加热下正在挥发。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赵海斌解释:“这些星际天体通常来自寒冷的星际空间,主要由易挥发的冰类物质和尘埃构成。当它们靠近太阳时,冰类物质会升华释放出气体和尘埃,形成明亮的彗发和彗尾”。

整个八月至九月,全球天文界将诸多望远镜对准了这位星际访客。

哈勃太空望远镜于7月21日成功捕获了它的详细图像,显示出一个泪滴状尘埃云,帮助科学家建立了早期的核大小限制。

八月六日,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和SPHEREx望远镜对3I/ATLAS做了光谱分析,根据光谱数据显示,探测其二氧化碳、水蒸气、一氧化碳、氰化物

欧南台的甚大望远镜也监测到了氰化物和镍元素,且铁元素含量极低,这种镍-铁比例异常在以往观测的彗星中从未见过,完成打破以往认知

斯威夫特太空望远镜的观测更带来意外发现:即使在距离太阳2.9天文单位(4.34亿公里)处,这颗彗星仍以每秒约40公斤的速度释放羟基分子,证明它在远离太阳的地方依然保持活跃。

10月3日,3I/ATLAS如期抵达距离火星约2800万公里处,完成了此次太阳系之旅中的第一次行星近距离接触。

欧空局迅速调动了ExoMars Trace Gas Orbiter 和火星快车两颗环绕火星的探测器对这位星际访客进行追踪。

遗憾的是,由于技术挑战,最终只有ExoMars成功观测到了彗星,这次观测提供了彗星接近近日点前的宝贵侧视图。

更令人惊讶的是,哈佛大学天文学家阿维·勒布指出3I/ATLAS可能存在“反尾”结构——一股从彗星前方向太阳方向喷射的粒子流。

勒布甚至提出,这可能是某种“制动推力” maneuver,给3I/ATLAS在他的“星际天体罗布尺度”上打出了6分(0分为绝对自然天体,10分为绝对技术物体)。

据推测,10月29日,3I/ATLAS将抵达近日点,距离太阳约1.35-1.4天文单位(约2亿公里),正好位于火星轨道与地球轨道之间。

遗憾的是,由于此时它与太阳的角距离过近,地面上无法进行有效观测,它隐藏在太阳的强烈光芒中,从地球视角看几乎与太阳同升同落。

尽管如此,科学家们并未放弃对这一关键时期的监测,NASA和ESA的多个空间观测站预计将在近日点前后释放新的图像和数据。

假设顺利挺过了太阳的炙烤,它将开始远离太阳的漫长旅程,预计12月初,它将从太阳另一侧重新出现,届时地基望远镜可以再次追踪它的身影。

12月19日左右,3I/ATLAS将到达距离地球最近处,约1.8天文单位(2.7亿公里),不会对地球构成任何威胁。

2026年3月,它将飞越木星轨道,继续向太阳系外进发,最终消失在黑暗中,成为宇宙中继续飘荡的“流浪者”

更令人兴奋的是,欧罗巴快艇和赫拉号探测器可能在10月底至11月初穿越3I/ATLAS的离子尾,有机会直接采集从这位星际访客身上剥落的带电粒子。

正如NASA太阳系小天体项目首席科学家汤姆·斯塔特勒所言:“所有彗星,不仅是星际彗星,都可能表现出某些异常特性”。

来源:王自律

相关推荐